影评
来自:豆瓣日记
文|梅雪风 序 在华语电影导演之中,杨德昌相当特殊。他的特殊倒不在于他的文以载道,中国大部分优秀的或者说有想法的创作者都是如此, 而在于他始终的理性,在于他追问到底的执着或者说幼稚。 中国的大部分导演,就如同大部分中国人一样, 从骨子里过份的早熟或者犬儒, 让他们的思想呈现出一种精致的老态。他们天然地知道,真理是不存在的,道德是相对的,理想国是不可能到达的, 所以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谅解,坚定不移地哀叹。这样的好处是,他们能够体谅这个世界的复杂,人性的暧昧,不去苛责人,但坏处是他们过早地放弃了追寻答案的冲动, 甚至是会养成一种隐性的懒惰,以悲天悯人的名义。 而这一点,正是杨德昌的好处。 他对于答案有着一种异出寻常的热爱,这种对于精确和确定的追寻,让他的电影呈现出华语电影所少有的缜密,以及因这种缜密而拥的说服力, 而那种对于绝对真理的热忱,让他拥有一种绝对的道德洁癖,一种让人无法凛视的尖锐。 ...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Very Suli这文儿这么晚才出,各位看官久等了。 06年我在英国,那时候刚高一的我跟一个同龄的法国姑娘有一场交谈,当中她问我:你喜欢什么电影?当时还走卡哇伊小男生路线的鄙人立刻想起了半个月前在济南一家现在已经倒闭的电影院里看过一场名叫超人归来的电影,恰好英文名我知道(Superman Returns),当时我那个蹩脚的词汇量让我处在一个“赶紧说一个以防尴尬”的境地,就脱口而出。她眼神中的失落我大概能感受到,大概在她...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看完《寄生虫》,和朋友们聊了聊,大家一致认同这部电影隐喻气息浓烈,达成共识后就丢下了它,没想到这几天翻了翻影评,发现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在讲述阶级的隐喻,又和朋友们聊了聊,才发现我们一开始就有一点不同的看法。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电影讲的是韩国史。 韩国...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失败的人和时代的挽歌——电影《醉乡民谣》解读 魏 丹 作为独立电影人的科恩兄弟,导演了一部与众不同的音乐片《醉乡民谣》,不仅延续了他们的一贯风格,更赢得了2013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这部电影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显现出科恩兄弟的独特风格和高水准, 科恩兄弟的电影既有商业元素的标志,又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醉乡民谣》电影剧本 文/(美国)乔尔·科恩 伊桑·科恩 译/珞珈 字幕:纽约市,1961 字幕淡出。黑屏。 镜头硬切至吉他弹唱的歌手,他正在演唱《我走遍世界每个角落》。这是勒维恩·戴维斯,他坐在纽约一家俱乐部———或许是“煤气灯”咖啡馆———的小舞台上,处于聚光灯下。 他在掌声中结束演唱。 勒维恩:谢谢。也许你们以前听过这首歌,但是有什么关系…… 他起身欲走,又回到麦克风前。 勒维恩:……一首从来不曾是新...
来自:豆瓣日记
没特意找,一时间也想不起10部,平时也没太关注导演的性别,想起来谁就写谁吧 写在前面的话:现在已经30000+的阅读量了,谢谢大家关注和补充,但是请不要回复李玉和许鞍华了。李玉我承认是忘写了,之所以没补充是想把她的电影都看过一遍再选我最喜欢的一部。我在电影方面挺轴挺虔诚的,开始写影单也是看了1000部电影之后(完全没算剧和短片和小时后看的CCTV6),这样好歹能百里挑一的选点好电影。还有在写文之前你没看过许鞍华,现在正在从豆瓣高分往低分补片。 非常欢迎大家为我补充,但是请注意质量。 谢谢这些优质...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这部电影可能比较跳脱的是在2D部分,因为这部分是记忆、是碎片化的,创作者就在剪辑上剪碎,很有拼图游戏的乐趣,很负责任地三刷《地球》,把这部分的时间线(12年前、12年后),以及关键的细节帮大家理一理,3D部分用长镜头把罗和所有失去之人共处的时间延长,比较...
来自:豆瓣日记
要点一:掌握写影评套路对于没有系统学过影视理论分析的学生而言,高校不会要求学生有很理论化的阐述,关键是要求真,写出考生的真实感受,最忌讳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比如,考生可能在事先复习中看过相关的内容介绍或别人对影片、作品的评论,一味引用别人的想法是得不到高分的。其次,表达方式要系统。例如在表达“喜欢”时,要言之有据,列出理由。避免空泛地讲大道理。此外,应该尽量从正面角度阐述影片的主题。 建议:掌握一套写影...
来自:豆瓣日记
导演:金铁木 历史科教类的纪录片往往在内容上过于深沉和凝重,在表现手法上较为沉闷和单一。然而《复活的军团》通过大量的情景再现、唯美的影像造型以及故事化的表现手法,既对事物发展的自然流程进行了现时的影像还原,又摆脱了对声音与文字的依赖。用科学的视角审视人类的文明进程,用发现的态度去追寻了事实的真相,再现了一段辉煌而壮丽的历史。 一、真实美 《复活的军团》对情景再现的恰当运用使得纪录片展现出一种整体的...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黄土地》:一个奇迹 ——《黄土地》我见·语义篇 [纪念电影百年·怀念老电影] 范达明 《黄土地》,实在是值得宣传,值得评价。它是一部“奇”片,一部实验电影,一部先锋电影,这在建国35周年来的中国电影中确实是罕见的。《黄土地》是一个奇迹。 我曾一口气读了《当代电影》1985年第2期,其中李陀与郑洞天的评《黄土地》的文章评得好,评得深。电影有创作勇气,影评有理论勇气。我完全同意李、郑两人的有...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作者:志在优游 张爱玲说过,年轻人的生命三五年就是一生,老年人的生命十年八年只是一瞬。我被《黄土地》感动,不是因为这个古董级的影片本身,而是导演的投入。 陈凯歌赋予他的处女作最热烈的脉搏跳动,里面有他千里走陕北的切身感悟,至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感。当年拍《黄土地》时的陈凯歌,才是刚大学毕业一年的学生,现在的他,早已是家庭幸福美满、事业硕果累累的老男人。但是,纵观他的一切硕果,包括顶峰...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片名:《那山那人那狗》 导演:霍建起 主演:滕汝骏 刘烨 赵秀丽 陈好 编剧:思芜 原著:彭见明 制片:李春华 摄影:赵镭 美工: 宋军 音乐:王晓峰 获奖:1999年金鸡奖最佳剧情奖与最佳男主角奖 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影片奖 北京大学学生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上海影评人协会年度十大佳片奖 2001年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第一名 《那山那人那狗》是一步充满意境美的片子,影片充分显示了东方的情...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