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 塔里克·阿里
/
苏珊·沃特金斯
/
[巴基斯坦] Tariq Ali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原作名: 1968: Marching in the Streets
译者: 范昌龙 / 王彦兴 / 李尚杰 / 李宏
出版年: 2003-2
页数: 265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6037058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原作名: 1968: Marching in the Streets
译者: 范昌龙 / 王彦兴 / 李尚杰 / 李宏
出版年: 2003-2
页数: 265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6037058
内容简介 · · · · · ·
1968年,激进的抗议浪潮席卷全球。从华盛顿到伦敦,从巴黎到西贡,从柏林到布拉格,从芝加哥到墨西哥城,受压迫的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要求解放和自由。
1968年,是反抗的一年:越南民族解放阵线发动的
“春节攻势”,打垮了美国的军事自信,改变了历史进程。美国黑人青年反抗种族歧视的斗争,催生了全美的黑人权利运动;受压迫者的普遍抗争,鼓舞了西方现代妇女运动向全球的蔓延。
1968年,是革命的一年:在法国,学生以街垒路障与警察对峙,工人罢工并占领工厂;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春潮涌动;在巴基斯坦,由流血事件引发的全国性起义推倒了军人独裁政权。
1968年:反叛的年代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塔里克·阿里,作家兼制片人。1968年席卷全球五大洲的抗议和反叛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写有四部小说和十多部有关世界历史和政治的著作。曾经是《新左派评论》的编辑,是《新侏儒》刊物的创办者之一。现居伦敦。
苏珊·沃特金斯,自由撰稿人。著有《女性主义入门:妇女的权力》、《截止目前的情况》和历史小说《马克思的恋爱》。现居伦敦。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就是圣诞节的辩证法。圣诞节曾给了西方音乐和绘画最伟大的作品以启发,也没有人能否认圣诞节表达了苦难中的人们最深切的渴望——渴望和平、幸福、精美的食物、社会平等和物品的自由索取。但是,这些释放的情感必须受到社会仪式的控制,就和史前时代一样。而仪式的作用就是提供一种控制人类情感的方式,使之不至于破坏它们所反抗的社会结构。 “圣诞节的解放就受到了表达方式制度化的控制。人们本应该自己来选择何时发泄他们的情感、赠送礼物和互相爱护;但圣诞节却规定并仪式化了这一切。你必须在一年当中的特定日子里庆祝这一切,从而阻止你在其他时间来表达它们。以这种方式表达的自由,其实是不自由的表达。圣诞节的幸福掩盖了社会的不幸。 “这就是圣诞节意义的辩证法。对幸福的渴求用仪式来引导,用来为制造痛苦的工具辩护,而意识形态控制下的神话符号也被用来悄悄淹没圣诞节的批判的和解放的内容。要打破幸福的制度化,就要把人从神话中解放出来,从用上帝和慈善来替代自我拯救的需求中解放出来,然后把人的希望重新定位到自觉的历史性的行动上去。在圣诞节看似无害的外壳下,同时包含着压抑、解放和革命的渴望。清教徒取缔了它,古巴人推迟了它,我们可以超越它。而这就需要把革命的潜能从后资本主义的形式中释放出来。同时,我们理所当然也可以享受它。” ——弗雷德·韩礼德,《黑侏儒》1968年12月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十二月 - 25日,圣诞节的辩证法 -
当让·保尔·萨特(Jean-Paul Sartre)9和西蒙纳得·博瓦尔(Simone de Beauvoir)10访问哈瓦那时…… 10西蒙纳得·博瓦尔(Simone de Beauvoir),法国作家,女权运动者,萨特的妻子……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1968年:反叛的年代"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法国1968 7.9
-
- 1968年法国革命 8.1
-
- 六十年代 7.7
-
- 一场改变了一切的虚假革命 7.7
-
- 东风 8.6
-
- 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上下) 8.7
-
- 生产(第六辑) 8.2
-
- 乌托邦的年代 9.0
-
- 伊甸园之门 8.6
-
- 通过仪式抵抗 8.5
1968年:反叛的年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革命事件的年谱——《1968年 反叛的年代》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按时间线索将1968年的若干政治事件拼接串连,为我们了解风云变幻的60年代提供了一幅图文并茂的革命年谱,无论是人所皆知的英美德法等发达国家的社会运动,还是意义与之不相上下、但关注量略显逊色的巴基斯坦、莫桑比克、巴西、墨西哥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抗争,本书都留足... (展开)>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很有煽动和教唆的气息 | 来自张丙 | 2010-05-24 14:51:16 | |
中国文革时,世界在干嘛 | 来自望春风 | 1 回应 | 2010-02-10 01:42:12 |
布拉棉毛之春???囧 | 来自尼*马气阿胃吏 | 2009-05-09 11:08:48 | |
怎么没有中国的1968啊 | 来自1984 | 2008-12-28 22:42:1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Free Press (1998)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西方思想史必知事件书目集 (左思)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岊湬的书柜(5) (岊湬)
- 我心中的书架D (Χάος)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1968年:反叛的年代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有猫万事足 2009-11-05 09:24:39
送给V了
7 有用 少正卯 2012-07-29 11:26:43
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1968年那些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所关心的是什么,所渴望的是什么。也可以了解即便是米国的民主制度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个过程中还是会流血。。
0 有用 马大象 2018-10-07 22:35:13
用时间轴将1968年全世界发生的各种反抗和斗争串联起来,作为横轴,地理上的空间维度作为纵轴,纵横交错的图景让68年风起云涌的世界更具有立体感和画面感。从巴黎到莫斯科,从旧金山到布拉格,世界从未如此躁动。民族解放战争、种族战争、性别战争、以及其他不可描述的战争,让全世界年轻人有了一种“虽然我们的斗争对象不同,但是我们是同一战线的战友”这种错觉,在六十年代,战斗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伴... 用时间轴将1968年全世界发生的各种反抗和斗争串联起来,作为横轴,地理上的空间维度作为纵轴,纵横交错的图景让68年风起云涌的世界更具有立体感和画面感。从巴黎到莫斯科,从旧金山到布拉格,世界从未如此躁动。民族解放战争、种族战争、性别战争、以及其他不可描述的战争,让全世界年轻人有了一种“虽然我们的斗争对象不同,但是我们是同一战线的战友”这种错觉,在六十年代,战斗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伴随着激进文化的横冲直撞,然而正是这群打倒一切的青年精英,却成了八十年代保守主义最忠实的捍卫者。五十年后,我们再去回顾当年所留下的文化遗产,发现除了一些集体记忆外,仍然有很多是68年开花结下的果实。 (展开)
17 有用 #Capella# 2011-07-13 15:44:25
4星,能把“燃烧弹”翻译成火焰炸弹扣1星
0 有用 允汐 2018-03-28 01:22:39
如读字典一般,基于地域的写作过散,一些事件突然提及无头无尾,但是在复杂性上足够成为一份索引。翻译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