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选集《中国元科幻小说精选集》发布
三丰SF(三丰SF)

epub下载:http://pan.baidu.com/s/1hqHrxIW 【序】自我意识觉醒与小圈子狂欢 “元科幻”里的“元”字来自于“元小说”,我们可以简单把元科幻看作是“元小说”在科幻文学创作上的映射。不过,科幻界还有另一个名词来描述这一科幻的子类型——递归科幻(Recursive SF)。狭义上的“递归科幻”是“有关科幻的科幻”,即在叙事中以科幻作品、作者、事件等元素为主要探究和推想对象的科幻小说。 而广义的元科幻范畴也许要大于“递归科幻”,它至少还包括两个种类,一个叫“塔克化”(Tuckerization)。Wilson Tucker 是个早期的科幻迷,他最喜欢把熟悉的科幻作者和科幻迷写进故事里。很简单,把真实人物的名字用在小说人物头上即可,可以是完全与真实人物不同的角色,也可以就是他自己扮演。另一个种类是互文(intertext),也就是科幻小说之间的互文和指涉。简单的比如某个科幻小说的角色或情节到另外一篇里面客串一下。更高级的如对经典的科幻元素进行拼贴戏仿重构,属于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 以上先简要辨析了一下“元科幻”的概念,下面我们就以选集中的作品为例来分析:它们为什么是元科幻?属于哪一类?表达了作者何种创作意图?实现了怎样的功能? “塔克化”元科幻小说比较常见,因为很容易写。最简单的做法,主角换成科幻人物的名字即可,比如何夕几乎每篇小说里主角都自恋地叫作“何夕”。选集中有三篇来自《九州幻想》的“城市毁灭”专题,它们基本都属于这类元科幻小说。《北京以外全部飞起!》里的陈楸帆,《Biu的一声消失》里的唐缺和七月,以及《太原诅咒》里的刘慈欣和潘海天(大角),他们都是科幻迷耳熟能详的科幻作家,也都在这些城市毁灭的科幻大戏中轧上了一角。这样的“塔克化”处理最主要的目的还在于两个字——游戏。写作者将熟人写进故事,相当于开了个小圈子的玩笑;而读者看到熟悉的科幻作者上窜下跳扮演着角色,当然也会会心地一笑。 递归科幻中有一部分也是以科幻作者作为主角。它与简单的塔克化的区别在于,其科幻作者的身份是否作为了科幻式推想的主要对象,是否成为情节推动的关键之处。夏笳的《杀死一个科幻作家》让一位科幻作家经历复杂嵌套的时间旅行,赵海虹的《二零零四笔会纪事》让作为科幻作家的自己穿越到平行时空,王晋康的《一生的故事》让一位女科幻作家与来自未来的男子谈上一场虐心的姐弟恋。在这几篇元科幻故事中,主角被放置到科幻式的情境下,其科幻作家的身份成为推想的关注焦点,也或多或少成为情节演变的关节所在。 以科幻作家为元科幻作品的主角,除了可以方便地提供作者熟悉的体验外,也可以为写作者提供一个自我评价和反思(抑或是自嘲)的平台。典型的比如王晋康在长篇小说《血祭》中对自己写作生涯的自我反思,又比如张卓在《SFW度假村谋杀案》(这其实是部以科幻作者为主角的推理小说)中借主角之口解释了自己退出科幻写作的原因。这也是“元小说”理论中所谓自我意识凸显的其中一个层面。 递归科幻作品还常以科幻写作为描述和推想的对象。选集中有三篇小说(海客《记忆的负担》、王晋康《解读生命》和夏笳《汨罗江上》)可作为范例。《记忆的负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科幻迷阅读了大量经典科幻,还能不能产出新创意,写出创新性的科幻作品?”《解读生命》将一个与外星人接触的事件分两种解释创作成文,老王和儿子两人的构思过程在文中被明白地记录下来。《汨罗江上》则以主角与小丁(柳文扬)超时空通信的形式将一篇科幻小说的创作历程完整呈现。后两者带有典型的元小说特征——即创作过程的自觉展现。《汨罗江上》被我看作是中国元科幻的巅峰之作,不仅构思精妙,“元”气十足。如果你熟悉柳文扬其人其文,那就更能深刻体味到字里行间那种“趁生命气息逗留,如果爱,请深爱”的情感。可以说,这是一封夏笳写给柳文扬和所有柳文扬读者的情书。 除了《汨罗江上》,选集中的《星河的生日》《断层》《童恩正归来》也都是以创作元科幻的方式表达对科幻和科幻作者的深厚感情。韩松在《星河的生日》中设想了星河和中国科幻未来二十年的盛况,结尾的反转让人唏嘘不已。夏笳的《断层》则假想只剩四人的中国科幻作家群是如何撑起中国科幻事业的“断层期”,对科幻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刘兴诗早年曾以好友童恩正为原型写过好几篇科幻小说(如《雾中山传奇》),《童恩正归来》是在童逝世后创作的。本质上这不是一篇科幻小说,因为童恩正的鬼魂归来带有灵异的成分。不过,我们从文中依然可以深切感受到刘兴诗和童恩正两位中国科幻大家之间因考古和科幻结下的深厚友情。 以上这些递归科幻作品中表现出的几个特征——比如对科幻的自我反思、对科幻创作的自觉呈现、对科幻和科幻作者的感情表达——都可以归于“元小说”理论中所说的自我意识觉醒和凸显。 我们再看最后一种互文类的元科幻。其实说起来,理论上塔克化和递归科幻也是互文的一类,只不过我们这里要介绍的是另一种以拼贴戏仿重构经典科幻元素为特征的元科幻,它主要想表达的是一种后现代的亚文化小圈子狂欢游戏意趣(俗称“白烂”)。宝树的《三体X》是刘慈欣三体系列的同人小说,它其实还包含了相当多的经典科幻和宅男文化互文指涉,我称之为“彩蛋遍体,宅男永生”。这里节选的是尾声的最后部分,大家可以找找看科幻彩蛋有多少。而且再仔细想想,居然从中带出三体的创作缘由,作者的构思还真是“圆”/“元”得可以啊。飞氘的《沧浪之水》是蝴蝶效应系列的第二篇,他以西方经典科幻电影为骨架,以传统中国历史文化为血肉,一锅乱炖,风味独特。承接博尔赫斯王小波等先贤的遗志,飞氘这类元科幻小说除了追求“有趣”,内里还明显有所图谋。但其意旨究竟何在,还需要读者自己去体悟,而对经典科幻元素的熟悉就是前提之一。从这个意义上将,元科幻又成为作者设置在作品欣赏上的一道门槛,非同道者无法共享这一精彩的视域。 前不久,刘慈欣在访谈中提到自己有意创作元科幻小说,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信息。一方面,三体系列之后大刘苦于没有新鲜的创意构思而迟迟无法动笔写新作。而元科幻也许不失为作者创意匮乏期焦虑期的一剂镇静剂。另一方面,对于有着海量科幻阅读量的“科幻迷”大刘来说,产生写“有关科幻的科幻”的念头也是毫不奇怪的。对于创作者而言,元科幻一方面体现了科幻作者自我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让他们脱略形迹参与小众狂欢。对于科幻迷而言,元科幻的精彩不是一重,而是多重。读罢选集中的小说,我相信有不少科幻迷会忍不住想要去紧握作者的手:“不用说了,我们懂的”。 【目录】 序:自我意识觉醒与小圈子狂欢 刘慈欣/太原诅咒 韩松/星河的生日 王晋康/一生的故事 夏笳/杀死一个科幻作家 潘海天/北京以外全部飞起! 赵海虹/二零零四笔会纪事 海客/记忆的负担 七月/Biu的一声消失 夏笳/断层 刘兴诗/童恩正归来 王晋康/解读生命 夏笳/汨罗江上 飞氘/沧浪之水 宝树/三体X·观想之宙(节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请问一下,kindle电子书停止运营,还能在哪买科幻世界的电子书? (重新换个昵称)
- 14日晚22点,cctv6——《V字仇杀队》 (河捞)
- 量子宇宙:从粒子跳动到星辰转动的隐藏密码。 (Speaker)
- 《神经科学家发现了记忆的活体寄生性》 (豆友sBlpUsic_A)
- 宇宙真的是黑暗森林吗? (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