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拉比》的写作手法

水木丁

来自: 水木丁(复杂到一言难尽,简单到不值一提)
2007-10-30 13:32:29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水木丁

    水木丁 (复杂到一言难尽,简单到不值一提) 楼主 2007-10-30 13:33:03

    现在可写不出这种劳什子文章咯。。。。

  • 夜兮行兮

    夜兮行兮 2007-10-30 17:56:13

    还记得在哪儿看过说过荒原子和苹果树对伊甸园的象征,而那个司铎的自行车气筒有性象征,曼根姐姐去修道院进修也有着说不清楚的暗示。 第一次读乔伊斯就是这篇,大爱。现在倒已经找不出最喜欢《都柏林人》中的哪一篇了。

  • Leo Wu

    Leo Wu (「要读世界一流大学」) 2007-11-15 08:58:44

    不同人的理解不同,乔伊斯真的做到了让人们为他思索百年了。 我也是第一次读这篇的原文的,感觉为了发现文中的象征我就像作侦探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哈哈。。

  • 夜兮行兮

    夜兮行兮 2007-11-25 11:57:24

    楼上说的没错呀,哈哈~

  • 深草

    深草 (每一腳印都要深烙進我的夢中) 2009-02-05 16:22:11

    寻找象征要适可而止

  • ωеīmψ

    ωеīmψ (everything will be ok) 2010-09-07 20:45:52

    今天考试的篇目…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0-09-11 11:29:05

    [内容不可见]

  • romance

    romance (那匆匆的一瞥,沉默的一刻) 2011-05-07 10:33:29

    所谓的精神顿悟不过是男孩在自己心里自导自演了一整出爱情剧,最好自己把自己折腾累了罢了。连跟曼根姐姐的对话都是自己的意淫。哪里来的顿悟?只不过是把自己折腾累了。 精神顿悟一说也不是乔伊斯说的,是后来读者硬性套用的晦涩词汇。人家只是运用了意识流。同类型的文章还有 John Updike 的a&p。 文字总结的不错,没有自己的新意。连借鉴的说男孩条件不好,也显得牵强。我不认为男孩有任何被亏待的地方。其舅舅还是什么只不过性格比较粗线条罢了。所谓的条件不好,睡在地板上更是牵强的离谱。原文是every morning i lay on the floor in the front parlor watching her door. the blind was pulled down within an inch of the sash so that i could not be seen.人家都说了是早上上学前要等曼根的姐姐才故意偷偷等在前厅。后文似乎也有提到有时候被自己姨妈还是什么的发现觉得很尴尬。总结也要分析思辨一下,简单的拿来主义,以讹传讹有什么意义?读书写字都是很私人的事情,装门面是自欺欺人。

  • romance

    romance (那匆匆的一瞥,沉默的一刻) 2011-05-07 10:44:16

    关于批评说男孩条件不好,睡地板这事,刚翻了一下书,看到原文这段。 在早上男孩问他舅舅说集市的事,其舅舅回复说:我知道。然后男孩说由于舅舅(或者姨夫)在过道里整理衣帽,所以他没法去躺在前厅偷窥曼根姐姐。 “as he was in the hall i could not go into the front parlor and lie at the window.i left the house in bad humor and walked slowly towards the school” 又及:说道男孩和曼根姐姐的对话完全是自己的意淫而非真实发生。是因为“对话”发生在男孩跑到后院牧师死掉的那个房间祈祷。自己絮絮叨叨精神幻觉然后就出现了和曼根姐姐的对话。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1-07-29 19:48:42

    [内容不可见]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1-11-18 14:24:32

    [内容不可见]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2-01-24 23:17:23

    [内容不可见]

  • 黑小马红月亮

    黑小马红月亮 (learning by making) 2013-01-10 11:07:40

    说是精神顿悟应该并不对。这应该是一种情绪的爆发,主人公是以成年后的视角在追思童年的过往,并且不光是追思,这种困惑与焦灼还延续到了现在。简单的说是,童年的经历+成年后的追思与由那些经历延伸出的成年后的情绪。这篇小说的视角很独特,在童年与成年之间切换,并且切换的时候故意含混不清,营造一种童年和成年错综复杂的心里对照,很厉害。

  • 经年累月

    经年累月 (all time escapist) 2013-02-08 21:22:36

    Epiphany应该被译为“幻灭”更适合,所谓顿悟,其实是指一些之前的假想或自以为是的想法破灭了。在The Dead那篇里面这种幻灭感更为明显。乔伊斯在这篇里心理描写极为细腻优美,把一个少年对异性单纯而美好的思恋写得丝丝入扣,尤其是直接的心理描写,充满了诗意。间接的描写充满节奏感,焦虑的心情慢慢升级,积累凝聚到结尾,达到高潮,突至幻灭的悲哀,不能为心爱的人做点什么,整个世界都完了,这就是少年恋爱的心情。

  • 宴云停

    宴云停 2014-12-01 13:42:35

    说是精神顿悟应该并不对。这应该是一种情绪的爆发,主人公是以成年后的视角在追思童年的过往,并 说是精神顿悟应该并不对。这应该是一种情绪的爆发,主人公是以成年后的视角在追思童年的过往,并且不光是追思,这种困惑与焦灼还延续到了现在。简单的说是,童年的经历+成年后的追思与由那些经历延伸出的成年后的情绪。这篇小说的视角很独特,在童年与成年之间切换,并且切换的时候故意含混不清,营造一种童年和成年错综复杂的心里对照,很厉害。 ... 黑小马红月亮

    我也同意这个说法:)。这篇小说是一个成年人在追溯自己少年时期的一段经历,视角极为隐蔽。而且在他的回忆当中似乎是想寻找什么,从文本上面看,他最后找到了。至于他找的究竟是什么,这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孤独?自卑?怯懦?成年后的挫败感?或者仅仅只是一种无法言说的苦闷?答案一定是与他成年后的经历息息相关的。我们理解的可能对,也可能不对。但这就是伟大作品的魅力吧。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745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