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xpressiveness of the Body and the Divergence of Greek and Chinese Medicine的书评 (7)

tecSnor 2021-01-24 23:52:57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版

读后

一位英国批评家曾用如下比喻形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轰轰烈烈的身体转向:“用不了多久,当代批评中的身体就会比滑铁卢战场上的尸体还要多。” [①] 如果这个比喻要变得可接受,我们就有理由把“滑铁卢战场”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不只是因为“尸体”的数量已远超过批...  (展开)
古渡秋山 2011-02-27 21:22:08

说说书名的翻译

本书中译本叫做《身体的语言——从身体看中西文化之谜》。译者陈信宏,2000年在台湾出版。09年引进大陆时增加了一位译者,副标题改成“古希腊医学和中医之比较”。01年《自然科学史研究》曾发表此书的书评,可能是大陆最早的引介,将书名译作《人体表象及希腊、中国医学之趋异...  (展开)
kimu 2018-04-14 19:14:12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版

《身体的语言——古希腊医学和中医之比较》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导读:身体感的历史——李建民 P1身体观的历史 研究途径有二:第一,经由文献讨论医学观念的形成与变迁,例如气、阴阳五行、心与气等课题。这些研究可以是思想史或社会史的取径。第二,从图像入手,藉由身体相关的图解来分析医学传统对身体观看的方式。例如对古典医学望诊相法...  (展开)
lasolos 2008-01-02 13:53:36

互补的东西方文明

将古希腊医学和中国医学进行比较,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比较也是一种文化上的比较——对于构造上基本一致的身体,古代西方人和东方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本书作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极为不同的理解——触摸的方式、观察的方式、存在...  (展开)
瑟和🏄🏽‍♂ 2021-05-21 18:38:04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版

无常即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同的感受基础导致不同的认知世界。我们如何想象影响我们如何感知,我们如何感知成就我们所认定的“事实”。 希腊医学重视觉。通过“解剖”(在一片令人恶心的血肉模糊中是为了看到并确证造物主的精妙创造)从“脉搏”(能看到固定频率的、血管扩张与收缩的垂直运动,却不受意...  (展开)
莎唲 2012-03-14 00:38:27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版

谈中西医发展到现状

由本书可以反思当今医学,6星推荐! 我具体谈谈第三部分,中西医的治疗方式。中希医学对“血”和“风”的不同看法。 血 古希腊人对血液过剩的恐惧,并予以预防性放血。联想到当今西医对手术的热充,无不表现出西医对“过剩”、“囤积”的恐惧。 而中国人则恐惧流失,忧心生...  (展开)
zen 2010-12-11 09:09:08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版

感受不同是因为认知不同

我理解作者要说的就是古希腊医学和中医的差别来自于认知方式不同, 基于各自语言和文化上的医学知识发展差异也回过来不但影响了人们的思想也影响了人们的感觉和感受。 文字上中国的比喻方式与希腊的明确方式造成的结果是: 切脉的脉是触感与本质的合一,没有也无法区分“什么...  (展开)

订阅The Expressiveness of the Body and the Divergence of Greek and Chinese Medicine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