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玮的广播

张佳玮 说:
2022-03-21 18:43:57

这番话可能是多余的,但我还是觉得,聊聊吧……万一有用呢。 事故消息出来后,我朋友圈里,许多朋友都震惊,合掌,感伤。 以及:“一两年都不敢坐飞机了”、“这几年这是怎么了?”、“一年飞几十次的人觉得麻了”。 遭遇意外者至为不幸,愿逝者安息。 而广泛接触信息者,可能会遭遇后续的心理创伤。 我自己曾经长时间怕坐飞机。2003年夏天,我从大连飞上海,起飞前听当地人绘声绘色,说了2002年周水子机场的事,怕极了。那天风雨多变,延迟再延迟。我就差吓哭了,拽着我爸说不坐了不坐了,我们坐船回上海…… 从此落下病根。2006年从上海去乌鲁木齐时,甘愿坐了48小时火车,实际开了超过50小时。很多年后,稍微敢飞了,但每次起飞之前,都得反复查阅航空公司的安全记录才睡得着。 久病不敢说成良医,但因为要自我治愈,所以多多少少,在这方面稍微掌握了一点点常识。 许多人很坚强,不像我这样;但如果有人跟我有相仿的心理,希望帮到你。 据说听到重大意外之后,接触到信息的人,通常大约10%到30%接触信息者,会有ptsd。 人遭遇意外,会普遍震惊,拒绝,感伤,抱怨,愤怒——这些都是正常的,正视就好了。 许多人遇到类似难过的意外,会觉得避而不谈算了,“事情过了就别说”。 但这份不安会一直在。压着不说,自己瞎琢磨,越想越难过。 所以,别闷着;聊聊吧,万一有用呢? 那些彼此感叹珍惜生命珍惜当下的,也可以看做是,在发出渴望交流的信号: 人在觉得安全感缺乏时,会有更强烈的社交欲望,希望得到积极的肯定。 遇到这样的发言,能交流几句就交流几句吧。大家都是在孤独的世界上,寻找一点慰藉。 通常来说,事故信息越公开透明越好,能减缓人们的不安全感。 但马里兰大学还是哪里,有过个说法: 公开透明的信息,最好诉诸文字形式;过于惨烈的现场景象,不宜多传:这既是对不幸者及其亲人的尊重,也是因为过于细致惨烈的图像,会扩大观者非理性的恐惧。 大概是: 信息透明,但慎传现场照。 不安是正常的,直面这份不安也好。 不妨多聊聊多沟通,别积郁在心里。 聊聊吧,万一有用呢。 珍惜每一刻日常生活,每个人都不易,活着纵然辛苦,但至少还有可能。 希望每个人都好。

<前页 1 2 3 4 5 ... 34 35 后页>
张佳玮
张佳玮 (Paris, France)

微信公众号: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小说: 《爱情故事》 http://book.douban...

> 返回张佳玮的全部广播

698人赞  · · · · · ·

DU DU
DU DU
我看过大海
我看过大海
hope
hope
胸无大志
胸无大志
丹石_bj
丹石_bj
Curlhai
Curlhai

250人转发  · · · · · ·

DU DU
DU DU
深不可测徐天川
深不可测徐天川
DYC
DYC
温风如酒
温风如酒
Felicité🌷
Felicité🌷
李毛线
李毛线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