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路客中国

即使在调研结束两个月后,我仍然不确定平坑这个小村庄有多大把握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作为一个闭塞的自然村,仅凭残存的老建筑和仍在流失的人口,它甚至无法独立提交申报材料。可正是在那里,我们第一次触摸到了几乎消失的乡土中国 —— 没有刻意的表演,也并非学术标本,它不算“美”,却足够真。 寻归“桃源村”:平坑调研琐忆 (上) 2017年国庆假期刚结束,在天气愈加转冷的时候,我终于乘火车南下,这一次的目的地是一个叫做平坑的皖南村子。其实去年11月就已经去过一次那里了,但当时我只是一...    (17回应)
1003更新:非常感谢大家,调研团队成员招募已结束。今晚几位志愿者已经彼此认识了。国庆期间我们会开始整理资料,尽量减少实地调研时的工作量。 1006更新:为减少对居民的打扰,保证调研顺利,拜托大家不要在我们调研完成前就跑去找这个村子,如果你知道位置也请别急着公开。希望能让我们先专心把调研完成。谢谢。 路客中国 项目 进展到现在,其实有很多事值得讲,只是重要的进展也要更久的筹备,在足够确定以前,我不敢冒然公开。今天要讲的,是第一件我们可以发布的重要召集 —— 但它不是一次旅行寻...    (40回应)
我们不能要求选择留在村中生活的人,也要继续留在幽暗易霉朽的传统民居里。让村庄回到几百年前的样子既不现实也不应该。那传统村落的保护要怎么做呢? 寻归“桃源村”:平坑调研琐忆 (下) 上一篇:平坑调研琐忆 上 人物 四、24小时 在重要发现所带来的精神亢奋之外,表面上我们那些天狼狈落魄极了。从10月11日调研开始到10月18日结束,且不说没有一天能看到太阳,最后还阴雨不断,以至最终申请材料中的许多照片都颜色暗淡,老建筑内有不少细节更是无法清晰呈现,甚至直到写下此文时,我都在担...    (5回应)
在大多数情况下,鼓浪屿实在算不上一个好玩的地方。 且不说游客又多又吵,食物也糟糕,稍微好看一点儿的老宅子和海滩,还往往会被圈起来售票,对于自暴自弃的小气鬼(比如我),就算买了票进去也会丧失兴致。但也不止鼓浪屿,近十年国内但凡有点儿名气的旅游区,逛起来都像是一种“钱与优越感”的通关游戏 —— 进个大门只是第一步,如果不小心谨慎,后面绝对会把手头的九条小命丢成GAME OVER。 然而,这竟然是我们第二次去鼓浪屿了,何况又是在元旦跨年。 让我们动心的原因,是去年入夜后遇见的海滩,...    (115回应)
日志中的照片是一年前在杭州拍的了。如果不是因为#遇见老建筑#这个话题,或许都忘了还没在豆瓣发过。 之前在杭州生活过几年,但直到去年年初,才终于去了一次浙大之江校区。江浙一带冬季阴雨的日子格外多,早晨常常雾气弥漫,拍下的照片因此也染上了一层幽蓝的色调,倒是符合这个季节安静的气氛。 校园不大,只要走过正门开阔的草坪,后半部分就几乎都隐没在茂密的树林里,清幽得让人不敢高声说话,生怕打断了枝梢的鸟鸣。与名声在外的厦大或者武大相比,我反而更喜欢这里。何况沿着校园后面的小径还可以直接...    (64回应)
这是一篇2月初发的项目召集,如今已经一个月过去了,我们的网站 lookcn.org 已经上线,内容正在充实中。了解项目当前进度,可以去看看我最近的《项目进度报告3.0》:https://www.douban.com/note/609388347/ 我们的志愿者团队期待你的加入! 这是一篇被我拖了两个月才写的日志。 起因要上溯到11月份,当时在皖南旅行,友邻 @百鬼夜行 知道了我正在池州,所以在微信上发了些他拍过的当地老建筑照片给我。其中有一张让人非常意外,是一座高大的罗曼式...    (69回应)
这是一篇非典型的书评,所以还是放在日志里吧。写的大多无关藏书领域,但希望可以成为历史遗迹爱好者们的参考。 《书楼觅踪》 一、题外话:一个人与他的时代 在读到 《书楼觅踪》 之前,我唯一一次专程寻访藏书楼,是在2016年五月。 那是一趟几乎注定一无所获的旅程,因为我要去的地方,在八十多年前就已经消失了。 如果略微了解1932年的 一二八事变 ,应该猜得到我在说的是东方图书馆。它曾是民国期间全国最大的藏书楼,由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耗尽三十年心血建立。却在中日交战之初,因炸弹和恶...    (4回应)
0308更新重点:1. 网站的 1.0 版可以通过 lookcn.org 访问了。2. 低调这么久后,终于公开了对豆瓣平台的致谢。3. 收录的资源已超过260条。4. 以地图展示站外资源的目标已实现,正在完善中。5.我们准备为志愿者提供一些奖励,请关注我下周发布的【项目计划书】。 【 路客中国 】项目自发起到今天(2017/03/08)已经满一个月了,这是我们进度报告的第 6 次更新。我会通过不断更新这份日志,向大家汇报项目的进展。了解这个项目的起因,请查看我上一篇日志: ...    (21回应)
或许对于大多数游客而言,哈尔滨的老道外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即使曾听说过它,当真到访过的人仍然很少。尽管这片区域拥有大量近百年的老建筑,其数量之多,风格之独特,都远超市中心繁华的中央大街,可它的沧桑晦暗也超乎想象。 这组照片拍摄于二月中旬,尽管去那里之前曾看到过网上的照片,但当真置身其中,一层又一层时间的遗痕还是把我震撼到失语,隔了这么久,才终于能平静的写一写。而且因为那片区域比预想中要大,很担心逛不过来,结果当时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竟然扛着相机拍了整整五小时,冻得手指不能弯曲都...    (215回应)
漠风》 第一次看到 《漠风》 时还在读小学,不清楚电影频道为何突然播放这段动画片,也不清楚为何在那样的年纪就这么喜欢它,即使只是匆匆看了一遍,仍然无法忘记。 但我很确定当时触动我的并不是恐惧,即使那时还是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可这里面有种东西是可以超越年龄的,直抵人的审美本能。好的作品往往如此。 惦记了那么久,却因为不知道名字一直找不到,几年前才终于翻出来。当时豆瓣上标记看过的人数还很少,最近又看,发现终于快有二百人了。然而还是太委屈这样一部优秀的动画,所以介绍一下吧。 查了下...    (8回应)
<前页 1 2 3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