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萧红

每当拿起萧红的这本《呼兰河传》, 那种熟悉、魂牵梦萦的感觉若隐若现, 如果不是因为我们依然可以理性地分辨出 线性叙述对描绘对象 不可避免的“艺术”加工与取舍痕迹, 我们甚至可以说, 《呼兰河传》就是萧红那时的回忆本身。 也正是这样, 那种回忆、生命与表达融为一体的神秘内在力量, 好像就形成了一种音乐性的感知方式, 续写一个华丽生命的音乐篇章。 《呼兰河传》里有一种回忆的散漫,这是由一个坚实的音乐性精神支撑着。《呼兰河传》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意味着回忆在小说中承载着基本的结构的和...
在你我身处的世界里,你是不是也很抱歉。 栗子和羊 没事来侃一侃 ▼ Chapter 1 柚辛跟她妈妈说,她不想结婚,她大概做不到一生只喜欢一个人。她说谈恋爱结婚没有意思,还是追星更让人开心。我们聊天里达成共识,努力赚钱,专心致志的狗爱豆。 这么酷的女生真的很讨喜。 她大概是典型的令人敬仰的“新时代女性”。颜值出众,文化过人,出生于...
2022年的一个小愿望,能够以写促读,能够创造些什么。那读书笔记就是里面的一项。 人到中年,回想童年,会想起什么?躺在病床上,我们会想起童年的什么? 读着《呼兰河传》我时常想起这两个问题。 呼兰河只有两种模式:灰色的和暖色的。而暖色的那面,只和祖父有关,和邻居有关,和父母无关,和祖母无关,和小镇上大部分人无关。 小时候学《祖父的园子》,我觉得那是一堆优美的景物描写,没有其他可读。而现在,在读祖父的园子,觉得那一片小小的天地是“我”仅有的灿烂、美好、温暖的时光。里面句句是情,字...
文/子羽 家茵到底走了。宗豫看着屋子还是那个屋子,物件还是那些物件,还有那手帕,那破香水瓶,然而,一切便都冷了,冷得像乌鸦凄厉的一声笑,冷得像寥远而空阔的乱云,冷得像一杯过夜的茶水,只有心痛和苦涩。张爱玲温习完毕,真是《留情》里的一句话说的那样: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 《怨女》读下来,感觉整个世界就是个徽派风格的老房子,白灰簌簌往下掉,墙也圮了,窗也烂了。好事者一群人走过,甲说,这房子有些年头了吧,眼看要塌吧。乙说,拆喽拆喽,盖新的好了。丙说,祖屋啊祖屋,哪里还...
76年前,香港。窗外是战火纷飞,破碎的窗子后面一个女子奄奄一息,旁边守着她的是一个名叫骆宾基的年轻的男子。女子因为医生误诊动错了手术,不能进食,那种饥饿感曾在过去的某个时代与她如影随形,如今又回来了。 那个女子就是萧红,死前丈夫端木蕻良不在身边。据骆宾基说,萧红当时不能说话,只用颤抖的手在纸上留下了遗言:“我将与蓝天碧海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世人看。生平受尽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死时,31岁。 遗言是不是真的,现在谁也说不清了。但是萧红的一生,却是坎坷无比。她...
太喜欢的人,总是迟迟无法动笔,不知道怎么才能写出自己的真心,又害怕自己的才华不够而失了她的灵气。最近都在看萧红的书,两个月了,所有的书,基本看过两遍,一直计划要写点什么,却也一直拖到现在。 第一次读萧红的书,还是因着纤薇对她的甚赞,但那时...    (1回应)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    (2回应)
萧红和萧军在一起时,萧军的文名远胜萧红,《八月的乡村》被当成左翼文学的一大代表而传扬。二人分手后,萧红在香港所做《呼兰河传》,风格已与之前和萧军在一起时的作品颇为不同,两人不但在生活上越走越远,在文学道路上也南辕北辙。萧红在文学上的转向,还招致不少人的非议,比如茅盾就带有批评意味地说萧红“被自己的狭小的私生活的圈子所束缚(而这圈子尽管是她咒诅的,却又拘于惰性,不能毅然决然自拔),和广阔的进行着生死搏斗的大天地完全隔绝了,这结果是,一方面陈义太高,不满于她这阶层的知识分子们的各...
《叁零文人》讲座第四期 主 题:萧红:爱情的救赎与陷阱 主讲嘉宾:周彦敏(《萧红的情人们》作者) 时 间:2017年4月22日星期六下午14:00—16:00 地 点:青岛-市南区湖北路17号(水兵俱乐部旧址) 主 办:青岛叁零文人书店 学术主持:薛 ...
《手》是女作家萧红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名农村女孩进城求学的故事。女主人公王亚明出身染匠之家,因为常年在家染布,手也成了“黑手”,因此遭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和侮辱,最终不得不退学回家。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描写了王亚明在校...    (1回应)
<前页 1 2 3 4 5 ... 10 11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