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苏轼

苏轼的《减字木兰花·花》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减字木兰花·花》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运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间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形象的写出了玉人之美。
笑着笑着,我就看哭了。 年少不懂苏轼,再回眸眼泪婆娑。 笑着笑着,我就看哭了。 年少不懂苏轼,再回眸眼泪婆娑。 ——题记 这其实是我周末看《东坡志林》的一篇读书笔记,1981年中华书局的本子,繁体竖排很薄的一个小册子,给了句读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就茶就点心当闲篇儿看。《东坡志林》本来就没多少字,也没什么正经难度,相当于苏轼当倒霉蛋时候自己写的荤段子集——什么星座啊,朋友间的调侃啊,送别啊,喝酒喝茶吹牛X啊等等怪异故事。 你听《东坡志林》可能觉得耳生,但其实它离我们非常近——小...    (44回应)
6月29日,唐音时间2022特别企划国风合辑《古雅新韵》第十首单曲《江神子恨别》伤感来袭,音乐人马卡龙用另类的演唱方式诠释古人的离愁别绪,营造出了一股无限留恋的感伤之情。 古诗词《江神子·恨别》是宋代词人苏轼创作于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词中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此词写别恨,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作者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湖州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
韩干马十四匹 苏轼 〔宋〕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鬃尾齐。 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呜嘶。 老髯奚官奇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 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 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 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韩干马十四匹》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只十六句,却七次换韵,而换韵与换笔、换意相统一,显示了章法上的跳跃跌宕,错落变化。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出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书法也是起伏跌宕。 历代书家对《寒食帖》的评价都非常高。 苏轼的好朋友黄庭坚认为,这幅作品兼有唐朝颜真卿、五代杨凝式、北宋李建中三位书法家的笔意; 元朝的鲜于枢给天下的行书作品排名,王羲之的《兰亭序》排第一,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排第二,接下来,就是苏轼的这卷《寒食帖》; 明代的董其昌声称,自己见过30多件苏轼的书法作品,《寒食帖》是其中当之无愧写得最好的。 如果对这...
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这首诗写得明白如画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苏轼去应试时,写过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写得太好。 据说里面有个尧的典故,考官都不敢确认;考完后问苏轼,苏轼说觉得圣人大概会做这类事——又一说这典故原型,其实该在《礼记》里。 大概苏轼也跟现在学写作文的孩子似的,需要名人名言,于是模模糊糊记忆里来一句“但是鲁迅先生说过,梅干菜扣肉配米饭是最好吃的”吧。 传说欧阳修觉得这文太好,许是自己门下曾巩所写;点了头名会显得藏私,所以没给头名。逸话是逸话,但欧阳修喜欢苏轼的文,却是实的。他给梅尧臣的信里写: “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    (1回应)
苏东坡是谁? 对我来说,苏轼是中国人最好的老师。 这个智慧的老头,与其说是百科全书式的天才,不如说是一流的榜样。天才令人仰望,而苏轼让人见贤、思齐,欣赏,更向往。他的优秀具有普世价值,对我们尤其受用。 细观苏东坡,会发现他解答了关于这个世界太多的疑问。我们与社会、与自我、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苏轼回答对症下药:用儒家的自信真诚回馈社会,用佛教的离苦得乐解惑自我,用道家的自在真实回应自然,儒释道在他的身上得到了诠释,我们得到了解答。正因如此,我们似乎总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映照,...
辽国与西夏之间的这场战争因为发生在河曲(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故而史称辽夏河曲之战。有必要在这里提到的是,公元前615年秦国和晋国也曾发生过一次河曲之战,但他们的战场是在今天的山西芮城县境内。 对辽国而言,此战的惨败虽然是上天之罪,但结果终究是他们败了,而这事也绝非是什么猎人被老鹰啄了眼睛这么简单,辽国经此一战可谓是元气大伤,天朝上国的脸面更是被丢得精光。另外,别看辽国人看上去天不怕地不怕,但他们很崇信鬼神之说,而那天在战场上突然而起的妖风对他们而言更像是上天之神对辽国的...
<前页 1 2 3 4 5 ... 20 21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