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生态

第一期的森林体验结束了,点击链接可以看上期的回顾总结: https://www.douban.com/note/806821083/?type=rec#sep 新一期的准备招募了。针对上一次存在的问题,这一期做了些整改,做饭的事情轻松了,准备只留两三次体验的机会,不用再把每天的时间都浪费在做饭上了。 另外新的体验增加了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需要所有人合力完成一个作品,最好是能长久留在山里面的稍微大一点的,比如涂鸦、木制或者泥塑作品或者一些从外面带进来的创作等等,各种形式不限,希望...    (7回应)
全世界都变天了 疫情中,一半人口居家隔离,全世界都变天了: 两会期间,北京的天特别蓝—— 威尼斯—— 新德里—— 伊斯兰堡—— 雅加达—— 卫星检测到常见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的浓度显著降低了。 而汽车和发电厂的废气排放是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 空气污染会严重损害人类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由于暴露在环境污染中而产生的疾病——包括中风、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每年导致 420 万人死亡。 斯坦福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环境资源经济学家马歇尔 · 伯克(Marshall Burk...
一次“记不得开始,舍不得结束”的旅程,一篇不是游记的游记。 上周和「云度行走」一起,二进西双版纳。短短一周,我们不仅在雨林中徒步露营了三天,还走访了司土老寨、巴飘、滑竹梁子、景迈山、翁基古寨、糯岗古寨、帕哎冷古茶庄园、老达保……等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地,和基诺族、哈尼族、布朗族、傣族等各族同胞产生了或深或浅的连接。这是一段过于丰盛的旅程,丰盛到我无法向你描述它的全貌,只能撷取几颗令我动容的珍珠,让你稍稍领略一下它的光芒。 雨林的慷慨与无情 我第一次进入雨林是在马来西亚婆罗洲,这次...    (7回应)
(接上篇)鸬鹚吃完鱼,在湖里游了几个来回。 当它身子还潜在水里时,突然伸出一对翅膀,从这个角度看,水面上忽现的羽翼真的有点像天使的翅膀。 接着鸬鹚猛然起飞 挥动着这对宽大的黑色翅膀飞行。 也许因为体型较大,身体较重,它没有像绿头鸭那样越飞越高,而是始终紧贴水面而飞,就像在巡游水面一样。 突然想起有一款可以从潜艇上起飞的无人机就叫“鸬鹚”,正是取了鸬鹚又能潜水、又能飞翔之意,在亲眼目睹鸬鹚在水中起飞的瞬间后,更觉得这名字起得形象贴切。看来鸬鹚这种大型水鸟的影响力已经延伸到军事界...
美国国家雪冰数据中心(NSIDC)的专家塞雷泽(Mark Serreze):“今年又是棺材板上的又一颗钉子。” 最近,史上最浩大的北极科考——MOSAiC(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浮观测计划)结束了。 来自中国等20 多个国家、70 个科研机构的300 多名科学家,乘坐破冰船“北极星”号漂流了389 天,耗资约 11 亿人民币,在荒芜的北极做了一项可能影响整个地球的研究。 如探险团队负责人马尔库斯· 雷克斯(Markus Rex)所言: 北极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震中”,却是人...    (3回应)
来源 | 西瓜数据 本次报告样本选取了头条平均阅读500以上、近一年有持续发文的公众号,结合2020年公众号发文数据及广告投放数据情况,调查研究了2021年上半年公众号的整体生态现状及趋势变化,2021年,随着视频号生态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公众号关联的日益密切,公众号逐渐成为视频号的标配。正如夜听刘筱所言:“因为视频号,公众号值得再做一次。”在视频号的带动之下,2021年公众号会有哪些变化?面对外界的影响,运营者如何突破重围?品牌又要如何联动公众号与视频号,实现新的增长? 海量精...
夏日的颐和园团城湖波光粼粼,吸引了很多水鸟,其中就有被称为“鱼鹰”的鸬鹚,人们常驯养鸬鹚来捕鱼,但这里的鸬鹚全是野生的,只为自己“工作”。它们在湖上有一块专属“领地”,位于湖中心的枯木上,那里就像它们的“专座”,每当捕鱼的间隙它们总会停在那儿休憩、晒太阳、晾干翅膀和整理羽毛。 除了鸬鹚之外,湖中的治镜阁遗址小岛上栖息着一个庞大的家族——苍鹭,岛上至少有上百只苍鹭,平时它们大都隐没在茂密的树丛里。只有冬天,当树木光秃秃的时候,才能清楚地看见满树的苍鹭,当它们从树上一起振翅飞向空...
近日,我在每周例行的滨河湿地夜间观察调查中,发现珍稀蜻蜓斑灰蜻,这是佛山地区首次记录到斑灰蜻的踪迹。 湿地间飞舞的珍稀精灵 斑灰蜻(Orthetrum poecilops),隶属于蜻科灰蜻属昆虫。其体型中等,雌雄异色。雄性主体蓝色,面部白色具黑色条纹,胸部侧面具黄白色条纹,腹部覆盖蓝白色粉霜,第1-3节膨大;雌性主体黄色具黑色条纹。本次记录到的斑灰蜻为雄性个体。 与绝大部分蜻蜓稚虫在淡水中生存不同,斑灰蜻的稚虫阶段需要在咸淡水域中生长发育。 根据现有记录分布显示,斑灰蜻一般栖...    (1回应)
2002-2003 年 礼花弹不光有爆炸的威力,四飞的光珠还极易引燃一些干燥的可燃物,比如附近的干草。 玩火就像做化学实验一样,是小时候最感兴趣的事之一,我喜欢把只要看上去没什么用的东西都点燃看看会发生什么。小时候点火的工具主要是火柴和打火机,有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去小卖部买一盒火柴,价格也特别公道只要一毛钱,就可以让我玩一天。我从小伙伴们那里学到了一个有趣和很有难度的玩法,首先在楼道里吐口水在墙上,然后用火柴的木棒的一端将墙上湿润的白灰搓成一个小团,然后划火柴点燃,利索的顺...
怎么吃好呢?可不能茹毛饮血,原始地吃哦! 有了,看我就地取材,烹饪技术可是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哦…… 第一次,没成功,这牛要吹破了? 没事,刚才火候未到,着急了一点,在来一次。 看,成功了,拔丝不用糖,用的是食材本身固有的糖,在才是本味烹饪。 你猜有多长,有多长? 还能拉哦! 一口吞下,味道自然是杠杠的! 还有一半,我自然不会放过。 对,该摆个poss,发朋友圈。 还有,必需光盘哦! 作为一个绅士,吃完插嘴,那是必须的。 另一侧也要一下
凤蝶(凤蝶科Papilionidae)是昆虫中一类较为美丽的蝴蝶,它们个头较大、颜色艳丽、体态优美,独特的斑纹让它们飞行在空中特别惹眼,是人类比较喜爱的一类蝴蝶。据统计,全世界共有550多种凤蝶,其踪迹几乎遍布全球。如中国著名的梁祝中描绘的美凤蝶、橘子树林中常见的柑橘凤蝶,以及西双版纳夏季金光闪闪的金裳凤蝶,还有市场上经常用来做标本出售的很多大蝴蝶大多属于凤蝶。 凤蝶为什么如此美丽?而且敢于在如此凶险的丛林生活中翩翩起舞呢?它的一生是如何炼成的?这得益于凤蝶高超的用毒之术,特...    (15回应)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在北京能看到的鸟儿越来越多了。五年前的夏天,我家所在的小区来了两只珠颈斑鸠,此后就一直住在这里,还经常在我家阳台外"歌唱",它们的叫声是"咕咕咕"的,非常像鸽子,加上体形也像鸽子,所以被小区居民们称为"野鸽子"。我在清华荒岛也看到过两只,但无法断定是否是我们小区的这两只。五年来,小区及附近一直保持着两只的数量,没有改变。 但就在几天前,去小区附近的街心公园散步时,我发现已经干枯的草坪上有十多只珠颈斑鸠!这让人甚是欣喜,还是第一次看到有...
<前页 1 2 3 4 5 ... 19 20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