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心学

《传习录》 15 文中子的“模仿秀” 2017-04-07, 上海 维 心 说 韩退之,即韩愈,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脍炙人口,无人不知。 文中子,即王通,隋朝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历时九年,写成《续六经》(也称《王氏六经》),却被不少人说“拟经之失”,用现在的话说是“模仿秀”,模仿孔子述六经。 我们绝大多数人只识韩愈,不识王通。 可是先生说:“退之,文人之雄耳。文中子,贤儒也。”在先生看来,评价一个人不能从表面文字出发,而应该从这个...
最近心有所感,智慧是在知行之间,虽说只知知而不行就是不知,只行而不止也是不行,但是这样表述的时候,是基于知行是两码事来论证知行是一码事的。常人看来,知行确实是两码事,那么由知到行的过程,有的人称之为毅力,有的人依靠的是兴趣,我认为依靠的是矛盾,矛盾越是尖锐激化,由知到行越是迅速,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高数期末前一晚的知行合一肯定比刚开学时候好,建国初的曲艺艺术家,很多都是饿出来的,要么提高艺术水平,要么饿死。人都是逼出来的,不无道理。
微信公众号“大阴阳论”(ID:dayinyanglun)首,专注佛、道、易、王阳明的高品质原创。 前段时间读到梁启超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一文,非常喜欢。古代经典的注解,我喜欢读学者之作,因为学问做得扎实,对文本的把握更准确而全面,可以为我们提供最稳固的攀登阶梯。至于内涵,很多时候则是需要自己体悟的事。 难得的是,梁任公此文不但功夫下得深,对心学的理解我觉得也非常到位,每每给我很大的启示。所以就想推荐给大家,让更多的人看到和受益。但因为原文很长——将近一万四千字,文言引用又太...
记录原因: 去年对王阳明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听了郦波教授的百家讲坛,对王阳明的传奇经历,以及思想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但说实话还是很不明白(虽然很多人喷,但是郦波教授跟说书一样,故事讲的是真不赖)。《明朝那些事儿》也只是经历上的讲述,其他书也类似。看了很多解析,疑问更多了。看别人咀嚼了很多遍的内容以及无法满足了,现在迫切想读一读第一手的东西,虽然难啃,但还是要真正触摸细节才行。 虽然年代不同,面对的问题却大差不差。每次看完总会觉得得到了一时的平静,想了很多人生问题,但很快又会恢...    (2回应)
《传习录》 24 “主一”与“专一”的区别 2017-04-20, 上海 维 心 说 休息了几天,请见谅!一个原因是工作实在太忙,忙到没时间写点东西;另一个原因是也开始追最近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民义》。等有空的时候写写对这个热播剧的一些感想吧,今天还是继续说《传习录》。 “徐爱·录”结束了,此段是“陆澄·录”的开篇,讲述了“主一”与“逐物”的区别。其实“主一”与“逐物”好区别,但“主一”和“专一”却很容易混淆。 “主一”和“专一”是有区别的。 “专一”是指专心于某一...    (1回应)
爱问:“先生以‘博文’为‘约礼’功夫,深思之未能得,略请开示。” 先生曰:“‘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如发见于事亲时,就在事亲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事君时,就在事君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富贵贫贱时,就在处富贵贫贱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患难夷狄时,就在处患难夷狄上学存此天理。至于作止、语默,无处不然,随他发见处,即就那上面学个存天理。这便是‘...
最近一直在听《王阳明一切心法》这本书,因为是学术方面的书籍,所以听的进度很慢,很多章节都要一听再听,所以,虽然这本书是国庆假期就开始听的,但过了双11才听到“岩中花树”这一节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当听到那句熟悉的: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
设计与心学18设计与情感 在今天这个时代里,我们越发的难以恋爱。高房价都没有解决的人口问题,想不到被互联网解决了。 在这个时代里,信息的多元对恋爱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1人越发的个性化:在信息传播快的时代里,人能接受的信息越多,他的个性越容易被...
首先要了解下互联网的运作特点,互联网的设计大多要具备针对性。很少会有产品象微信、淘宝人人都爱。大多数产品是要针对某一个群体来运作自己的产品。而非能覆盖所有的用户。在这里韩剧同样如此。 灰姑娘的故事、女性对于理想男性的所有期望都在韩剧中被应...
用户的认知成本:刚恋爱的时候两个人解决的是认知成本的问题。如何更好的了解对方的价值观、世界观、爱情观是两个人不断尝试解决的问题。 然而很遗憾,这个时代的认知成本会非常高昂、因为现代人作为个体普遍偏个性。 而这个解决认知成本的时代需要大量的...
【设计与心学16 吸引与互斥】 记得看一本成功学的书,里面提到了吸引力法则。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他吸引而来。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能量,一直引导着整个宇宙规律性的运转,正是因为它的作用地球才能够在46亿年的...
《传习录》 21 良知的影响范围是如何格物致知的关键 2017-04-13, 上海 维 心 说 “经史子集”被称为中国古籍的四大部类。 “经”是指“经书”,即儒家经典著作; “史”是指“史书”;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 但“经”和“史”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种文章或书籍。在这一段《传习录》中,先生讲出了经和史的联系。 一本书,从记事角度上可以说是史书,从论道角度上则可以说是经书。事上有道,道上有事。《春秋》是史书,但也是经书;五经是...
<前页 1 2 3 4 5 6 ... 12 13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