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康德

为什么康德要论证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呢?是因为西方哲学发展到康德这里,人们对知识的来源产生了一些怀疑,这个怀疑远的就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怀疑派(皮浪等),近的就可以追溯到17世纪以来欧洲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之间的冲突与分歧。 唯理论,就是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有笛卡儿、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等,他们认为知识的来源是人的理性、理论思维,知识是纯粹从人的意识和心灵、灵魂里面产生出来的,而经验的东西并不能够为人类的知识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而经验论,跟唯理论是相反的。 经验论,即经验主义,可以追...
Kant's theory of the mind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the last decade, but most of the approaches of recent years can be seen as a resuscitation of strategies initiated by earlier generations of Kantscholars. For example, my own ...
(13-19讲) 康德重建因果性的实在性。 要符合总体的时间秩序。伽利略修正了亚里士多德对自由落体问题的设想。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左边就是右边的结果吗。 【3.理性Vernunft(1.感性,2.知性)】 先验分析论:真理逻辑 先验辩证论:幻象逻辑(哪些是有问题的,是伪科学) 理性运用理念,借鉴柏拉图。(知性运用范畴,借鉴柏拉图) 理性推论,知性判断。理性是一种推理能力。从有条件的东西去追溯无条件的东西。如三段论。 理性的倾向:从有限推向无限。理性超出一切经验概念之外,推想无限...
邓晓芒:康德道德哲学的三个层次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述评 人们通常一谈到康德哲学,立刻就想起了康德那晦涩的文句和高度抽象的思辨概念。康德的道德哲学在这方面也不例外。然而,康德曾明确表示,早年由于受到卢梭的影响,他对哲学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即要提供一种对普通人有用的哲学。实际上,如果我们不是为他那表面看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达方式所吓倒,而是认真而耐心地切入他所表达的思想本身,我们就会发现他的确是处处在为普通老百姓考虑他们生存的根据,他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导师,立足于普通人...
作者陈克艰,原载《社会科学杂志》 2006年第3期 P56-66页 提要:康德在理性的根源处探讨数学和物理学“是怎样可能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两部分,可以分别看作康德的“数学哲学”和“物理学哲学”。康德以“先验的位置论”分别给数学和物理学的可能性基础定位,数学属于验前的感性直观能力,物理学属于验前的知性判断能力。本文较细致地疏解了康德“数学哲学”的主要观点:数学的对象是验前的感性直观形式,数学概念是从纯粹直观中验前地“构成”的;并连类涉及其他一些...
论证有两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里通过观摩关于“个人自由”的论证,看看爱默生如何在现实中加以描述,超越康德非经验的“纯粹理性”演绎,展示了一条不同论证样态。 对康德来说,道德实践前提是绝对的理性自由,其道德主体是抽象、含混不清的,其为自身订立的普遍法则是通过非经验的“纯粹理性”演绎产生的,多少有一些海市蜃楼的意味。而爱默生的个人道德实践虽然同样以自由选择为预设,但却试图走出形而上学的高阁。 爱默生的方法不是抽象论证,而是以一种以经验感受唤醒直觉感悟的方式表达。在爱默生那里,...
摘自:《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 作者:邓晓芒 如果用古代汉语来翻译西方哲学的文献,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缺乏相应的语法手段,很多语法现象没法译过来,只能用一种大而化之的方式去意会。在这方面,蓝公武的《纯粹理性批判》是非常典型的一个范本,《纯粹理性批判》当然现在有新的译本了,但是这个范本是不可丢的,我们研究翻译史的或者是研究古典哲学的,我们要好好地把它保留下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范本。蓝公武的这个译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把康德的那样一种转弯抹角的德文,经过康浦·斯密的英译本转化为典雅流利...
康德对近代哲学的贡献与《纯粹理性批判》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篇中我会用一种专业人士看来可能是粗鄙的语言来表达康德的哲学思想,但我的目的是做一个科普,能让更多人对康德有所了解,所以尽管康德回应《纯粹理性批判》的难懂时说:“有些书,如果它并不想说得如此明晰的话,它就会更加明晰得多”。但我仍然选择以一种近乎“冒犯”的形式来进行表达。 首先提出两个问题,康德哲学出现前西方哲学面临什么挑战?为什么说康德哲学是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西方近代哲学的争论主要集中...    (2回应)
作者张世英|节选自第24届哲学大会论文集 一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有诗意的自由人”,首先一个问题是,何谓自由? 一句大家都熟悉的话:“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但这句话是否全面地、深切地界定了“自由”的含义呢?此句来自对斯宾诺莎思想的概括。斯宾诺莎认为,“一切现实的事物都受必然性支配,每一事物都依存于其他事物。人只有认识了这种必然性,按必然性行事,才是自由的”。“纯依理性的指导而生活的人”就是“认识了必然性,按客观必然性行事的人”。“理性的本性在于认为事物是必然的”。这也就...
本文内容为邓晓芒教授的演讲,由网友「乐观的悲观者」整理出的笔记 一、引论: 美学即是关于美的形而上学思考,而康德在考虑形而上学层面的问题时,是从认识论入手的,即首先对人的认识能力进行批判。康德·将人的认识能力分为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和判断力三种,纯粹理性对应知性知识(客观真理),实践理性对应道德知识,判断力则介于二者之间,产生审美知识。可以看出,康德的逻辑仍然是秉持大陆理性主义的传统,以理性思考的知识为主,而忽视情感判断。 在方法论上,三大批判都遵循了康德的“建筑论”原则,即按...
<前页 1 2 3 4 5 6 7 ... 17 18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