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日记】之《庄生梦蝶。到底是蝶?还是庄生?》(2007-01-05 )
这篇老日记,写于2007-01-05 。
立此存照,回望三年来走过的心路。
————————————————————————————————————————————————
《庄生梦蝶。到底是蝶?还是庄生?》
庄生梦蝶的故事差不多应该够得上妇孺皆知吧。
我想换一个角度去理解。
庄生的故事,也可以读解成关于自我,他“我”;关于好奇和尝试;关于迷失,换位;关于思考;关于回忆。
秋天在广州实习时读到一本奇异的书,讲的是梦的奇妙。其中有个很长的故事,差不多把整个宇宙整个人生都写了进去。简单的截取部分来讲,就是:一个国王想体验乞丐的生活。于是他梦到了自己变成乞丐。在梦中他以乞丐的身份过了一生。临终前他突然想起自己曾是国王。想起自己不过是在梦中变成了乞丐。于是他醒了,他又变成了国王。
心理学,尤其是“成功学”上讲,人根据内心对自我的评价来行事表现表演。自我心象。自我意念。自我设计。讲的都是这些方面。一个人觉得自己是有力的,勇敢的,光荣的,可爱的,他就能器宇轩昂,充满魄力的面对人生。反之却皆反。这实在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再讲一个现实中的故事。
有一个小孩,在他上高中以前,他基本上一直在成功,正面,快乐,自信的境遇中生活。他觉得自己是有力量的,在他内心,他是个有所价值,有所作为,前途远大的年轻人。他表现的很优秀,他做事很有勇气魄力,别人对他的评价也相当高。这个小孩是个热爱思考的人。哲学是他从小的指引。有一段时间他一直在想,他取得的这一切,是不是仅仅因为他自己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强者”的缘故呢?别人对他的关注重视,是否仅仅因为对“强者”的臣服而不是对他这个独特个体本质的理解?他忽然很想知道,当一个“弱者”会体验到怎样不一样的人生,而旁人又会报以怎样的对待?他忽然觉得自己的人生体验很狭隘,他对另外一种人生充满了好奇。也对人性的势利或坚持的本质产生了考验的渴望。
如同你能想象得到的,考验的过程充满了曲折跟艰辛。人性确实有势力的一面。人,天性上,不会无缘无故的对另一个人的“本质”产生仰慕或尊重。人们看重强者,尊重能带给他们鼓舞跟利益的能人。当然弱者也能收获到同情和帮助。这个时候,经过了数年的体验--主要是内心对自我看法的改变--也初步参悟了人性的种种。而这个时候的他,自我评价已经变得无力,软弱,退怯,懒惰。人生际遇固然重要,由于“内因”的改变,他的整个人,整个人生也发生了改变,如同他渴望的那样。万幸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命运的指引下,这个已经入戏太深而忘记自我的小孩,还是不自觉的抓住大多数机会提升自己。虽然这时他的自我心象已经“弱小”得一塌糊涂。
命运之神是难以动摇的,虽然有时我们也能扼住它的喉咙。在命运之神的指引下,和遗传基因的顽强表达,若干年后,这个青年猛然想起自己曾经对命运的好奇和探索。他回忆起了从前的荣耀,对自己内心力量的荣耀,和骄傲。他整个人苏醒了,就如拿破仑对中国的预言一样,“这只睡狮”苏醒了。他再次触摸到自己身上的力量和不屈。勇气再次回到了他的心房。智慧再次降临到他的心灵。他感到刚刚经历了南柯一梦。他感到有一种渴望,要恢复失落的荣耀,恢复对自己的尊重。
关于这个小孩的故事讲完了。据说,有时候演员会由于入戏太深,而不能自拔。而在我看来,庄周的蝶梦,也未尝不是一种迷失。而像印度国王,或者故事里那个小孩那样“有意识”的迷失,可以给关注“灵魂”或研究心理的人们怎样的启示?
有一点我肯定,人不应该背叛自己的力量和命运。
角色始终是角色,演员,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的。
立此存照,回望三年来走过的心路。
————————————————————————————————————————————————
《庄生梦蝶。到底是蝶?还是庄生?》
庄生梦蝶的故事差不多应该够得上妇孺皆知吧。
我想换一个角度去理解。
庄生的故事,也可以读解成关于自我,他“我”;关于好奇和尝试;关于迷失,换位;关于思考;关于回忆。
秋天在广州实习时读到一本奇异的书,讲的是梦的奇妙。其中有个很长的故事,差不多把整个宇宙整个人生都写了进去。简单的截取部分来讲,就是:一个国王想体验乞丐的生活。于是他梦到了自己变成乞丐。在梦中他以乞丐的身份过了一生。临终前他突然想起自己曾是国王。想起自己不过是在梦中变成了乞丐。于是他醒了,他又变成了国王。
心理学,尤其是“成功学”上讲,人根据内心对自我的评价来行事表现表演。自我心象。自我意念。自我设计。讲的都是这些方面。一个人觉得自己是有力的,勇敢的,光荣的,可爱的,他就能器宇轩昂,充满魄力的面对人生。反之却皆反。这实在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再讲一个现实中的故事。
有一个小孩,在他上高中以前,他基本上一直在成功,正面,快乐,自信的境遇中生活。他觉得自己是有力量的,在他内心,他是个有所价值,有所作为,前途远大的年轻人。他表现的很优秀,他做事很有勇气魄力,别人对他的评价也相当高。这个小孩是个热爱思考的人。哲学是他从小的指引。有一段时间他一直在想,他取得的这一切,是不是仅仅因为他自己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强者”的缘故呢?别人对他的关注重视,是否仅仅因为对“强者”的臣服而不是对他这个独特个体本质的理解?他忽然很想知道,当一个“弱者”会体验到怎样不一样的人生,而旁人又会报以怎样的对待?他忽然觉得自己的人生体验很狭隘,他对另外一种人生充满了好奇。也对人性的势利或坚持的本质产生了考验的渴望。
如同你能想象得到的,考验的过程充满了曲折跟艰辛。人性确实有势力的一面。人,天性上,不会无缘无故的对另一个人的“本质”产生仰慕或尊重。人们看重强者,尊重能带给他们鼓舞跟利益的能人。当然弱者也能收获到同情和帮助。这个时候,经过了数年的体验--主要是内心对自我看法的改变--也初步参悟了人性的种种。而这个时候的他,自我评价已经变得无力,软弱,退怯,懒惰。人生际遇固然重要,由于“内因”的改变,他的整个人,整个人生也发生了改变,如同他渴望的那样。万幸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命运的指引下,这个已经入戏太深而忘记自我的小孩,还是不自觉的抓住大多数机会提升自己。虽然这时他的自我心象已经“弱小”得一塌糊涂。
命运之神是难以动摇的,虽然有时我们也能扼住它的喉咙。在命运之神的指引下,和遗传基因的顽强表达,若干年后,这个青年猛然想起自己曾经对命运的好奇和探索。他回忆起了从前的荣耀,对自己内心力量的荣耀,和骄傲。他整个人苏醒了,就如拿破仑对中国的预言一样,“这只睡狮”苏醒了。他再次触摸到自己身上的力量和不屈。勇气再次回到了他的心房。智慧再次降临到他的心灵。他感到刚刚经历了南柯一梦。他感到有一种渴望,要恢复失落的荣耀,恢复对自己的尊重。
关于这个小孩的故事讲完了。据说,有时候演员会由于入戏太深,而不能自拔。而在我看来,庄周的蝶梦,也未尝不是一种迷失。而像印度国王,或者故事里那个小孩那样“有意识”的迷失,可以给关注“灵魂”或研究心理的人们怎样的启示?
有一点我肯定,人不应该背叛自己的力量和命运。
角色始终是角色,演员,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