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世界中的感性本心
几年前,听到一句话说:这个世界对于理性的人是喜剧,对于感性的人是悲剧。记得当时我正纠结与高中理科的题海中,对此话颇有感触,发现自己就是第二种情况的一个例子。那些“理性的喜剧”和“感性的悲剧”也在我身边不断地发生着。
现在回想这几年的经历,发现并非完全是种悲剧,反而是那些感性的东西支撑着我一直走到今天,让我心中不再一直被恐惧和烦闷充斥,让我发现我这样生活着也挺好,让我觉得偏感性也无妨,可能我永远也不会有理性男那种优秀的操控力,lose everything又何妨,孤独一点又怎样?即使没有所谓“辉煌”的人生,却也将它看的透透的。
感性also一种高度上,俯瞰着这个由理性的人们统治的星球,那些,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煞有介事地生活奋斗着的人们。我相信人,不论男女老幼,都想随性地,自然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被操控或操控他人,生存的高压使使人与人之产生了猜疑、敌意、仇恨等等那些可悲的情感,而唯一用来保护自己的只有那“冷酷而坚韧”的理性,为了活下去,为了活的有着所谓的“优越感”,做着自己未必喜欢的事,想着自己未必相信的理。
我并非憎恨理性,只是为那些因“理性”的物欲追求而丧失了一个人之所以为人而非机器的那种独立人格感到惋惜。苦点挺好,至少还可以刺激一下钝化的灵魂,类化了最可怕,每天做着类似的事情,想着重复的道理,更可怕的是,自己全然不觉。这种真空的安宁才是一种彻底的悲剧。
感性的人不管表面上看起来怎样,其内心世界永远都像一片美丽的大海,他(她)们感情澎湃,丰富,即使脸上流露着漠然的表情,其心中的情感海洋也依旧波涛汹涌,不可平息。
变得越发的理性,而当思维的感性和行为的理性产生巨大冲突时,人生就会在某一时刻,产生质的改变,而我,心里的那道本以被刺得千疮百孔的防线,也就在那一刻瞬间瓦解。
我依稀记得高三下半学期的那一天傍晚,离高考还有半个月左右,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和碎得掉渣的心回到家时,那种悲剧感,充斥着大脑每个细胞和身体每条感觉神经。眼泪的黯然流出让我得到一丝清醒,浑身的颤栗则让我愈发纠结……从那天起我就提前告别了高中,再一次去是毕业照,再一次是高考。回想起来,我依然会因自己不争气的眼泪产生耻辱感,一种世俗社会给男性定义的所谓“娘娘腔”。这种观念我也被浸染,无法抹去。其实有什么?男生的泪水也一样是热而咸的,坦诚面对是最强的勇敢,面对那些伤心的事和伤你的人。
这是“感性特质”迄今给我带来“最大苦痛”。其实所谓“最大苦痛”也并非是那崩溃的一瞬间,相反,那种崩溃更像是一种解脱。真正的苦痛是之前好几个月的持续心理折磨和后来无法挥去的心理阴影。说起后来的心理阴影,我也稍加总结过:一、不稳定的敏感或麻木。二、间断性压抑。三、自卑感或不平衡的心理缺失感。四、间断性空虚或焦虑感 。五、萎靡倾向的精神状态。这五点其实是互相影响互有重叠,究其根源其实是源于生活中一件极为平常的小事,结果像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一样,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相当严重的后果。有相当一段时间我一直沉浸那种“如果当初我要是怎样怎样,结果就会怎样怎样”无意义纠结中。事实上,就算你真能回到这种初始条件的状态下,依靠它对未来人生走向的决定性影响,来做一下重新选择,事情未必如你所料。因为人的一生都在现场直播,没有草稿,我们有的只是本身的一种性格特质,一种生活状态,它不会因为一两件事而改变,就像我会纠结地去后悔一件过去很长时间的事情一样,这是我的一种感性特质。
感性特质给我带来痛苦的同时。我承认我没有那种经常性地保持快乐姿态的能力,但即使在痛苦中也能淡然处之,甚至快意人生,岂不是更让人向往?
写到这,我那不成熟的理性思维告诉我,该收笔了,它好像还告诉我,内敛点比毫无城府的表情达意更有利于你的生存,所以就此关上心门。
现在回想这几年的经历,发现并非完全是种悲剧,反而是那些感性的东西支撑着我一直走到今天,让我心中不再一直被恐惧和烦闷充斥,让我发现我这样生活着也挺好,让我觉得偏感性也无妨,可能我永远也不会有理性男那种优秀的操控力,lose everything又何妨,孤独一点又怎样?即使没有所谓“辉煌”的人生,却也将它看的透透的。
感性also一种高度上,俯瞰着这个由理性的人们统治的星球,那些,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煞有介事地生活奋斗着的人们。我相信人,不论男女老幼,都想随性地,自然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被操控或操控他人,生存的高压使使人与人之产生了猜疑、敌意、仇恨等等那些可悲的情感,而唯一用来保护自己的只有那“冷酷而坚韧”的理性,为了活下去,为了活的有着所谓的“优越感”,做着自己未必喜欢的事,想着自己未必相信的理。
我并非憎恨理性,只是为那些因“理性”的物欲追求而丧失了一个人之所以为人而非机器的那种独立人格感到惋惜。苦点挺好,至少还可以刺激一下钝化的灵魂,类化了最可怕,每天做着类似的事情,想着重复的道理,更可怕的是,自己全然不觉。这种真空的安宁才是一种彻底的悲剧。
感性的人不管表面上看起来怎样,其内心世界永远都像一片美丽的大海,他(她)们感情澎湃,丰富,即使脸上流露着漠然的表情,其心中的情感海洋也依旧波涛汹涌,不可平息。
变得越发的理性,而当思维的感性和行为的理性产生巨大冲突时,人生就会在某一时刻,产生质的改变,而我,心里的那道本以被刺得千疮百孔的防线,也就在那一刻瞬间瓦解。
我依稀记得高三下半学期的那一天傍晚,离高考还有半个月左右,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和碎得掉渣的心回到家时,那种悲剧感,充斥着大脑每个细胞和身体每条感觉神经。眼泪的黯然流出让我得到一丝清醒,浑身的颤栗则让我愈发纠结……从那天起我就提前告别了高中,再一次去是毕业照,再一次是高考。回想起来,我依然会因自己不争气的眼泪产生耻辱感,一种世俗社会给男性定义的所谓“娘娘腔”。这种观念我也被浸染,无法抹去。其实有什么?男生的泪水也一样是热而咸的,坦诚面对是最强的勇敢,面对那些伤心的事和伤你的人。
这是“感性特质”迄今给我带来“最大苦痛”。其实所谓“最大苦痛”也并非是那崩溃的一瞬间,相反,那种崩溃更像是一种解脱。真正的苦痛是之前好几个月的持续心理折磨和后来无法挥去的心理阴影。说起后来的心理阴影,我也稍加总结过:一、不稳定的敏感或麻木。二、间断性压抑。三、自卑感或不平衡的心理缺失感。四、间断性空虚或焦虑感 。五、萎靡倾向的精神状态。这五点其实是互相影响互有重叠,究其根源其实是源于生活中一件极为平常的小事,结果像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一样,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相当严重的后果。有相当一段时间我一直沉浸那种“如果当初我要是怎样怎样,结果就会怎样怎样”无意义纠结中。事实上,就算你真能回到这种初始条件的状态下,依靠它对未来人生走向的决定性影响,来做一下重新选择,事情未必如你所料。因为人的一生都在现场直播,没有草稿,我们有的只是本身的一种性格特质,一种生活状态,它不会因为一两件事而改变,就像我会纠结地去后悔一件过去很长时间的事情一样,这是我的一种感性特质。
感性特质给我带来痛苦的同时。我承认我没有那种经常性地保持快乐姿态的能力,但即使在痛苦中也能淡然处之,甚至快意人生,岂不是更让人向往?
写到这,我那不成熟的理性思维告诉我,该收笔了,它好像还告诉我,内敛点比毫无城府的表情达意更有利于你的生存,所以就此关上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