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
《约翰逊和玛丽亚》
一只老波尔羊感慨:
“在过去我们总是担心树后面的狼,你们这代人就没有这样的忧虑了,有苜蓿吃有棚子睡。”
一只小波尔羊抱怨:
“可是你们那时候,男女搭配是合理的,恋爱是自由的,
你看现在主家为了省钱,60个姐妹才配给一个约翰逊 ,
可是明摆着他跟我们就是走形式,只有和玛丽亚在一起,他才是真心的”
【解读】养殖场里的羊和鸡在男女比例上都失调,几十个母才配一个公,严重的男尊女卑。但是有一只没有被现实的风雨磨平棱角的、较真的小波尔羊仍有理想主义情结,她不安于现状,不满于现实,仍在抱怨那只叫约翰逊的公羊。她认为约翰逊跟那只叫玛丽亚的母羊在一起是动了感情的,是真心的,而约翰逊跟别的母羊则是走形式。即便要去屠宰场了,也仍在意爱情是否真心的问题!所以我极其喜爱这只理想主义的小波尔羊,同时也极其喜爱这首诗歌。并把它作为我的代表作品之一。
《时机成熟,可以试一次》
我要这样
持续地
专注地
不眨眼地
意味深长地
或者傻乎乎地
色迷迷地
盯你三分钟
如果你仍然一付
若无其事状
我的脸就会
首先红起来
【解读】一对男女的战争中,谁是那个首先败下阵来的人呢?一定是那个脸皮比较薄的人。不信,你可以试试。
《埃兹拉·庞德认为艺术涉及到确定性》
而我恰恰总想写出事物的不确定性
比如我刚刚遇到的一对情侣
不久前还如影随形、如胶似漆
现在他们擦身而过,形同陌路,互不搭理
【解读】在评论高群书导演的电视剧《从爱情开始》时,我说过如下的话:“所有的爱情,开始的时候,都有眩目的光芒,有如花开。所有的爱情,都会慢慢黯淡,有如花谢。天长地久只是一个形容词。而已。。。。”
《吸引》
像铁钉和铁屑奔赴磁石
我迷醉和惊叹于这种吸引
无法拒绝,身不由己,被拽住,被拽走
被“啪”地一下粘贴牢
正极遇到负极……
你听到的多是些半真半假的语言
顾及面子,或掩饰某种真实
而肉体和思想并行不悖的话语才是由衷的
俗世规则和传统观念把你拽开,拽走
灵与肉搏斗,挣扎,走开
然后更快地弹回来
将肉身撞破
没有人这样告诉你:“在你不由自主的时候让思想听凭肉体”
你收拾着碎片,若有所悟
你思考的不会是绝对的真理
就像屋檐上的水,它硬要滴下来
就像春雨过后的幼笋,它硬要拱出地面
就像闪电,它硬要将黑夜撕开
就像这个女人,她忍不住要给你
拒绝如此艰难,因为她需要……
【解读】异性相吸的话题因太过平常和普通而不好写出独特性。总的来说我认为诗歌不是用来说教的,当然诗歌也不是用来贩卖哲学。但我要总结这个“吸引”,除了呈现细节外,也不免落入哲学俗套。但人民大众喜欢这样的俗套。偶尔,哲学能够写出诗,但诗远比哲学美妙。如果你仅仅把诗写到哲学层面你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可以说:哲学的某些偏颇、造作、故做惊人之语等等毛病恰好是诗歌所要着力一刀一刀剔除的。
《朵拉·玛尔》
她平躺着
手就能摸到微凸的乳房
有妊娠纹的洼陷的小腹
又瘦了,她想:“我瘦起来总是从小腹开始”
再往下是耻骨 微凸的,像是一个缓缓的山坡
这里青草啊、泉水啊
都是寂寞的
【解读】我说过我可以随时把这首诗的名字由《朵拉·玛尔》而改成别的什么。因为写这首诗时,我脑子里同时出现这几个人:朵拉·玛尔、蒙特、张爱玲、卡米尔·克罗岱尔。这几个是分别被几个叫做毕加索、康定斯基、胡兰成、罗丹的人疯狂追求,最后又分别丢在人生中途的女人。这几个又都是艺术感觉不在追求和抛弃他们的男人之下的出类拔萃的作家艺术家。几个有境界有修为,并一直倔强而孤单地活到老死的绝世才女。我为她们集体献上这首诗。我要淡淡地说出她们,描述她们,我平静的、细节的、感性的文字背后,是很多女人的悲怆。
< 当你老了 >
当你老了,亲爱的
那时候我也老了
我还能给你什么呢?
如果到现在都没能够给你的话
【解读】这首诗是根据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名篇《当你老了》而做的同题诗。网络时代的快节奏下,我省略了叶芝的铺陈、絮叨和矫情,改含蓄为显性,改试探为确凿,改洋洋洒洒为简捷和直接。我对奥克塔维奥·帕斯所倡导的诗歌现代性做如下理解:艺术手法上的现代性和思维方式上的现代性,这二者缺一不可。由于这首诗短小易记,几乎成为很多朗诵会的必读篇目。 张立勤在文艺界联欢会上,朗诵一遍后言犹未尽,又朗诵一遍,然后再朗诵一遍。在那样一个主旋律的场合,她美丽、孤傲、倔强、严肃、端庄地一遍遍朗诵这样的诗歌,那简直有一种奇怪的效果,满场肃静,只有她几乎略带悲怆的声音。
《我爱你爱到一半》
其实,树叶的翻动
只需很小的力
你非要看看白杨叶子的背面
不错
它是银色的
【解读】 题目直接点题,我爱你爱到一半,就是说我没有能够将爱情进行到底。一场爱情的中途夭折和被倾覆可能仅仅源于一个很小的情由或者细节,就像树叶的翻动只需很小的力度。你当然不肯就此罢休,你非要追根逐源,就像蔡明在春晚尖着嗓子问:“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好解释的?不爱就不爱了嘛!你非要看看白杨叶子的背面,不错,它是银色的。如果你看过京石高速路两边的毛白杨,你就会理解我的比喻。哪怕在和煦的风里,白杨叶子也能被翻转,暴露它背面的银色。
《想着我的爱人》
我在路上走着
想着我的爱人
我坐下来吃饭
想着我的爱人
我睡觉
想着我的爱人
我想我的爱人是世界上最好的爱人
他肯定是最好的爱人
一来他本身就是最好的
二来他对我是最好的
我这么想着想着
就睡着了
[赵丽华自我点评]当今时代,女人们在爱情中越来越精明和算计了。得失利弊的反复衡量已经使她们无法辩识她正吻着的这个男人究竟是一只普通的青蛙还是那个著名的青蛙王子。这样的形势之下,大部分女诗人们的诗歌也在怀疑、幽怨和愁肠百结中徘徊。我需要有所不同,需要一点傻呵呵,需要知足,需要简单而明确的幸福感,于是《想着我的爱人》出现了。
《爱情》
当我不写爱情诗的时候
我的爱情已经熟透了
当我不再矫情、抱怨或假装清高地炫耀拒绝
当我从来不提“爱情”这两个字,
只当它根本不存在
实际上它已经像度过漫长雨季的葡萄
躲在不为人知的绿荫中,脱却了酸涩
[赵丽华自我点评] 这首诗发表于《人民文学》2007年3期。《青年文摘》2007年6期选载。网友说它“很好地诠释了爱情路上一个女子的心路历程,贴切中肯,说到心坎上去。个中道理虽然未曾明了,但是希望能够达到文中女子般的蜕变和成熟。”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
赵又霖和刘又源
一个是我侄子
七岁半
一个是我外甥
五岁
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诗人芦哲峰点评]先来看诗的内容,本诗表面上写了两个孩子。其实写的是三个人,两个孩子以及作者自己。两个孩子是正面描写,作者自己隐在幕后。正文写道:两个孩子,结伴出去玩了。然后呢,然后没了。不,然后诗才开始。两个孩子出去玩了,剩下了孤单的作者,在旁边看着。所以诗的标题才会是: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因为,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相互之间无法进入。孩子寂寞或者不寂寞,大人孤独或者不孤独,都是对方无法真正理解的。但是,依然会有爱,作为孩子和大人之间的纽带。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诗人芦哲峰点评]我们的认识永远都有局限性,想认识这个世界的全部,只能是徒劳。
一只老波尔羊感慨:
“在过去我们总是担心树后面的狼,你们这代人就没有这样的忧虑了,有苜蓿吃有棚子睡。”
一只小波尔羊抱怨:
“可是你们那时候,男女搭配是合理的,恋爱是自由的,
你看现在主家为了省钱,60个姐妹才配给一个约翰逊 ,
可是明摆着他跟我们就是走形式,只有和玛丽亚在一起,他才是真心的”
【解读】养殖场里的羊和鸡在男女比例上都失调,几十个母才配一个公,严重的男尊女卑。但是有一只没有被现实的风雨磨平棱角的、较真的小波尔羊仍有理想主义情结,她不安于现状,不满于现实,仍在抱怨那只叫约翰逊的公羊。她认为约翰逊跟那只叫玛丽亚的母羊在一起是动了感情的,是真心的,而约翰逊跟别的母羊则是走形式。即便要去屠宰场了,也仍在意爱情是否真心的问题!所以我极其喜爱这只理想主义的小波尔羊,同时也极其喜爱这首诗歌。并把它作为我的代表作品之一。
《时机成熟,可以试一次》
我要这样
持续地
专注地
不眨眼地
意味深长地
或者傻乎乎地
色迷迷地
盯你三分钟
如果你仍然一付
若无其事状
我的脸就会
首先红起来
【解读】一对男女的战争中,谁是那个首先败下阵来的人呢?一定是那个脸皮比较薄的人。不信,你可以试试。
《埃兹拉·庞德认为艺术涉及到确定性》
而我恰恰总想写出事物的不确定性
比如我刚刚遇到的一对情侣
不久前还如影随形、如胶似漆
现在他们擦身而过,形同陌路,互不搭理
【解读】在评论高群书导演的电视剧《从爱情开始》时,我说过如下的话:“所有的爱情,开始的时候,都有眩目的光芒,有如花开。所有的爱情,都会慢慢黯淡,有如花谢。天长地久只是一个形容词。而已。。。。”
《吸引》
像铁钉和铁屑奔赴磁石
我迷醉和惊叹于这种吸引
无法拒绝,身不由己,被拽住,被拽走
被“啪”地一下粘贴牢
正极遇到负极……
你听到的多是些半真半假的语言
顾及面子,或掩饰某种真实
而肉体和思想并行不悖的话语才是由衷的
俗世规则和传统观念把你拽开,拽走
灵与肉搏斗,挣扎,走开
然后更快地弹回来
将肉身撞破
没有人这样告诉你:“在你不由自主的时候让思想听凭肉体”
你收拾着碎片,若有所悟
你思考的不会是绝对的真理
就像屋檐上的水,它硬要滴下来
就像春雨过后的幼笋,它硬要拱出地面
就像闪电,它硬要将黑夜撕开
就像这个女人,她忍不住要给你
拒绝如此艰难,因为她需要……
【解读】异性相吸的话题因太过平常和普通而不好写出独特性。总的来说我认为诗歌不是用来说教的,当然诗歌也不是用来贩卖哲学。但我要总结这个“吸引”,除了呈现细节外,也不免落入哲学俗套。但人民大众喜欢这样的俗套。偶尔,哲学能够写出诗,但诗远比哲学美妙。如果你仅仅把诗写到哲学层面你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可以说:哲学的某些偏颇、造作、故做惊人之语等等毛病恰好是诗歌所要着力一刀一刀剔除的。
《朵拉·玛尔》
她平躺着
手就能摸到微凸的乳房
有妊娠纹的洼陷的小腹
又瘦了,她想:“我瘦起来总是从小腹开始”
再往下是耻骨 微凸的,像是一个缓缓的山坡
这里青草啊、泉水啊
都是寂寞的
【解读】我说过我可以随时把这首诗的名字由《朵拉·玛尔》而改成别的什么。因为写这首诗时,我脑子里同时出现这几个人:朵拉·玛尔、蒙特、张爱玲、卡米尔·克罗岱尔。这几个是分别被几个叫做毕加索、康定斯基、胡兰成、罗丹的人疯狂追求,最后又分别丢在人生中途的女人。这几个又都是艺术感觉不在追求和抛弃他们的男人之下的出类拔萃的作家艺术家。几个有境界有修为,并一直倔强而孤单地活到老死的绝世才女。我为她们集体献上这首诗。我要淡淡地说出她们,描述她们,我平静的、细节的、感性的文字背后,是很多女人的悲怆。
< 当你老了 >
当你老了,亲爱的
那时候我也老了
我还能给你什么呢?
如果到现在都没能够给你的话
【解读】这首诗是根据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名篇《当你老了》而做的同题诗。网络时代的快节奏下,我省略了叶芝的铺陈、絮叨和矫情,改含蓄为显性,改试探为确凿,改洋洋洒洒为简捷和直接。我对奥克塔维奥·帕斯所倡导的诗歌现代性做如下理解:艺术手法上的现代性和思维方式上的现代性,这二者缺一不可。由于这首诗短小易记,几乎成为很多朗诵会的必读篇目。 张立勤在文艺界联欢会上,朗诵一遍后言犹未尽,又朗诵一遍,然后再朗诵一遍。在那样一个主旋律的场合,她美丽、孤傲、倔强、严肃、端庄地一遍遍朗诵这样的诗歌,那简直有一种奇怪的效果,满场肃静,只有她几乎略带悲怆的声音。
《我爱你爱到一半》
其实,树叶的翻动
只需很小的力
你非要看看白杨叶子的背面
不错
它是银色的
【解读】 题目直接点题,我爱你爱到一半,就是说我没有能够将爱情进行到底。一场爱情的中途夭折和被倾覆可能仅仅源于一个很小的情由或者细节,就像树叶的翻动只需很小的力度。你当然不肯就此罢休,你非要追根逐源,就像蔡明在春晚尖着嗓子问:“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好解释的?不爱就不爱了嘛!你非要看看白杨叶子的背面,不错,它是银色的。如果你看过京石高速路两边的毛白杨,你就会理解我的比喻。哪怕在和煦的风里,白杨叶子也能被翻转,暴露它背面的银色。
《想着我的爱人》
我在路上走着
想着我的爱人
我坐下来吃饭
想着我的爱人
我睡觉
想着我的爱人
我想我的爱人是世界上最好的爱人
他肯定是最好的爱人
一来他本身就是最好的
二来他对我是最好的
我这么想着想着
就睡着了
[赵丽华自我点评]当今时代,女人们在爱情中越来越精明和算计了。得失利弊的反复衡量已经使她们无法辩识她正吻着的这个男人究竟是一只普通的青蛙还是那个著名的青蛙王子。这样的形势之下,大部分女诗人们的诗歌也在怀疑、幽怨和愁肠百结中徘徊。我需要有所不同,需要一点傻呵呵,需要知足,需要简单而明确的幸福感,于是《想着我的爱人》出现了。
《爱情》
当我不写爱情诗的时候
我的爱情已经熟透了
当我不再矫情、抱怨或假装清高地炫耀拒绝
当我从来不提“爱情”这两个字,
只当它根本不存在
实际上它已经像度过漫长雨季的葡萄
躲在不为人知的绿荫中,脱却了酸涩
[赵丽华自我点评] 这首诗发表于《人民文学》2007年3期。《青年文摘》2007年6期选载。网友说它“很好地诠释了爱情路上一个女子的心路历程,贴切中肯,说到心坎上去。个中道理虽然未曾明了,但是希望能够达到文中女子般的蜕变和成熟。”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
赵又霖和刘又源
一个是我侄子
七岁半
一个是我外甥
五岁
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诗人芦哲峰点评]先来看诗的内容,本诗表面上写了两个孩子。其实写的是三个人,两个孩子以及作者自己。两个孩子是正面描写,作者自己隐在幕后。正文写道:两个孩子,结伴出去玩了。然后呢,然后没了。不,然后诗才开始。两个孩子出去玩了,剩下了孤单的作者,在旁边看着。所以诗的标题才会是: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因为,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相互之间无法进入。孩子寂寞或者不寂寞,大人孤独或者不孤独,都是对方无法真正理解的。但是,依然会有爱,作为孩子和大人之间的纽带。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诗人芦哲峰点评]我们的认识永远都有局限性,想认识这个世界的全部,只能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