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新发现
是:
原来英语普及得最好的地方是秀水,随便一个服务员都能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老外讨价还价
原来最近流行吃烤鸭的地方是“大董”,号称上海人特别喜欢带着老外来这里……
暴贵无比!
客户要去,却不认识,晚上打车又堵,坐地铁他们又不认识,只好跟着去
——我很不情愿,因为去了就得跟着在屁股后面掏钱,尽管掏得不是自己的钱
结果客户还算客气,花了我698块大洋——98块钱一壶茶的地方,应该说客户是非常客气了
可尽管如此,再这么掏两回,我们的客户服务预算就要吃紧
我不并喜欢那种地方,除了环境好、看起来干净以外,啥也没有
鸭子还是那个味道,其它的菜色倒学了很多外国人大盘子里就放一丁点的臭毛病
烤鸭本来不是什么特别高档的东西,虽然也不便宜,可缺了市井的味道,没有了店小二的吆喝,没了济济一堂的气氛,代之以西方式的“高档”和“洁净”,总之就两个字:不爽!!
变成了地铁一族:
早上去现场,司机看我拎着行李,问我什么时候去机场——我明白他的意思
回答说准备坐地铁,司机师傅有些诧异:“你不是出公差?”
“是”
“出公差还这么省?又不是自己的钱”
“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我行李不重,而且坐地铁时间更容易控制”
“今天是周六,不堵车”
我还是笑着拒绝了,司机师傅撇了撇嘴,似乎不能理解
其实在我看来这很平常,有人觉得开私车是一种style,在我看来坐地铁也是一种style
买车是他们的生活主张,坐公交、地铁就是我的生活主张
特别是在私车拥有量是上海两倍的北京生活过,有车并不意味着任何事情,代步工具,仅此而已
可如今这种作用也越来越有限了,除非自驾游跑高速,否则我想不明白在如此拥挤的大城市里为什么一定需要制备一辆车,既然它既不能省时又十分费钱且很不环保
倒是地铁和公交,我喜欢这些交通工具,它们的发达代表着对平民阶层生活质量的关怀,也会把自己放在一个平凡的位置去生活,有什么不好?
原来英语普及得最好的地方是秀水,随便一个服务员都能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老外讨价还价
原来最近流行吃烤鸭的地方是“大董”,号称上海人特别喜欢带着老外来这里……
暴贵无比!
客户要去,却不认识,晚上打车又堵,坐地铁他们又不认识,只好跟着去
——我很不情愿,因为去了就得跟着在屁股后面掏钱,尽管掏得不是自己的钱
结果客户还算客气,花了我698块大洋——98块钱一壶茶的地方,应该说客户是非常客气了
可尽管如此,再这么掏两回,我们的客户服务预算就要吃紧
我不并喜欢那种地方,除了环境好、看起来干净以外,啥也没有
鸭子还是那个味道,其它的菜色倒学了很多外国人大盘子里就放一丁点的臭毛病
烤鸭本来不是什么特别高档的东西,虽然也不便宜,可缺了市井的味道,没有了店小二的吆喝,没了济济一堂的气氛,代之以西方式的“高档”和“洁净”,总之就两个字:不爽!!
变成了地铁一族:
早上去现场,司机看我拎着行李,问我什么时候去机场——我明白他的意思
回答说准备坐地铁,司机师傅有些诧异:“你不是出公差?”
“是”
“出公差还这么省?又不是自己的钱”
“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我行李不重,而且坐地铁时间更容易控制”
“今天是周六,不堵车”
我还是笑着拒绝了,司机师傅撇了撇嘴,似乎不能理解
其实在我看来这很平常,有人觉得开私车是一种style,在我看来坐地铁也是一种style
买车是他们的生活主张,坐公交、地铁就是我的生活主张
特别是在私车拥有量是上海两倍的北京生活过,有车并不意味着任何事情,代步工具,仅此而已
可如今这种作用也越来越有限了,除非自驾游跑高速,否则我想不明白在如此拥挤的大城市里为什么一定需要制备一辆车,既然它既不能省时又十分费钱且很不环保
倒是地铁和公交,我喜欢这些交通工具,它们的发达代表着对平民阶层生活质量的关怀,也会把自己放在一个平凡的位置去生活,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