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有口难言的浪漫与失去特质的平庸
这是一部少见的区别于热闹疯癫都市爱情片的电影:不惊天动地,却有不少痛哭流涕的情景;不波澜曲折,却始终让你欲罢不能。作为评论者,不应该沦为指责是否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片”的帮凶;作为普通观众,更没必要为原著有“激情戏”而影片中未见踪影而捶胸顿足。其实,它很简单:他爱她,她也爱他;他要死了,她还爱他,直到如今。只是因为故事发生在文革年代,评论者看来是有了谈资,而上了年纪的观众更是有了怀旧的对象。
因此,评论《山楂树之恋》是不可能抛开文革的。文革十年是个神奇的年代,之所以说神奇是因为八零后之后的几代人都无法体会到长辈所经历过的疯狂和惨痛。张艺谋没有在叙事中引入诸如《芙蓉镇》那般的人性扭曲和身心摧残,对于左与右、红小兵与牛鬼蛇神、组织与老大哥只是轻描淡写,相当不给力。这么不给力是可以理解的,对神奇的文革的回忆,在如今是不可能有给力的电影作品的。这样,本片就只剩下青春和爱情了。奇妙的是,静秋所经历过的事情其实或多或少能在八零后的童年中找到相似处。原因很简单,在新媒体还没广泛普及、陈冠希尚未被膜拜的年代,对于爱情的理解穿越了数个世代而没有过多的变化。
擅长用极致形式来表达意义的张艺谋,却没有在《山楂树之恋》中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偶尔的构图,偶尔的以绿色为主色调的画面,让人意识到这才是张艺谋。但是,数量众多的女主角羞涩腼腆的特写镜头又提醒人们导演把主导交给了演员。
张艺谋像在探索某种新路子,把自己的好东西都撇掉了,然后走得扭扭捏捏,看着很不过瘾。在《我的父亲母亲》那样,让章子怡很煽情地穿着红棉袄在山坡上奔跑。这一幕原本可以重现在周冬雨饰演的静秋身上的,同样是红色衣服,但却没有像火一样热烈地释放出感情:一辆吉普车直接就把红衣裳的静秋送到了临危的老三身边。之后,就是靠静秋的表演功力,换句话说,张艺谋跑哪去了?张艺谋抱着摄影机在一旁暗爽:好啊!我说故事的能力、调教新人的能力又一次得到了实践!
但导演真的不应该放弃在《英雄》里表现出的功力。没有了张艺谋标签的张艺谋电影,就像披着狼皮的羊,像一碗依旧在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叫卖的艇仔粥。似乎什么都没变,但却没有了内涵。而且,在张艺谋的电影里,这也是一部少见的室内戏多于室外戏的电影,空间的狭窄不仅限制了镜头的选择和运动,同样决定了静秋和老三的爱情必然是外表静止而内心激荡。迫于环境和组织的压力,男女主角的恋爱是见不得光明的,电影所要体现的张力是爱情从阴影中走向光明、而恋人则从生走向死的二元对立。虽然张艺谋迫于诸多因素,没有施展自己的长枪大刀,但对于刻画这种极端状态下的普通爱情还是游刃有余。公众场合下,近在咫尺却无法言语交流的喜悦和痛苦,完全是通过演员对角色的演绎来体现:眼神、表情、距离感的把握。于是,我们只是看到了静秋和老三,而没有看到张艺谋。如果说以前张艺谋可能是个大师,可能是个工匠,那么这次我们什么都没看到。
其实,不必纠缠为何没了重要的床上情节,据说是周冬雨哭着说不演吻戏,因而张艺谋也就没拍成。我确信这消息的真实性,因为电影的票房是张艺谋和《山楂树之恋》原著堆起来的,而电影的品质则完全依赖于演员的表演。张艺谋不哄着周冬雨,能行啊?
因此,评论《山楂树之恋》是不可能抛开文革的。文革十年是个神奇的年代,之所以说神奇是因为八零后之后的几代人都无法体会到长辈所经历过的疯狂和惨痛。张艺谋没有在叙事中引入诸如《芙蓉镇》那般的人性扭曲和身心摧残,对于左与右、红小兵与牛鬼蛇神、组织与老大哥只是轻描淡写,相当不给力。这么不给力是可以理解的,对神奇的文革的回忆,在如今是不可能有给力的电影作品的。这样,本片就只剩下青春和爱情了。奇妙的是,静秋所经历过的事情其实或多或少能在八零后的童年中找到相似处。原因很简单,在新媒体还没广泛普及、陈冠希尚未被膜拜的年代,对于爱情的理解穿越了数个世代而没有过多的变化。
擅长用极致形式来表达意义的张艺谋,却没有在《山楂树之恋》中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偶尔的构图,偶尔的以绿色为主色调的画面,让人意识到这才是张艺谋。但是,数量众多的女主角羞涩腼腆的特写镜头又提醒人们导演把主导交给了演员。
张艺谋像在探索某种新路子,把自己的好东西都撇掉了,然后走得扭扭捏捏,看着很不过瘾。在《我的父亲母亲》那样,让章子怡很煽情地穿着红棉袄在山坡上奔跑。这一幕原本可以重现在周冬雨饰演的静秋身上的,同样是红色衣服,但却没有像火一样热烈地释放出感情:一辆吉普车直接就把红衣裳的静秋送到了临危的老三身边。之后,就是靠静秋的表演功力,换句话说,张艺谋跑哪去了?张艺谋抱着摄影机在一旁暗爽:好啊!我说故事的能力、调教新人的能力又一次得到了实践!
但导演真的不应该放弃在《英雄》里表现出的功力。没有了张艺谋标签的张艺谋电影,就像披着狼皮的羊,像一碗依旧在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叫卖的艇仔粥。似乎什么都没变,但却没有了内涵。而且,在张艺谋的电影里,这也是一部少见的室内戏多于室外戏的电影,空间的狭窄不仅限制了镜头的选择和运动,同样决定了静秋和老三的爱情必然是外表静止而内心激荡。迫于环境和组织的压力,男女主角的恋爱是见不得光明的,电影所要体现的张力是爱情从阴影中走向光明、而恋人则从生走向死的二元对立。虽然张艺谋迫于诸多因素,没有施展自己的长枪大刀,但对于刻画这种极端状态下的普通爱情还是游刃有余。公众场合下,近在咫尺却无法言语交流的喜悦和痛苦,完全是通过演员对角色的演绎来体现:眼神、表情、距离感的把握。于是,我们只是看到了静秋和老三,而没有看到张艺谋。如果说以前张艺谋可能是个大师,可能是个工匠,那么这次我们什么都没看到。
其实,不必纠缠为何没了重要的床上情节,据说是周冬雨哭着说不演吻戏,因而张艺谋也就没拍成。我确信这消息的真实性,因为电影的票房是张艺谋和《山楂树之恋》原著堆起来的,而电影的品质则完全依赖于演员的表演。张艺谋不哄着周冬雨,能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