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速写[上海篇(一)]
每天找上海人吵一架,神清气爽。
中午提了个盆去洗衣服。上师大的洗衣房配置极为诡异,号称全校通用的校园卡在洗衣房里面只有一台带着刷卡器。其他两台居然是投币的,投币也就罢了,定价还特别折磨人,要么你就三块,要么你就四块,好歹要凑一个整数。他偏不,三块,觉得有点吃亏了,不能体现上海人门槛精的本质,四块,估计又觉得太黑了,显得上海人没风度,斤斤计较。他给你搞了个非常有上海本土风情的三块五。
但是要知道在上师大里面连剃个头都能刷卡,取款机又从来不吐硬币,你让我们好端端地去哪里搞那么多五毛钱。于是我把洗衣盆撂在了洗衣房,去吃午饭。心想到超市里去随便用整钞买件东西,换点零钱。
到了超市挑了一盒十五块几的薄荷糖,拿出五十块的整钱递过去,我说,付现金。找我点零碎。然后看那个苏北收银员哗哗打开柜台,数了几张钱给我,然后扔了一把一块钱。我说,这个一块帮我换了,换成两个五毛的。
不行。那个收银员断然拒绝。我们自己也很缺五毛的。
我很纳闷,因为她开柜台的时候我明明看到一堆金灿灿的菊花。
我有急用,我是特意来找零钱才买的东西。一般说到这句话,各个杂货铺的老板都很上路,听得出你的意思。虽然找零钱你们店里没损失,但是毕竟是麻烦了您,买点小吃什么的光顾光顾生意,也算是一份见面礼。我以为这是常识。
谁知道那个店员眉毛一横,道出一句:凭什么要找给你五毛的。不行。
凭什么?我被她问得目瞪口呆,我在别的地方买东西只听说过,还真没有五毛的找给你,从来没听说过还有专门囤积五毛硬币的。他妈的又不是战备物资。况且,如果你有点脑子,就应该想想为什么会这么缺五毛,还不是因为那台诡异地充斥着上海精神的洗衣机。
我操,我他妈就要找个五毛的硬币,你他妈快找给我!情急之下,只好爆粗口。
旁边的上海老阿姨来劲了,开始帮腔,你不要他妈他妈的,我们这边也很缺五毛,不是你想找就能找的。
接着就你一言我一语的吵开相骂。我在旁边焦虑地等着那个店员快点把五毛钱掏出来,连抢的架势都摆好了。
那个苏北女人慌里慌张地说,等等,等我开柜台。
旁边闲着没事干的上海老瘪三开始嘀咕起来。我回头骂了一句,找个钱啰嗦个屁,你他妈算什么东西。
她回嘴。我拿了五毛和一盒薄荷糖转身准备走人,整个人已经炸开了。嘴里不停爆粗口。还稍微文雅地讲了一句,我他妈在全世界都没见过你们这么抠门的店。
老太婆瞪起眼睛说,哟,还全世界,我看你也不像有本事去全世界的。
标准的上海势利眼。没话讲。
甩身走出店门,街上全是女大学生。我把自己弹射到人群中,嘴里骂着上海人他妈都脑子里缺根筋,就像一辆冲进人堆的坦克车。引人侧目。看个屁。
那些苏北人脑子真是拎不清,一点也不懂得自尊自爱,到了上海什么没学会先把门槛精学了个滚瓜烂熟,和那些上海土著一个鼻孔出气。你以为你这样那些上海势利眼就会尊重你吗?不可能的,真正尊重你的只有像我们这样的人。要把上海人孤立起来,把他们赶出上海。这才叫国际政策。不懂事。
那种上海老逼样么,也只能一辈子看看超市,就这点出息。
一部分社会底层的上海人,你能不能争气点,稍微给我有点出息?
回到洗衣房。结果塞了两个硬币没反应。我尽量压住火气,很客气地叫宿管科的阿姨过来指教。一个非常和蔼的、说话带点京味儿的阿姨跑过来说这两个投币机坏了,中午才刚报修。
我说那就不能开箱,先把钱取出来吗?
她很为难地告诉我,这个箱子是有专人来开的,而且还是两个人一起开,互相监督。
我真是服了,就这么一台洗衣投币机,用得着这么费事?上海人,阴魂不散的上海精神。
她让我先用另一台。我说被人占着呢。她说,没关系,阿姨帮你处理。尤其是刚被上海人雷了之后,听到这样的对白实在是如沐春风,感激涕零。我简直就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动。我温情地对阿姨说,太谢谢你了。那个阿姨跑出宿管室,跑进洗衣房,发现那台刷卡机里的衣服已经甩干了,就说,这不好了吗,我先把他的衣服取出来,然后把你的放进去。我说,不用了不用了,我自己来就好了。
阿姨很热心,掀开盖子就开始取衣服。很要命,一大堆篮球衫。阿姨取了几件,突然示意我说,你先把你那台机器的盖子合上。我很不识趣地摆手说,不用了,待会儿还拿我的衣服呢。
阿姨有些失望,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
衣服多,我把盆搁在洗衣机上,取起来方便。不然腰酸的很。
诶,诶,我恨不得撞墙。我怎么这么不懂事呢。
我之前已经在衣服堆里洒了洗衣粉,觉得这有点难办。取出来肯定洒的到处都是。谁知道那个阿姨十分体贴地抄手一捞,从机底把衣服打包成卷,把整堆洗衣粉裹在衣服里面,连底端进了那台刷卡机。真实体贴的劳动妇女啊,我就想不到这层。捞起来之后,那个阿姨还拿着几双袜子把漏下来的粉末添了个干净。不浪费,阿姨笑着说。这,让我觉得是稍微有点觉得过头了。但是瑕不掩瑜,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合格的宿管科阿姨。
就这样折腾了几分钟,洗衣机终于是开始转起来了。值班的苏北人——又是苏北人——似乎也被阿姨充满母性关怀的人格给感动了,很机灵地写了两张小纸条:投币机已坏。
我忍不住问,阿姨,你是东北那儿的吧?
阿姨似乎有点不高兴,用上海腔告诉我:要勿要阿姨讲两句上海闲话侬听听。
其实,阿姨,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不可思议。
阿姨嫣然一笑,说,我是北京长大的。十几岁才来得上海。
原来是这样。我终于理解了。
中午提了个盆去洗衣服。上师大的洗衣房配置极为诡异,号称全校通用的校园卡在洗衣房里面只有一台带着刷卡器。其他两台居然是投币的,投币也就罢了,定价还特别折磨人,要么你就三块,要么你就四块,好歹要凑一个整数。他偏不,三块,觉得有点吃亏了,不能体现上海人门槛精的本质,四块,估计又觉得太黑了,显得上海人没风度,斤斤计较。他给你搞了个非常有上海本土风情的三块五。
但是要知道在上师大里面连剃个头都能刷卡,取款机又从来不吐硬币,你让我们好端端地去哪里搞那么多五毛钱。于是我把洗衣盆撂在了洗衣房,去吃午饭。心想到超市里去随便用整钞买件东西,换点零钱。
到了超市挑了一盒十五块几的薄荷糖,拿出五十块的整钱递过去,我说,付现金。找我点零碎。然后看那个苏北收银员哗哗打开柜台,数了几张钱给我,然后扔了一把一块钱。我说,这个一块帮我换了,换成两个五毛的。
不行。那个收银员断然拒绝。我们自己也很缺五毛的。
我很纳闷,因为她开柜台的时候我明明看到一堆金灿灿的菊花。
我有急用,我是特意来找零钱才买的东西。一般说到这句话,各个杂货铺的老板都很上路,听得出你的意思。虽然找零钱你们店里没损失,但是毕竟是麻烦了您,买点小吃什么的光顾光顾生意,也算是一份见面礼。我以为这是常识。
谁知道那个店员眉毛一横,道出一句:凭什么要找给你五毛的。不行。
凭什么?我被她问得目瞪口呆,我在别的地方买东西只听说过,还真没有五毛的找给你,从来没听说过还有专门囤积五毛硬币的。他妈的又不是战备物资。况且,如果你有点脑子,就应该想想为什么会这么缺五毛,还不是因为那台诡异地充斥着上海精神的洗衣机。
我操,我他妈就要找个五毛的硬币,你他妈快找给我!情急之下,只好爆粗口。
旁边的上海老阿姨来劲了,开始帮腔,你不要他妈他妈的,我们这边也很缺五毛,不是你想找就能找的。
接着就你一言我一语的吵开相骂。我在旁边焦虑地等着那个店员快点把五毛钱掏出来,连抢的架势都摆好了。
那个苏北女人慌里慌张地说,等等,等我开柜台。
旁边闲着没事干的上海老瘪三开始嘀咕起来。我回头骂了一句,找个钱啰嗦个屁,你他妈算什么东西。
她回嘴。我拿了五毛和一盒薄荷糖转身准备走人,整个人已经炸开了。嘴里不停爆粗口。还稍微文雅地讲了一句,我他妈在全世界都没见过你们这么抠门的店。
老太婆瞪起眼睛说,哟,还全世界,我看你也不像有本事去全世界的。
标准的上海势利眼。没话讲。
甩身走出店门,街上全是女大学生。我把自己弹射到人群中,嘴里骂着上海人他妈都脑子里缺根筋,就像一辆冲进人堆的坦克车。引人侧目。看个屁。
那些苏北人脑子真是拎不清,一点也不懂得自尊自爱,到了上海什么没学会先把门槛精学了个滚瓜烂熟,和那些上海土著一个鼻孔出气。你以为你这样那些上海势利眼就会尊重你吗?不可能的,真正尊重你的只有像我们这样的人。要把上海人孤立起来,把他们赶出上海。这才叫国际政策。不懂事。
那种上海老逼样么,也只能一辈子看看超市,就这点出息。
一部分社会底层的上海人,你能不能争气点,稍微给我有点出息?
回到洗衣房。结果塞了两个硬币没反应。我尽量压住火气,很客气地叫宿管科的阿姨过来指教。一个非常和蔼的、说话带点京味儿的阿姨跑过来说这两个投币机坏了,中午才刚报修。
我说那就不能开箱,先把钱取出来吗?
她很为难地告诉我,这个箱子是有专人来开的,而且还是两个人一起开,互相监督。
我真是服了,就这么一台洗衣投币机,用得着这么费事?上海人,阴魂不散的上海精神。
她让我先用另一台。我说被人占着呢。她说,没关系,阿姨帮你处理。尤其是刚被上海人雷了之后,听到这样的对白实在是如沐春风,感激涕零。我简直就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动。我温情地对阿姨说,太谢谢你了。那个阿姨跑出宿管室,跑进洗衣房,发现那台刷卡机里的衣服已经甩干了,就说,这不好了吗,我先把他的衣服取出来,然后把你的放进去。我说,不用了不用了,我自己来就好了。
阿姨很热心,掀开盖子就开始取衣服。很要命,一大堆篮球衫。阿姨取了几件,突然示意我说,你先把你那台机器的盖子合上。我很不识趣地摆手说,不用了,待会儿还拿我的衣服呢。
阿姨有些失望,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
衣服多,我把盆搁在洗衣机上,取起来方便。不然腰酸的很。
诶,诶,我恨不得撞墙。我怎么这么不懂事呢。
我之前已经在衣服堆里洒了洗衣粉,觉得这有点难办。取出来肯定洒的到处都是。谁知道那个阿姨十分体贴地抄手一捞,从机底把衣服打包成卷,把整堆洗衣粉裹在衣服里面,连底端进了那台刷卡机。真实体贴的劳动妇女啊,我就想不到这层。捞起来之后,那个阿姨还拿着几双袜子把漏下来的粉末添了个干净。不浪费,阿姨笑着说。这,让我觉得是稍微有点觉得过头了。但是瑕不掩瑜,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合格的宿管科阿姨。
就这样折腾了几分钟,洗衣机终于是开始转起来了。值班的苏北人——又是苏北人——似乎也被阿姨充满母性关怀的人格给感动了,很机灵地写了两张小纸条:投币机已坏。
我忍不住问,阿姨,你是东北那儿的吧?
阿姨似乎有点不高兴,用上海腔告诉我:要勿要阿姨讲两句上海闲话侬听听。
其实,阿姨,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不可思议。
阿姨嫣然一笑,说,我是北京长大的。十几岁才来得上海。
原来是这样。我终于理解了。
14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魔法小镇[限时放送]
- 【译】马丁·海德格尔对现代哲学的巨大影响与特拉克尔诗歌的解读(尼克·兰德) (3人喜欢)
- 内在性回归的世纪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