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游》50周年
查看话题 >从《岗哨》到《2001太空漫游》:一场太空史诗外的时代狂欢
![]() |
从某种意义上解读,《2001太空漫游》甚至不是一部科幻片。
在它诞生的那个时代,正是人类集体放纵叛逆、灵魂狂欢的岁月。二战后的精神匮乏催生出了垮掉的一代,嬉皮文化、摇滚乐在西方风靡一时。在这样一个时代,追求新的价值理念、对科技时代的疯狂向往,以及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与焦虑正在通过多种多样的载体被释放出来,它们可以是摇滚乐,可以是核弹,当然也可以是科幻。
《2001太空漫游》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一篇极短极短的小说,说它短是因为全文仅有三千左右单词,但是它的背景架构纵深度却是字数的无穷倍。虽然说在文本层面上克拉克将人类的想象力抽离出来,以宇宙、时空、极限、生命等概念阐释着一部精神哲学似的太空史诗,宏大而深邃,但以具象化的手法将这些抽象概念展现出来,却要依靠光影艺术了,显然库布里克对此十分有兴趣。一开始影片的设定相当庞杂,库布里克跟他的创作团队光是概念设计图就画了无数张,其中还涉及到了片中出现的外星种族跟各式各样瑰丽雄奇的外星景象,只不过这些并没有出现在后来的影片中。
这部电影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可以得益于它问世的年代,其内在的精神气质与时代内核不经意间连通交会,一方面是对超验主义、终极哲学命题的探究,另一方面也暗含了时代的集体娱乐基因,那些近乎凝结的画面镜头、神秘主义弥漫的思绪、宏大的太空场景、奇观式的电影语言,既满足未知也勾兑了神往之情,当时的嬉皮士们最喜欢在吸食迷幻药或大麻后观看此片,以此来感知天人合一的境界。
不过,这一场跨时代的太空史诗之旅并没有随着电影的放映而结束,克拉克以此为基础接连完成了四部“太空漫游”系列小说:《2001太空漫游》、《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以及《3001太空漫游》,有的也被拍成了电影,但人们却永远记住了2001的那一次,还有那无以名状的宇宙星孩。
PS:原文为SFW即将出版书籍《经典的真身》(经典科幻电影蓝本小说选)中《岗哨》一篇札序,已先期发表在《科幻世界》2010九月刊中。
Etherme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