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About Supercar #4-1
声明:文字禁止转载
1998年4月1日,已经发表3张单曲EP的Supercar终于发行了第一张专辑「Three Out Change」。诚意十足地收录了19首歌( 其中包含之前已经在EP中发表的6首),总时长1.3小时(想复刻个CDR都麻烦...)。专辑的名字来源于棒球中的术语“Three strikes and out! Change!” 就是三振出局,换击球手的意思(青春味十足啊.....)。
在一个月前发表的「Planet」在公信榜单曲榜以第100位的成绩出线(只出现一个星期就被刷了)后,Supercar抛出了这张青涩并冲劲十足的专辑,在公信榜专辑榜上留了7个星期,最好成绩是第20位。在日本的流行乐坛,这个“乡下”来的乐队首张专辑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着实有些不可思议;相比,同是“97世代”的,到现在还没解散并保持人气的“くるり”直到1998年10月才初次爬上公信榜单曲榜。
专辑19首歌中收录了之前EP已经发表的曲目,剩下的13首歌很好的展现并代表了Supercar早期的那种揣着shoegaze情怀的punk风格。
Cream Soda 和(Am I)confusing you?前面写过了就不再重复了
Smart一上来就是糊糊的Fuzz音色和紧接的吉他回授啸叫,鼓和贝斯加进来后发现速度上比前面的Cream Soda 和(Am I) Confusing you相比要慢了下来,加重了人声的混响处理,种种表现都清晰地展露出My Bloody Valentine的基因。淳治的吉他被混音师明显的压小,短短的3分钟了吉他的声音从未凸显出来过,一层一层的fuzz音墙,再加上中村弘二那个被连歌词都有些听不清楚地人声,这首歌几乎就大部分是中频和低频,听上去是有些闷闷的。
所以说曲目的安排是门学问。Smart一结束,接着就是Drive,原声吉他的扫弦开场,中高频一推,顿感云雾消散,miki的人声再一出,简直就是阳光啊…左右录了两把音色上略微差别的箱琴扫弦铺底(或是两支麦在不同位置拾的音),一个吉他单线圈拾音器的音色适时的加些花啊,到后来扫个弦啊 加个失真的。整首歌没有贝斯和鼓,就一个摇铃,整首歌清清爽爽的就像薄荷一样。之后这首歌又单独出了EP(为什么是之后,我也不明白)。
Greenage开场还带的电流声的失真制音扫弦,然后几个回授的啸叫叠在一起竟然像管风琴一样(这个比喻有点奇怪),这首歌里淳治的吉他编的让人有点无语啊,就三个片段,intro和主歌部分一个riff只有3个音平平稳稳的弹得像二进制代码一样,副歌部分每个小节都弹一样的 outro也是一遍一遍的重复。虽然简单,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样的编曲和后来Supercar走上电气化道路应该是能扯上关联的,因为后来Supercar的编曲里那种大段大段的各种Loop叠加,典型的电子乐手法嘛。人声依旧啊,人声混响的处理越加到位,到后来抽掉真乐器,电气化一番真的就是一直被后人感慨的漂浮感。
到U了啊,我才说到第6首啊…好吧这首歌开头的时候左声道有破音(后面断断续续还是有点),开始心想不好,耳机要退休了,换了其他几个耳机试,还是破。MD,是混音师压缩算法没学好,还是监听测试太草率,或者压根就是录音师的问题。多少算个瑕疵吧,虽然Supercar有那么些噪音的成分。整首歌相对偏慢的速度,在fuzz音墙的下面,淳治认真地弹了一大段那种味道旧旧的摇滚solo,竟然有点Stoner Rock的感觉啊。
Automatic wing,其实我觉得这首歌和“planet”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曲速,编曲结构和音色上都有,不过一首我很喜欢,一首我几乎不听。这首歌到后半部中村半死不活,有气无力,甚至还用假音一个一个音节的唱“静かな木曜日”等等,中村的吉他扫着弦开个flanger效果,一圈一圈一圈的转(90年代末似乎还蛮流行flanger效果么),着实让我要崩溃啊。我吃不消直接换下首吧。
好吧,是Lucky前面写过了,轻松一下吧,刚才太沉重太压抑了
恩这张专辑相比之下后半部分要比较出彩些,也更加成熟。排在Lucky后的这首333,时长只有两分半钟,似乎这个时候的Supercar总是安排Miki隔几首出来清新地唱这么一出,前面的Drive也是,和篮球赛休息时出来的拉拉队有异曲同工之处…。中村做的曲有个特点就是可以在不大的音域区间里,做出上口却不单调的旋律,个人观点。贝斯编的很好,尤其是主歌部分,多么灵动的bassline啊,对重拍的把握,创造出的欢快感(边弹边唱还是有些难度的),主歌往副歌的过渡小节里编的也好,感慨日本乐手整体的技术意识这种话就不多说了。试想如果这首歌让中村来唱会是怎么样呢,呵呵,感慨Miki的这个声线对Supercar来说相当重要的,因为她的声音的频段里相对中频偏少,大部分集中在高频上,产生一种干净的结晶感;而Supercar撇去低音的鼓和贝斯,吉他也因为法兹失真吃掉了相当多的高频信号,中村加了混响和回声效果的人声再添加进来之后,整个乐队的声场都有着一些浑浊感,这些都能在专辑前半部分的曲目中发现出来,到后半部分来对吉他失真度的控制,对两把琴的音域分配,和鼓的镲片声调整的更清晰和靠前,这些都解决了这个乐队声场上的浑浊感。说远了…
TOP10里对吉他的编配安排就能发现我上面说的一些,在右边放烧糊了的一层fuzz失真的同时,左边淳治的吉他用动态感相对足很多的箱琴Solo,这样对整个中高频做了提升,而不是原来那样接个失真加重那种浑浊感。军鼓的音色还是偏闷,整张专辑都是差不多带点噗噗的,刚开始自己以为调亮点的话或许效果会好些啊,不过转念想军鼓的音色调的太清晰靠前的话,就破坏了对人声的处理吧,这毕竟不是那种可以把人声轨和其他器乐轨同等对待的音乐作品。
My way里为了配合歌曲的速度,田泽的双手功力应该100%的全开了吧,左右手持续32分音符在脚镲上的敲击,从一开始的时候闭合到后面半开半合开合,和两把吉他扫弦一起制造出酷炫的飙车情景,副歌的时候密集的军鼓,crash接crash,镲片的声音似乎第一次被放的这么靠前。这种速度感才是名副其实的超级车啊。
待续,我这么写技术分析有人看么?
![]() |
「Three Out Change!」Album |
1998年4月1日,已经发表3张单曲EP的Supercar终于发行了第一张专辑「Three Out Change」。诚意十足地收录了19首歌( 其中包含之前已经在EP中发表的6首),总时长1.3小时(想复刻个CDR都麻烦...)。专辑的名字来源于棒球中的术语“Three strikes and out! Change!” 就是三振出局,换击球手的意思(青春味十足啊.....)。
在一个月前发表的「Planet」在公信榜单曲榜以第100位的成绩出线(只出现一个星期就被刷了)后,Supercar抛出了这张青涩并冲劲十足的专辑,在公信榜专辑榜上留了7个星期,最好成绩是第20位。在日本的流行乐坛,这个“乡下”来的乐队首张专辑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着实有些不可思议;相比,同是“97世代”的,到现在还没解散并保持人气的“くるり”直到1998年10月才初次爬上公信榜单曲榜。
专辑19首歌中收录了之前EP已经发表的曲目,剩下的13首歌很好的展现并代表了Supercar早期的那种揣着shoegaze情怀的punk风格。
Cream Soda 和(Am I)confusing you?前面写过了就不再重复了
Smart一上来就是糊糊的Fuzz音色和紧接的吉他回授啸叫,鼓和贝斯加进来后发现速度上比前面的Cream Soda 和(Am I) Confusing you相比要慢了下来,加重了人声的混响处理,种种表现都清晰地展露出My Bloody Valentine的基因。淳治的吉他被混音师明显的压小,短短的3分钟了吉他的声音从未凸显出来过,一层一层的fuzz音墙,再加上中村弘二那个被连歌词都有些听不清楚地人声,这首歌几乎就大部分是中频和低频,听上去是有些闷闷的。
所以说曲目的安排是门学问。Smart一结束,接着就是Drive,原声吉他的扫弦开场,中高频一推,顿感云雾消散,miki的人声再一出,简直就是阳光啊…左右录了两把音色上略微差别的箱琴扫弦铺底(或是两支麦在不同位置拾的音),一个吉他单线圈拾音器的音色适时的加些花啊,到后来扫个弦啊 加个失真的。整首歌没有贝斯和鼓,就一个摇铃,整首歌清清爽爽的就像薄荷一样。之后这首歌又单独出了EP(为什么是之后,我也不明白)。
Greenage开场还带的电流声的失真制音扫弦,然后几个回授的啸叫叠在一起竟然像管风琴一样(这个比喻有点奇怪),这首歌里淳治的吉他编的让人有点无语啊,就三个片段,intro和主歌部分一个riff只有3个音平平稳稳的弹得像二进制代码一样,副歌部分每个小节都弹一样的 outro也是一遍一遍的重复。虽然简单,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样的编曲和后来Supercar走上电气化道路应该是能扯上关联的,因为后来Supercar的编曲里那种大段大段的各种Loop叠加,典型的电子乐手法嘛。人声依旧啊,人声混响的处理越加到位,到后来抽掉真乐器,电气化一番真的就是一直被后人感慨的漂浮感。
到U了啊,我才说到第6首啊…好吧这首歌开头的时候左声道有破音(后面断断续续还是有点),开始心想不好,耳机要退休了,换了其他几个耳机试,还是破。MD,是混音师压缩算法没学好,还是监听测试太草率,或者压根就是录音师的问题。多少算个瑕疵吧,虽然Supercar有那么些噪音的成分。整首歌相对偏慢的速度,在fuzz音墙的下面,淳治认真地弹了一大段那种味道旧旧的摇滚solo,竟然有点Stoner Rock的感觉啊。
Automatic wing,其实我觉得这首歌和“planet”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曲速,编曲结构和音色上都有,不过一首我很喜欢,一首我几乎不听。这首歌到后半部中村半死不活,有气无力,甚至还用假音一个一个音节的唱“静かな木曜日”等等,中村的吉他扫着弦开个flanger效果,一圈一圈一圈的转(90年代末似乎还蛮流行flanger效果么),着实让我要崩溃啊。我吃不消直接换下首吧。
好吧,是Lucky前面写过了,轻松一下吧,刚才太沉重太压抑了
恩这张专辑相比之下后半部分要比较出彩些,也更加成熟。排在Lucky后的这首333,时长只有两分半钟,似乎这个时候的Supercar总是安排Miki隔几首出来清新地唱这么一出,前面的Drive也是,和篮球赛休息时出来的拉拉队有异曲同工之处…。中村做的曲有个特点就是可以在不大的音域区间里,做出上口却不单调的旋律,个人观点。贝斯编的很好,尤其是主歌部分,多么灵动的bassline啊,对重拍的把握,创造出的欢快感(边弹边唱还是有些难度的),主歌往副歌的过渡小节里编的也好,感慨日本乐手整体的技术意识这种话就不多说了。试想如果这首歌让中村来唱会是怎么样呢,呵呵,感慨Miki的这个声线对Supercar来说相当重要的,因为她的声音的频段里相对中频偏少,大部分集中在高频上,产生一种干净的结晶感;而Supercar撇去低音的鼓和贝斯,吉他也因为法兹失真吃掉了相当多的高频信号,中村加了混响和回声效果的人声再添加进来之后,整个乐队的声场都有着一些浑浊感,这些都能在专辑前半部分的曲目中发现出来,到后半部分来对吉他失真度的控制,对两把琴的音域分配,和鼓的镲片声调整的更清晰和靠前,这些都解决了这个乐队声场上的浑浊感。说远了…
TOP10里对吉他的编配安排就能发现我上面说的一些,在右边放烧糊了的一层fuzz失真的同时,左边淳治的吉他用动态感相对足很多的箱琴Solo,这样对整个中高频做了提升,而不是原来那样接个失真加重那种浑浊感。军鼓的音色还是偏闷,整张专辑都是差不多带点噗噗的,刚开始自己以为调亮点的话或许效果会好些啊,不过转念想军鼓的音色调的太清晰靠前的话,就破坏了对人声的处理吧,这毕竟不是那种可以把人声轨和其他器乐轨同等对待的音乐作品。
My way里为了配合歌曲的速度,田泽的双手功力应该100%的全开了吧,左右手持续32分音符在脚镲上的敲击,从一开始的时候闭合到后面半开半合开合,和两把吉他扫弦一起制造出酷炫的飙车情景,副歌的时候密集的军鼓,crash接crash,镲片的声音似乎第一次被放的这么靠前。这种速度感才是名副其实的超级车啊。
待续,我这么写技术分析有人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