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痕06之莫迪里阿尼的女人肖像與克里夫蘭印象畫展
北京。世紀壇。展名從莫奈到畢加索,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印象派至現代派精品展。
此次展覽是由於該館大修,因此將展品進行全球巡展,實為難得。
不過名字起得不好,太長,而且有最不喜歡的畢加索在内。
駐足觀賞的:
——雷諾阿的羅曼拉科
1864年剛剛23嵗時的作品。雖然沒有成熟時的夢幻之美,但已經可以嫺熟地綜合運用各家所長了。
——庫爾貝的博雷奧
畫得一般,但鑒於是親眼見到的第一幅庫爾貝作品,特此留念。
——德加的卡拉法侯爵夫人
感覺普通的肖像畫。關鍵是對比:-)有一系列芭蕾畫珠玉在前,純粹的肖像並不精彩。
——貝斯納的勒羅勒和女兒和拉圖爾的勒羅勒夫人
這兩幅畫中間隔著幾幅畫,但實在應該並排懸挂,因爲畫的是同一人。在此放在一起,添加一些趣味:-)
貝斯納的作品1879-1880年畫,拉圖爾的作品1882年畫。雖然僅僅相差兩年,但前者畫中的夫人明顯較後者年輕,令人感嘆青春易逝。不過後者畫中更增添了一份成熟的韻味,而這是前者所缺乏的。
雖然缺少一份韻味,但貝斯納的畫更顯技巧。傾斜的畫板突出了中間的人物;同時還放棄了景深,使得畫面變平,這樣也凸現出中間的主人公。
——馬奈的莫里索像
看看莫里索的樣子。
——畢沙羅的蓬圖瓦茲的水閘
典型的畢沙羅風景畫。水平和垂直的構圖,一切都是方方正正,規規矩矩。
——莫奈的春天的花
24嵗年輕時的作品。令人驚嘆對顔色的把握。暗色的背景,襯托出各種艷麗的花。
——塞岡蒂尼的松樹
密不透風的樹枝,點綴其間的紅花,濃郁的飽滿感。令人想到王蒙:-)
——高更的在浪中
平面的顔色運用,但紅與綠的搭配並不協調。與塔西提系列相比並不出色。
——博納爾的到南特的路
構圖深遠,有縱深感。畫面上下顔色對比明顯,上灰暗下彩色。
——畢加索的穿披風的女人
最不喜歡的畫家。此幅應是其早期作品,所以稍顯正常。綫條採用大粗,在人物畫中顯得笨重,且雜亂無章。
——馬蒂斯的尼斯花節
筆觸雜亂,色彩看似隨意的搭配,但整體仍顯出協調,果然是野獸。
——馬格利特的秘密生活
對稱的雲彩,空曠的舞臺,夢境一般的構圖。典型的超現實主義。
——恩斯特的草地上的午餐
諷刺的畫面,如此醜陋的魚。畫法很一般,出名靠諷刺的寓意。貶低經典擡高自己,顯得很不厚道。不過當初馬奈的同名之作也是靠離經叛道引得注意,不知這是否算是天道循環:-)
依依不捨的:
——莫奈的紅圍巾
門外的明艷與門内的灰暗對比明顯,聯想到此後的陰陽相隔,不禁令人感傷。
不經意經過門外的一瞬,卻被精彩地把握了光線色彩。構圖與景深的處理同樣出色。
——莫奈的安提比斯的園丁之屋
典型的莫奈,令人開心的莫奈。
暖暖的畫面,明快,鮮艷。光綫與色彩的敏感把握與展現。居然敢用藍色描繪樹幹,藍藍的天的映襯嗎?面對這樣活潑可愛的畫面,心中泛起濃濃的暖意,臉上也只有會心的微笑。
——莫里索的讀
柔和的綠色和白色,嫺靜與舒適的氛圍。帽子、頸巾和胸巾上大膽運用黑色,令到整個畫面色彩並不平淡,起伏中反襯出整體色彩的恬靜。
——提索特的七月畫像之一
光綫的美妙運用,質感的精彩表達。
白色長裙,黃色花帶,一切都是如此精細,如此逼真。裙上的皺褶描繪得美妙無比,沙發上的暗花也令人想去撫摸。對角傾斜的構圖,光綫恰到好處地投射。明亮的畫面,一切似乎都觸手可及。
——凡高的梧桐樹群
金黃色的畫面。對光綫的敏感把握,金色的陽光透過梧桐樹金黃的葉子灑落在地面,使得整個世界變得金光熠熠。綫條有力,梧桐向上拼命生長,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见倾心的:
——雷諾阿的賣蘋果的人
有心的佈展,第一展室以雷諾阿始以雷諾阿終。
與開始的年輕的羅曼拉科不同,此畫是成熟時夢幻之美的典範。
一如既往的朦朧畫面,但獨特之處在於流動的筆觸。
如水流般流動的筆法,使得整個畫面都如水般流動,加強了夢幻之美。田園風光中甜美的人物,源自洛可可的詩意構圖,增強了意境之美。
頭髮衣服甚至狗毛都如水般瀟灑流淌,絲絲飄逸。
一切都是柔和,一切都在流動。
人似入夢境。
——凡高的聖雷米的白楊
關鍵有對比:-)兩幅凡高的作品在一起,這幅更加出色一些。
金色的白楊,藍藍的天空。天與雲完全是短綫條,有力短促,透露出緊張的心態。
描繪成火焰般的白楊向上攀升,向上燃燒,曲綫富有韻力,整個畫面充滿動感。
面對此畫,能夠深深感受到生命的激情澎湃,也能夠深深體會出畫家的激動亢奮。
心在燒。
——塞尚的小溪
好像呂紀的殘荷鷹鷺一樣,給人以出乎意料的驚艷之感。
顔色與光綫的典範。
兩岸的樹枝形成他喜愛的三角形構圖。平遠的景深,似水流動。
陽光灑落溪面,光、影、水的斑斕,盡在繽紛的色彩中。變化萬千的顔色,光線的質感,甚至水霧的彌散都真真切切。
五光十色,流光溢彩。
仙境入畫,抑或是畫生仙境?
魂牵梦萦的:
終於看到她了,靜靜的在那裡,並不顯眼之處,而我,
眼中卻不再有其她。
此行為妳而來
——莫迪里阿尼的女人肖像
1917-1918年之作。
暗暗的色調,紅色與黑色,最美妙的搭配。點綴上暗黃的頭髮,綠色的眼白,鮮紅的嘴唇,還有衣服上金色的拉鏈。
一如既往,橢圓的臉龐,修長的身子。
一襲露肩黑衣,長長的脖子,頭微微傾斜,眼光向下,深深的眼眶,眼角綫拉長。
靜靜的神態,卻有著無窮無盡的落寞與憂鬱。
優雅的綫條,勾繪之間,變形與拉長帶出了風華絕色。
暗色平塗,搭配精彩,紅色與黑色的憂鬱之美滲透得淋漓盡致。
優雅與憂鬱之美,結合在一起,從畫面中彌散開來,深深滲入我的心中。
就這樣與妳面對面,這一刻,我在妳面前,分享妳的憂愁;妳在我心中,感受我的鍾愛。
時間和空間都不再重要,只想這一刻延長再延長,直到永遠。
此次展覽是由於該館大修,因此將展品進行全球巡展,實為難得。
不過名字起得不好,太長,而且有最不喜歡的畢加索在内。
駐足觀賞的:
——雷諾阿的羅曼拉科
1864年剛剛23嵗時的作品。雖然沒有成熟時的夢幻之美,但已經可以嫺熟地綜合運用各家所長了。
——庫爾貝的博雷奧
畫得一般,但鑒於是親眼見到的第一幅庫爾貝作品,特此留念。
——德加的卡拉法侯爵夫人
感覺普通的肖像畫。關鍵是對比:-)有一系列芭蕾畫珠玉在前,純粹的肖像並不精彩。
——貝斯納的勒羅勒和女兒和拉圖爾的勒羅勒夫人
這兩幅畫中間隔著幾幅畫,但實在應該並排懸挂,因爲畫的是同一人。在此放在一起,添加一些趣味:-)
貝斯納的作品1879-1880年畫,拉圖爾的作品1882年畫。雖然僅僅相差兩年,但前者畫中的夫人明顯較後者年輕,令人感嘆青春易逝。不過後者畫中更增添了一份成熟的韻味,而這是前者所缺乏的。
雖然缺少一份韻味,但貝斯納的畫更顯技巧。傾斜的畫板突出了中間的人物;同時還放棄了景深,使得畫面變平,這樣也凸現出中間的主人公。
——馬奈的莫里索像
看看莫里索的樣子。
——畢沙羅的蓬圖瓦茲的水閘
典型的畢沙羅風景畫。水平和垂直的構圖,一切都是方方正正,規規矩矩。
——莫奈的春天的花
24嵗年輕時的作品。令人驚嘆對顔色的把握。暗色的背景,襯托出各種艷麗的花。
——塞岡蒂尼的松樹
密不透風的樹枝,點綴其間的紅花,濃郁的飽滿感。令人想到王蒙:-)
——高更的在浪中
平面的顔色運用,但紅與綠的搭配並不協調。與塔西提系列相比並不出色。
——博納爾的到南特的路
構圖深遠,有縱深感。畫面上下顔色對比明顯,上灰暗下彩色。
——畢加索的穿披風的女人
最不喜歡的畫家。此幅應是其早期作品,所以稍顯正常。綫條採用大粗,在人物畫中顯得笨重,且雜亂無章。
——馬蒂斯的尼斯花節
筆觸雜亂,色彩看似隨意的搭配,但整體仍顯出協調,果然是野獸。
——馬格利特的秘密生活
對稱的雲彩,空曠的舞臺,夢境一般的構圖。典型的超現實主義。
——恩斯特的草地上的午餐
諷刺的畫面,如此醜陋的魚。畫法很一般,出名靠諷刺的寓意。貶低經典擡高自己,顯得很不厚道。不過當初馬奈的同名之作也是靠離經叛道引得注意,不知這是否算是天道循環:-)
依依不捨的:
——莫奈的紅圍巾
門外的明艷與門内的灰暗對比明顯,聯想到此後的陰陽相隔,不禁令人感傷。
不經意經過門外的一瞬,卻被精彩地把握了光線色彩。構圖與景深的處理同樣出色。
——莫奈的安提比斯的園丁之屋
典型的莫奈,令人開心的莫奈。
暖暖的畫面,明快,鮮艷。光綫與色彩的敏感把握與展現。居然敢用藍色描繪樹幹,藍藍的天的映襯嗎?面對這樣活潑可愛的畫面,心中泛起濃濃的暖意,臉上也只有會心的微笑。
——莫里索的讀
柔和的綠色和白色,嫺靜與舒適的氛圍。帽子、頸巾和胸巾上大膽運用黑色,令到整個畫面色彩並不平淡,起伏中反襯出整體色彩的恬靜。
——提索特的七月畫像之一
光綫的美妙運用,質感的精彩表達。
白色長裙,黃色花帶,一切都是如此精細,如此逼真。裙上的皺褶描繪得美妙無比,沙發上的暗花也令人想去撫摸。對角傾斜的構圖,光綫恰到好處地投射。明亮的畫面,一切似乎都觸手可及。
——凡高的梧桐樹群
金黃色的畫面。對光綫的敏感把握,金色的陽光透過梧桐樹金黃的葉子灑落在地面,使得整個世界變得金光熠熠。綫條有力,梧桐向上拼命生長,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见倾心的:
——雷諾阿的賣蘋果的人
有心的佈展,第一展室以雷諾阿始以雷諾阿終。
與開始的年輕的羅曼拉科不同,此畫是成熟時夢幻之美的典範。
一如既往的朦朧畫面,但獨特之處在於流動的筆觸。
如水流般流動的筆法,使得整個畫面都如水般流動,加強了夢幻之美。田園風光中甜美的人物,源自洛可可的詩意構圖,增強了意境之美。
頭髮衣服甚至狗毛都如水般瀟灑流淌,絲絲飄逸。
一切都是柔和,一切都在流動。
人似入夢境。
——凡高的聖雷米的白楊
關鍵有對比:-)兩幅凡高的作品在一起,這幅更加出色一些。
金色的白楊,藍藍的天空。天與雲完全是短綫條,有力短促,透露出緊張的心態。
描繪成火焰般的白楊向上攀升,向上燃燒,曲綫富有韻力,整個畫面充滿動感。
面對此畫,能夠深深感受到生命的激情澎湃,也能夠深深體會出畫家的激動亢奮。
心在燒。
——塞尚的小溪
好像呂紀的殘荷鷹鷺一樣,給人以出乎意料的驚艷之感。
顔色與光綫的典範。
兩岸的樹枝形成他喜愛的三角形構圖。平遠的景深,似水流動。
陽光灑落溪面,光、影、水的斑斕,盡在繽紛的色彩中。變化萬千的顔色,光線的質感,甚至水霧的彌散都真真切切。
五光十色,流光溢彩。
仙境入畫,抑或是畫生仙境?
魂牵梦萦的:
終於看到她了,靜靜的在那裡,並不顯眼之處,而我,
眼中卻不再有其她。
此行為妳而來
——莫迪里阿尼的女人肖像
1917-1918年之作。
暗暗的色調,紅色與黑色,最美妙的搭配。點綴上暗黃的頭髮,綠色的眼白,鮮紅的嘴唇,還有衣服上金色的拉鏈。
一如既往,橢圓的臉龐,修長的身子。
一襲露肩黑衣,長長的脖子,頭微微傾斜,眼光向下,深深的眼眶,眼角綫拉長。
靜靜的神態,卻有著無窮無盡的落寞與憂鬱。
優雅的綫條,勾繪之間,變形與拉長帶出了風華絕色。
暗色平塗,搭配精彩,紅色與黑色的憂鬱之美滲透得淋漓盡致。
優雅與憂鬱之美,結合在一起,從畫面中彌散開來,深深滲入我的心中。
就這樣與妳面對面,這一刻,我在妳面前,分享妳的憂愁;妳在我心中,感受我的鍾愛。
時間和空間都不再重要,只想這一刻延長再延長,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