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我年轻,让我为音乐做事”
自从大学上了一半以后,几乎很少在网上正儿八经地发表文字,因为很傻逼地觉得自己长大了,很多事可以放在心里了,不必解释,也不必宣泄了。
今天写此文纯粹是受了吴虹飞女士的刺激,特此先怀念下陶大师和郭老师。
【大雁婶儿你看到了嘛?!!你赶紧跟我感同身受!!!】
早上起来看到很多友邻推了一篇日记http://www.douban.com/note/93836595/,看得我爽心爽肺。我不想说民族什么什么,这和地域贴一样无聊,只说艺术普及本身。
大学四年,我一直和众同学同仇敌忾,对各种音乐专业课嗤之以鼻。陶大师的音乐基础课,郭树浍的中音史课……那些背和弦的日子,坳手指弹钢琴的日子,往事不堪回首。但就是这些无聊的,可怕的,讨人厌的,练死人的,被大家破口大骂,让众姑娘爆了无数粗口的音乐基础课,让我现在至少可以很有底气很负责地说,汉族有很多民间音乐,我们在课上每个同学都唱过很多。无知的人还是少开尊口,省得被人发现你的无知。(用民谣这个词以偏概全就已经很SB了)↓↓↓
在课上一直被讨论的问题是,艺术如何被普及?怎么推广,怎么传播?这就有了市民音乐会,有了星广会,有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等等等。期间不免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在大众和艺术之间,始终不可能完全平衡。真正的艺术仍然是给少部分人孤芳自赏的,被拿去普及的就已经是被普及版本,正如肯德基麦当劳到了大陆都不是一个味儿一样,因为被本土化了呗。讨论到最后大家都会说,艺术和科学一样,还是不普及得好,这本来就是少数人的事儿。偏偏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艺术有时不得不被当做娱乐或是别的什么让大多数人共享,这就让很多人有机会可以装逼了,以为自己是小众,以为自己多特别。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只能骗骗不懂的人。
欣赏音乐和看书是一回事,每个人有不同的观点,正如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道理。我听古典,也听流行,我看王小波,也看跳舞,这些根本都不矛盾。最恨那些做了一点点音乐就目中无人,踩别人抬高自己的。作为一个已经小有知名度的音乐人,靠着自己一点影响力,就在那装文艺,故意标新立异说些有的没的乱七八糟的言论,以为可以糊弄不明真相的广大群众,你也不看看什么年代了,群众的眼光都是雪亮雪亮的,那都透着智慧的光芒呢。
和这种人相比,我更珍惜那些在豆瓣上用音乐真心陪伴大家的音乐人。有些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过着上班下班的日子。其中也有做民谣的,他们自己用很少的乐器和很少的设备作音乐,但认真听的人,都可以感觉到其中的地气。因为他们是在通过音乐和大家真心交流生活的感悟。有一个做电台的音乐人写过:“趁我年轻,让我为音乐做事。能送你的礼物,不过是我的梦想。”(大意如此)
上豆瓣也是念了大学以后的事儿,一开始,神马都很纯粹,上豆瓣让我更有动力看书和扫碟,一直到现在成为真正的音乐工作者。我觉得这些普通的音乐人给了我继续在这行做下去的动力,正如雁哥说,“这声色行业嘛,本来里面就是默默黑的!”可是看到有人在真心努力,就很开心。这也是我想说的话,“趁我年轻,让我为音乐做点事。”撑到不能撑了,我就转行,╮(╯▽╰)╭
今天写此文纯粹是受了吴虹飞女士的刺激,特此先怀念下陶大师和郭老师。
【大雁婶儿你看到了嘛?!!你赶紧跟我感同身受!!!】
早上起来看到很多友邻推了一篇日记http://www.douban.com/note/93836595/,看得我爽心爽肺。我不想说民族什么什么,这和地域贴一样无聊,只说艺术普及本身。
大学四年,我一直和众同学同仇敌忾,对各种音乐专业课嗤之以鼻。陶大师的音乐基础课,郭树浍的中音史课……那些背和弦的日子,坳手指弹钢琴的日子,往事不堪回首。但就是这些无聊的,可怕的,讨人厌的,练死人的,被大家破口大骂,让众姑娘爆了无数粗口的音乐基础课,让我现在至少可以很有底气很负责地说,汉族有很多民间音乐,我们在课上每个同学都唱过很多。无知的人还是少开尊口,省得被人发现你的无知。(用民谣这个词以偏概全就已经很SB了)↓↓↓
在课上一直被讨论的问题是,艺术如何被普及?怎么推广,怎么传播?这就有了市民音乐会,有了星广会,有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等等等。期间不免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在大众和艺术之间,始终不可能完全平衡。真正的艺术仍然是给少部分人孤芳自赏的,被拿去普及的就已经是被普及版本,正如肯德基麦当劳到了大陆都不是一个味儿一样,因为被本土化了呗。讨论到最后大家都会说,艺术和科学一样,还是不普及得好,这本来就是少数人的事儿。偏偏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艺术有时不得不被当做娱乐或是别的什么让大多数人共享,这就让很多人有机会可以装逼了,以为自己是小众,以为自己多特别。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只能骗骗不懂的人。
欣赏音乐和看书是一回事,每个人有不同的观点,正如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道理。我听古典,也听流行,我看王小波,也看跳舞,这些根本都不矛盾。最恨那些做了一点点音乐就目中无人,踩别人抬高自己的。作为一个已经小有知名度的音乐人,靠着自己一点影响力,就在那装文艺,故意标新立异说些有的没的乱七八糟的言论,以为可以糊弄不明真相的广大群众,你也不看看什么年代了,群众的眼光都是雪亮雪亮的,那都透着智慧的光芒呢。
和这种人相比,我更珍惜那些在豆瓣上用音乐真心陪伴大家的音乐人。有些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过着上班下班的日子。其中也有做民谣的,他们自己用很少的乐器和很少的设备作音乐,但认真听的人,都可以感觉到其中的地气。因为他们是在通过音乐和大家真心交流生活的感悟。有一个做电台的音乐人写过:“趁我年轻,让我为音乐做事。能送你的礼物,不过是我的梦想。”(大意如此)
上豆瓣也是念了大学以后的事儿,一开始,神马都很纯粹,上豆瓣让我更有动力看书和扫碟,一直到现在成为真正的音乐工作者。我觉得这些普通的音乐人给了我继续在这行做下去的动力,正如雁哥说,“这声色行业嘛,本来里面就是默默黑的!”可是看到有人在真心努力,就很开心。这也是我想说的话,“趁我年轻,让我为音乐做点事。”撑到不能撑了,我就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