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我们怀念的李子,影响很多人一生的高中语文老师
也许我真的不曾理解过他,虽然我估计是他的学生中第一个被叫到办公室为一篇周记争执一整节语文课的人。
那天回到班里后,大家都疯传我的那篇周记,然后愤愤不平的安慰我。我被迫站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在这个充满对李子固执甚至有些迂腐的每日训斥的不满的班级,被推举上一个“说不”的头衔。
其实你们不曾知道,从那天开始我不再带着有色眼镜看李子,因为那一节课,他以罢掉整个班的课的代价,教会我去用他看世界的眼光看待问题,犀利,冷静,与世不同。他告诉我,他的言辞尽管激烈,甚至有时带有点反叛的味道,但是他说出的这些话,是比那些只会说赞词的媒体对脚下这片土地更深沉的爱恋。
“你见过我对印度洋海啸有过这样大的反应吗?”
“我爱的,是这片土地。”
韩寒曾说过,他不要做一个传统文人,因为他们独自支撑这个倒陷的世界,太痛苦,太孤独。
而李子,虽然有韩寒的那份潇洒,却没有他的那份豁达。
其实我们这群意识里还没有摘掉红领巾的顺从的小孩儿,不会懂得李子的孤独,那份属于一个严肃认真却又不被理解的,文人的孤独。
在那节课里,我哭了,我告诉他,我爷爷在一个村里当了一辈子的大队会计,为村里攒下了13万元的积蓄,账本摞起来都比一人高,13万,在那个年代那么贫穷落后的小村里是个什么概念。结果他离开这个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村庄的第二年,新上任的官员就把整整13万元都吃掉喝掉了,再后来,整个村子都垮了,桥塌了五年多都没有人来修,春节都没有人买得起鞭炮。
然后他告诉我,要学会自己看世界,看这个复杂的人云亦云的世界。
只是简单的一节课,只是简单的一场对白,却是我这辈子对一个真正的老师最珍贵的记忆。
其实课外的他,也是一个很真实的人。
2007年他带我和高云逸去上海。
因为高云逸要在房间里复习,李子就带我自己去了外滩。说真的,有点尴尬...他给我讲,看,这就是著名的外白渡桥,锦江饭店,而我,也只能跟他扯点彭瑜乔毅的话,因为看得出来,他很喜欢有才华有学识的人,而可惜,我又不属于这个范围。
互相照了一些照片,可惜,最后只洗出来3张,还全是我自己的....
因为是军区的招待,李子陪着喝了一些酒,整个脸红的和番茄似的。回来后,他接着给我和高云逸随性讲了一堂课,关于上海的,浮华背后的真实。还有,无奈的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喝成这样,饭桌上的礼节,不懂得最好。
考试前的上午,随便吃过饭后他带着我们在远离楼宇的小巷里穿行,在上海的棚户区里,寻找被整个城市忘记的记忆。这后来成为我复赛的文章。
午饭我们在湘菜馆吃的,李子请客,我和高同学吃的HIGH时他自个跑到毛主席半身像前烧香祈祷我们复赛写好(毛主席从小到大一直是我的克星,托老人家的福,复赛的确衰了)。
晚上,还是他请客,吃的麦当劳(那时候的我真是白吃,不过后来送了一箱火腿肠,平息了一点心理的小自责)。
第二天,去书店买书。出人意料的是,李子还买了几米!李子对书真的是从来都不吝啬,1000银子换来两大包书,还有印度佛教图,还是彩页大开纸。他对此解释说,这些书,济南都买不到的。哎,才子啊。我自个也买了几本,因为李子说多看些大家之作。茨威格的精选集,影响了我真个高中,支撑我写了十一届新概念初赛文章。
上海之行印象真的很深刻,虽然第二次和7个人外加老师一起去时玩的地方更多更热闹,但总觉得不如第一次对我的触动大。也许是李子擅于发现别人都忽略的一些东西吧。
回济南时,我央求李子给我写副毛笔字,没想到他后来真的给我写了一首锦瑟,还一个劲的说写得不好要重写。那幅字,现在还在我的书架里静静的躺着,我要等到李子当作家成名的那天!
这是对李子最深刻的记忆,课堂之外,人生之内。
这么好的回复,被淹没在超级大歪楼里真是可惜。翻出来晒晒:
张赛¤sho 2009-11-28 18:16
李子。。关于他,在高中的时候是很不满的。。说实话,我们班的语文成绩说出去十分丢人。。但是这不能说是他的错,只能说他在这种制度下是无奈而悲哀的。。。我在他的课上做数学物理化学,而在这么久之后,我又开始翻原来语文找他推荐的书目看。。。不知道怎么我坐在前排他好像从没有发现我上课不听课,一直对我非常好。他曾经花很大功夫鼓励我参加叶圣陶参加新概念,可惜我很不争气总是敷衍从未动笔。。。但是他对我的鼓励是让我写作的动力。这么久过去,小李子周岁了,李子成班主任了,一批一批一代一代一茬一茬,但在时间的洪流之下,我想他会是那个坚守的人
那天回到班里后,大家都疯传我的那篇周记,然后愤愤不平的安慰我。我被迫站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在这个充满对李子固执甚至有些迂腐的每日训斥的不满的班级,被推举上一个“说不”的头衔。
其实你们不曾知道,从那天开始我不再带着有色眼镜看李子,因为那一节课,他以罢掉整个班的课的代价,教会我去用他看世界的眼光看待问题,犀利,冷静,与世不同。他告诉我,他的言辞尽管激烈,甚至有时带有点反叛的味道,但是他说出的这些话,是比那些只会说赞词的媒体对脚下这片土地更深沉的爱恋。
“你见过我对印度洋海啸有过这样大的反应吗?”
“我爱的,是这片土地。”
韩寒曾说过,他不要做一个传统文人,因为他们独自支撑这个倒陷的世界,太痛苦,太孤独。
而李子,虽然有韩寒的那份潇洒,却没有他的那份豁达。
其实我们这群意识里还没有摘掉红领巾的顺从的小孩儿,不会懂得李子的孤独,那份属于一个严肃认真却又不被理解的,文人的孤独。
在那节课里,我哭了,我告诉他,我爷爷在一个村里当了一辈子的大队会计,为村里攒下了13万元的积蓄,账本摞起来都比一人高,13万,在那个年代那么贫穷落后的小村里是个什么概念。结果他离开这个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村庄的第二年,新上任的官员就把整整13万元都吃掉喝掉了,再后来,整个村子都垮了,桥塌了五年多都没有人来修,春节都没有人买得起鞭炮。
然后他告诉我,要学会自己看世界,看这个复杂的人云亦云的世界。
只是简单的一节课,只是简单的一场对白,却是我这辈子对一个真正的老师最珍贵的记忆。
其实课外的他,也是一个很真实的人。
2007年他带我和高云逸去上海。
因为高云逸要在房间里复习,李子就带我自己去了外滩。说真的,有点尴尬...他给我讲,看,这就是著名的外白渡桥,锦江饭店,而我,也只能跟他扯点彭瑜乔毅的话,因为看得出来,他很喜欢有才华有学识的人,而可惜,我又不属于这个范围。
互相照了一些照片,可惜,最后只洗出来3张,还全是我自己的....
因为是军区的招待,李子陪着喝了一些酒,整个脸红的和番茄似的。回来后,他接着给我和高云逸随性讲了一堂课,关于上海的,浮华背后的真实。还有,无奈的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喝成这样,饭桌上的礼节,不懂得最好。
考试前的上午,随便吃过饭后他带着我们在远离楼宇的小巷里穿行,在上海的棚户区里,寻找被整个城市忘记的记忆。这后来成为我复赛的文章。
午饭我们在湘菜馆吃的,李子请客,我和高同学吃的HIGH时他自个跑到毛主席半身像前烧香祈祷我们复赛写好(毛主席从小到大一直是我的克星,托老人家的福,复赛的确衰了)。
晚上,还是他请客,吃的麦当劳(那时候的我真是白吃,不过后来送了一箱火腿肠,平息了一点心理的小自责)。
第二天,去书店买书。出人意料的是,李子还买了几米!李子对书真的是从来都不吝啬,1000银子换来两大包书,还有印度佛教图,还是彩页大开纸。他对此解释说,这些书,济南都买不到的。哎,才子啊。我自个也买了几本,因为李子说多看些大家之作。茨威格的精选集,影响了我真个高中,支撑我写了十一届新概念初赛文章。
上海之行印象真的很深刻,虽然第二次和7个人外加老师一起去时玩的地方更多更热闹,但总觉得不如第一次对我的触动大。也许是李子擅于发现别人都忽略的一些东西吧。
回济南时,我央求李子给我写副毛笔字,没想到他后来真的给我写了一首锦瑟,还一个劲的说写得不好要重写。那幅字,现在还在我的书架里静静的躺着,我要等到李子当作家成名的那天!
这是对李子最深刻的记忆,课堂之外,人生之内。
这么好的回复,被淹没在超级大歪楼里真是可惜。翻出来晒晒:
张赛¤sho 2009-11-28 18:16
李子。。关于他,在高中的时候是很不满的。。说实话,我们班的语文成绩说出去十分丢人。。但是这不能说是他的错,只能说他在这种制度下是无奈而悲哀的。。。我在他的课上做数学物理化学,而在这么久之后,我又开始翻原来语文找他推荐的书目看。。。不知道怎么我坐在前排他好像从没有发现我上课不听课,一直对我非常好。他曾经花很大功夫鼓励我参加叶圣陶参加新概念,可惜我很不争气总是敷衍从未动笔。。。但是他对我的鼓励是让我写作的动力。这么久过去,小李子周岁了,李子成班主任了,一批一批一代一代一茬一茬,但在时间的洪流之下,我想他会是那个坚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