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喷嚏
打喷嚏是一个很正经很严肃的等待过程。
这种正经和严肃比坐在饭桌旁引颈两个荷包蛋的等待更为煎熬。
秋高气爽,怡然自得。在始终运转的呼吸中,某一瞬间,不经意的一吸气,鼻翼难耐的安静终于骚动起来,这缕微薄的空气触动了大脑纤细的神经,神经告诉你,你的鼻子发痒,然后不经意的一瞬间停顿,一阵沉默,一个喷嚏辉煌诞生。
当这种不经意在几个喷嚏相继出世之后,你终于发现,感冒已经光荣地降临在你的头上,并且在鼻子里悄悄建立起了一座生产喷嚏的工厂。一旦这种发现被证实,打喷嚏就成为了一个煎熬的过程。
这是一种哈姆雷特式的复杂和犹疑。
因为这时候,你知道喷嚏的存在,也知道它的消失,就是不知道它在何时出现,以及怎样让它出现。这跟难产的孕妇一样感同身受。你得像一位慈母一样,耐心地看它出生,不遗余力地助它成长,满怀希望地想把它送出你的鼻子这个狭小的空间,期望它有出息地“走出去”,走进大自然广阔的空气和微尘中,然后隐遁。
这比等待荷包蛋更为难熬,是因为在这种孕育和生产过程中,不容许你有任何情绪的变动。你得比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更加真诚地对待它。这时候,你稳定的情绪就是你的忠实。在制造过程中,倘若心思一摇摆,念想“一定要成功”的时候,畏惧感和希望感多半都会引起矛盾,就好比吹气球时一瞬间情绪的疲软和放松,会让鼓胀的气球中的空气全部再回归你的嘴里,或者空气里,然后你的嘴里废气饱满,气球却跟着你刚刚的心情一起疲软。酝酿一半的喷嚏,又回归到你的身体里,于是你感到怅然若失,茫然无所依。当它不久之后调皮地再次出现时,你又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局面。你期望它在与沉默的对抗中喷薄而出,还给你一份释然的成就感。
在无数个春夏秋冬的轮回中,你会发现人生中唯一不能有念头的瞬间就是打喷嚏的瞬间。此刻你的头脑一定要是干净的、空白的。不要有任何念想,在喷嚏出现到离开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顺其自然的乐观。人们说打喷嚏的一瞬间,心脏会停止跳动。弗雷泽说灵魂是从口腔和鼻腔出入的。我在想,感冒的时候总是头昏脑胀,昏天黑地,是不是就是因为打喷嚏时不小心,把灵魂逸出去了,所以肉体感到无比沉重?那么感冒好了,灵魂又是怎样回归的呢?在魏晋“扪虱而谈”似的思索下,我认为是在早上伸懒腰,打哈欠的时候,又把它给吸回去了。
所以在我的观念中,打喷嚏和打哈欠是一对冤家,身体处处充满矛盾。
由于这个“灵魂出窍”的借口,我在感冒的时候从来都不看书。我安慰自己说,灵魂都不在了,肉体怎么能继续阅读?
当然这是很流氓的借口。只要我想,一切都可以成为顺理成章的理由。
文学理论里有个词语叫“期待视野”,是对作品预先的估计和期盼。这跟打喷嚏是一样一样的。对喷嚏的预先估计和期盼,会一直像阅读一样伴随我们一生。每一次你都对它的存在有估计,对它的完美爆破有期盼。喷嚏在你的鼻子里前进与后退的途中,人会感到无所适从,乃至产生一种更深的觉悟。就像你整个人生感冒期的无所适从一样,预先估计可能出错了,可是还能照样期盼它的完美爆破。同时,你会想,自己的身心偶尔都不能控制,还怎么去控制别人的身心?自己尚且充满了矛盾,别人的矛盾也是正常。自己的灵魂偶尔还会出窍,怎么能够斥责别人的灵魂不安分?
打喷嚏是个孕育、煎熬与期待的过程,仔细看看,它是诗意的,悠长的。
于是我写了一首悠长而诗意的诗:
《打喷嚏》
“ 阿嚏!”
这种正经和严肃比坐在饭桌旁引颈两个荷包蛋的等待更为煎熬。
秋高气爽,怡然自得。在始终运转的呼吸中,某一瞬间,不经意的一吸气,鼻翼难耐的安静终于骚动起来,这缕微薄的空气触动了大脑纤细的神经,神经告诉你,你的鼻子发痒,然后不经意的一瞬间停顿,一阵沉默,一个喷嚏辉煌诞生。
当这种不经意在几个喷嚏相继出世之后,你终于发现,感冒已经光荣地降临在你的头上,并且在鼻子里悄悄建立起了一座生产喷嚏的工厂。一旦这种发现被证实,打喷嚏就成为了一个煎熬的过程。
这是一种哈姆雷特式的复杂和犹疑。
因为这时候,你知道喷嚏的存在,也知道它的消失,就是不知道它在何时出现,以及怎样让它出现。这跟难产的孕妇一样感同身受。你得像一位慈母一样,耐心地看它出生,不遗余力地助它成长,满怀希望地想把它送出你的鼻子这个狭小的空间,期望它有出息地“走出去”,走进大自然广阔的空气和微尘中,然后隐遁。
这比等待荷包蛋更为难熬,是因为在这种孕育和生产过程中,不容许你有任何情绪的变动。你得比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更加真诚地对待它。这时候,你稳定的情绪就是你的忠实。在制造过程中,倘若心思一摇摆,念想“一定要成功”的时候,畏惧感和希望感多半都会引起矛盾,就好比吹气球时一瞬间情绪的疲软和放松,会让鼓胀的气球中的空气全部再回归你的嘴里,或者空气里,然后你的嘴里废气饱满,气球却跟着你刚刚的心情一起疲软。酝酿一半的喷嚏,又回归到你的身体里,于是你感到怅然若失,茫然无所依。当它不久之后调皮地再次出现时,你又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局面。你期望它在与沉默的对抗中喷薄而出,还给你一份释然的成就感。
在无数个春夏秋冬的轮回中,你会发现人生中唯一不能有念头的瞬间就是打喷嚏的瞬间。此刻你的头脑一定要是干净的、空白的。不要有任何念想,在喷嚏出现到离开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顺其自然的乐观。人们说打喷嚏的一瞬间,心脏会停止跳动。弗雷泽说灵魂是从口腔和鼻腔出入的。我在想,感冒的时候总是头昏脑胀,昏天黑地,是不是就是因为打喷嚏时不小心,把灵魂逸出去了,所以肉体感到无比沉重?那么感冒好了,灵魂又是怎样回归的呢?在魏晋“扪虱而谈”似的思索下,我认为是在早上伸懒腰,打哈欠的时候,又把它给吸回去了。
所以在我的观念中,打喷嚏和打哈欠是一对冤家,身体处处充满矛盾。
由于这个“灵魂出窍”的借口,我在感冒的时候从来都不看书。我安慰自己说,灵魂都不在了,肉体怎么能继续阅读?
当然这是很流氓的借口。只要我想,一切都可以成为顺理成章的理由。
文学理论里有个词语叫“期待视野”,是对作品预先的估计和期盼。这跟打喷嚏是一样一样的。对喷嚏的预先估计和期盼,会一直像阅读一样伴随我们一生。每一次你都对它的存在有估计,对它的完美爆破有期盼。喷嚏在你的鼻子里前进与后退的途中,人会感到无所适从,乃至产生一种更深的觉悟。就像你整个人生感冒期的无所适从一样,预先估计可能出错了,可是还能照样期盼它的完美爆破。同时,你会想,自己的身心偶尔都不能控制,还怎么去控制别人的身心?自己尚且充满了矛盾,别人的矛盾也是正常。自己的灵魂偶尔还会出窍,怎么能够斥责别人的灵魂不安分?
打喷嚏是个孕育、煎熬与期待的过程,仔细看看,它是诗意的,悠长的。
于是我写了一首悠长而诗意的诗:
《打喷嚏》
“ 阿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