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之书
昨天从下午两点半一直到晚上十点几乎没间歇地读完了它——《隐之书》。
这两天对准备考研毫无兴趣,而前些天对游戏已毫无兴趣,无奈,只好读书。读书,这样一个借口,耗费了我的很多时光。当然,不读书,时光也耗费得可以了。前天读完一本很通俗的小说《反证》,故事大背景和情节都无甚出彩,关键是好久没读这种小说,对于其中的关系还是很有感触。反证,就是一个被诬陷的武警,为了寻求证据而发现了整个诬陷是由两种力量为了利益而主导的。这两种力量一种是获取现实利益的力量,一种是被现实所挟制而只能因良知而暗中发生作用的力量。后一种力量可以说知道第一种力量的把戏,但由于它太过强大只能暗中发生作用。这个武警一进监狱就感觉到控制的力量要置他于死地,所以他选择越狱,在看押的路上逃走。之后,要置他于死地的力量不断地逼迫,而他就不断地逃,发现了线索,找到了接力的人。这里让我震撼的就是他的老师,是武警教务长,他老师对他如此熟悉,同时对整个事情也是清楚的,也有证据,但是在死前不敢拿出,只能让他自己去找,而他心领神会,教务长死前最大的遗憾是没见到他。一个这样的学生,一个这样的老师,我为这样一种深深的理解,而感动不已。
《隐之书》,这本小说实在是太厚了,没有一字一句的读,略过了里面的很多书信和文章。这书,可以说是一种探寻,一种冥冥之中被引导的探寻。这是两条线的交织,一条是已经发生的,一条是因探寻而引发的。读的时候,我带着同样的探寻,但这两条线交织却是出乎我的意料,而最出乎我意料的是,爱到深处竟然是如此的——甚至对未知子女竟然都带着如此深沉的感受。为两个诗人的爱,读书一次流泪,为这样一种理解,这样一种深深的爱。这一次没读书信和文章已经使我震撼不已,读了书信之后会如何?也许,那种震撼不会有,不知道是否有这样的力量去深入那由深爱生发的文字。我这人,倾向于大线条的结构性的,犹如迷宫,我会对这样一种结构赞叹不已,如果要我去走,我可能完全没有耐性。这近乎无奈,就如读这本书时,我迅速地翻过同这两条线无关的其他叙述。
有空会细读三四遍的,然后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作为自己的以后可能出路的准备。
今天读了史铁生的《病碎笔记》,就是在病中的关于几个问题的探究。对于一个作家如此精辟的论说,还是非常有收获的。喜欢那些细碎的思想,而不喜欢那些比较大的抽象论述。其中关于第三者的谈论非常有意思,另外关于肉体、精神、灵魂的论述也让我收获颇多,由此引发的对于整个人生的看法地转变。
这两天对准备考研毫无兴趣,而前些天对游戏已毫无兴趣,无奈,只好读书。读书,这样一个借口,耗费了我的很多时光。当然,不读书,时光也耗费得可以了。前天读完一本很通俗的小说《反证》,故事大背景和情节都无甚出彩,关键是好久没读这种小说,对于其中的关系还是很有感触。反证,就是一个被诬陷的武警,为了寻求证据而发现了整个诬陷是由两种力量为了利益而主导的。这两种力量一种是获取现实利益的力量,一种是被现实所挟制而只能因良知而暗中发生作用的力量。后一种力量可以说知道第一种力量的把戏,但由于它太过强大只能暗中发生作用。这个武警一进监狱就感觉到控制的力量要置他于死地,所以他选择越狱,在看押的路上逃走。之后,要置他于死地的力量不断地逼迫,而他就不断地逃,发现了线索,找到了接力的人。这里让我震撼的就是他的老师,是武警教务长,他老师对他如此熟悉,同时对整个事情也是清楚的,也有证据,但是在死前不敢拿出,只能让他自己去找,而他心领神会,教务长死前最大的遗憾是没见到他。一个这样的学生,一个这样的老师,我为这样一种深深的理解,而感动不已。
《隐之书》,这本小说实在是太厚了,没有一字一句的读,略过了里面的很多书信和文章。这书,可以说是一种探寻,一种冥冥之中被引导的探寻。这是两条线的交织,一条是已经发生的,一条是因探寻而引发的。读的时候,我带着同样的探寻,但这两条线交织却是出乎我的意料,而最出乎我意料的是,爱到深处竟然是如此的——甚至对未知子女竟然都带着如此深沉的感受。为两个诗人的爱,读书一次流泪,为这样一种理解,这样一种深深的爱。这一次没读书信和文章已经使我震撼不已,读了书信之后会如何?也许,那种震撼不会有,不知道是否有这样的力量去深入那由深爱生发的文字。我这人,倾向于大线条的结构性的,犹如迷宫,我会对这样一种结构赞叹不已,如果要我去走,我可能完全没有耐性。这近乎无奈,就如读这本书时,我迅速地翻过同这两条线无关的其他叙述。
有空会细读三四遍的,然后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作为自己的以后可能出路的准备。
今天读了史铁生的《病碎笔记》,就是在病中的关于几个问题的探究。对于一个作家如此精辟的论说,还是非常有收获的。喜欢那些细碎的思想,而不喜欢那些比较大的抽象论述。其中关于第三者的谈论非常有意思,另外关于肉体、精神、灵魂的论述也让我收获颇多,由此引发的对于整个人生的看法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