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绮贞
——摘自博客大巴
女生。
陈绮贞是她的本名,一个很台湾,也蛮好听的名字,一个很会唱歌的女子的名字。
跟很多女性艺人一样,绮贞也来自一个单亲家庭,有一个很爱她的妈妈和一个并不太健康的身体,有一些些严重的胃病甚至常常影响她的工作安排。
绮贞个子小小的,一张很安静很甜美的脸,让人看上去就会在第一时间里判断出这是一个会好好念书的乖乖女,经典的邻家女孩的模样。小时候的她,毫无明星气。但这个双子座AB型的小女生,骨子里也是充满着某种叛逆的,所以,喜欢摇滚乐,逃学,背着老师和妈妈跟小男生偷偷谈“小恋爱”,被抓包之后,老师竟然比她还惊讶,怎么这个平日里最乖的学生竟然是行为最出格的一个。
高中一年级开始自己学习弹吉他,理由很另类也很好玩,居然是讨厌会弹吉他的男生一副很拽的样子,觉得他们没什么了不起,所以女生们就开始一起学。
那个时候的台湾是一个文化相对开放的地方,玩音乐,玩乐团的年轻人必经的一个阶段就是翻唱欧美经典乐团或者歌手的英文歌,学生时代的陈绮贞也一样的唱了好多英文口水歌,有民谣,有摇滚。慢慢的走到她的19岁。
那会儿,这个看起来还是很温柔很安静的女生考上了台湾政治大学的哲学系,很安静的念着书。她在这一年开始碌碌续续的写歌。当时在念大学一年级的她回原来的国中去看望学妹,2个人在一个小房间里弹吉他,聊天,说着过去的凡此种种,此间的少年和走过的中学时代或许让依旧在多愁善感年纪里的绮贞灵感曰曰,于是就有了第一首成型的中文歌《情歌》,收在了后来的第一张专辑当中。
这一年里,还是发生了几件可圈可点的事情的。她很勇敢的拿着自己写的歌,背着吉他去参加台湾的木船歌唱比赛,结果一举拿下第一名,备受瞩目,随后就有唱片公司找来签约。绮贞隐约的感觉到,自己未来的路,是在手里的吉他上面。而当时对于签约唱片公司这等所有爱好唱歌的女孩子都梦想的事情,绮贞居然非常冷静的拒绝了。她的理由是“并不确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不想被唱片公司的环境影响而迷失方向”。
她是个很“闷骚”双子座,话不多,但很肯努力,认准一个目标默默的做事,没有太多的废话。
插曲一:某次去台北的时候,我跟在唱片公司做企划的朋友一起跑去一个台湾女性音乐人乐土的叫做女巫店的PUB看陈绮贞的小型演唱会,伊告诉我,陈绮贞其实是个很有一些些羞涩的女生,但是,如果她真的想做的事情,她会变得很勇敢很肯付出。平日里的绮贞就是个女中学生的模样,突然被歌迷在马路上认出来,都会脸红,遇到新朋友会紧张。但是,她却很喜欢参加各种个唱比赛,很喜欢站在台上表演,也很喜欢在各种小型的pub做live的现场演唱,很不喜欢跟陌生人讲话的她,甚至会自己跑去大街小巷的pub跟老板攀谈,询问可不可以在那里唱歌……
就这样慢慢的念着书,写着歌,玩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她也曾经试过组摇滚乐团,名字叫做“防晒油”,是个很青春的民谣摇滚乐团,唱那种很摇滚,很声嘶力竭的歌,比如97年春天呐喊的《狂恋》。贝司手是一直摇滚到现在并且逃家的赛路路乐队的心怡。慢慢挥霍和享用着她的青春盛宴,这样的日子一直维持到了绮贞的大学四年级。终于,她等到了她想要的,跟著名的个性唱片公司魔岩唱片签约,并等到了制作人林伟哲。
走到这里,23岁的陈绮贞终于知道自己要的音乐究竟是个什么模样。第一张专辑《让我想一想》是她从19岁到23岁的青春历程的写照,从那时开始,绮贞的音乐之路开始一步一步扎实的走下来。
插曲二:喜欢上陈绮贞是从她的第一张开始,而且听到最后,象最喜欢杨乃文的第一张专辑一样,我最爱陈绮贞的,也是她的第一张。纵然林伟哲是我喜欢的制作人。但我依然固执的认为,他做绮贞不够用心。而且,陈绮贞在某种程度上被他做坏了。这就是为什么回归到demo和单曲时代的陈绮贞又变得非常的可爱和真实,因为,她做回了自己。
绮贞是从第2张开始红起来,被很多人知道,但她的声音也是从第2张开始变得莫名其妙,而且内心突然多了一种莫名其妙的软弱和敏感,使得听音乐的我们变得无法理解。我更愿意跟随demo1,2,3时代的陈绮贞一起长大,因为对我来说,那才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她。
但既然开发了这个天赋,她就会不断的创作下去,虽然绮贞会有「上帝何时会收走祂给我的这项天赋」的疑问,但毫无疑问的,只要她继续创作,我们的世界就会有真实的感动存在。
陈绮贞鲜有绯闻,几乎就是没有。96年入行到现在8年多的时间,大家只是知道她现在的男朋友是吉他手和唱片制作人钟成虎,除了唱歌,除了演唱会,除了发片宣传期之外,媒体几乎没有任何绮贞的消息。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耐得寂寞的女孩。
私底下的她也是喜爱自然、真实的女孩,除了上通告外否则决不化妆,T-Shirt加牛仔裤的标准学生穿着是她最常有的打扮。喜欢村上春树和三岛由纪夫的作品;非常严重的失眠,因为胃病的困扰连蛋糕之类的甜点都不能够吃,喜欢美而美的奶茶和台湾卤味,喜欢穿champer的鞋子……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女孩,她完全不虚假,不做作,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唱歌。
插曲三,其实在歌迷的世界里,陈绮贞的歌迷素质之高,心力之团结是有口皆碑的。很偶然的机会里,我在网络里遇到2个很喜欢陈绮贞的小女生,一个在上海,还在念着大学。因为喜欢绮贞的音乐,所以她开始弹吉他,写一些好听的歌,并且做了一个属于她和陈绮贞的网站,现在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喜欢绮贞音乐的年轻人有很多都是她朋友,大家一起经营那个小小的网站,就像一个家庭一样。任何关于绮贞小小的消息,他们都会第一时间里和大家分享。后来看到她写了文章说,终于有机会见了绮贞,他们象朋友一样聊天,谈音乐,谈未来的发展,不施粉脂的绮贞就很信任的让她拍照,很认真的签名,很认真的留下联络方式。而这个执着的小歌迷就真的很认真的整理资料,修改照片,把陈绮贞的上海之行的一点一滴都汇报的清清楚楚,让看文字的我都觉得感动。
另外一个女孩生活在南京,因为喜欢绮贞,喜欢地下铁,她可以和香港台湾澳门的歌迷们一同约好在去年跨年的时候去澳门看《地下铁》。她对台湾流行音乐的了解甚至远远超过很多大陆的音乐工作者和媒体人,很细致的做出比较,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判断,理性而公正。她在网络上的言语,常常会让写乐评的我觉得汗颜,原来,自己做的功课是那么的不够。
女声。
陈绮贞的音乐,是一杯冰过的柠檬水。
酷夏里白花花的太阳晒得人发昏,拉上窗帘、按下PLAY键,陈绮贞的音乐就像股沁凉的微风,直上心头。没有伟大的主张、单薄的声线也称 不上有个性,但陈绮贞的音乐就像她的人般, 真实又执着,因为有这一份真,所以才容易打 动陌生听者的心。
从96年出道,发唱片,做单曲,写书开演唱会,一直到现在主演音乐剧,陈绮贞从来不是流行乐坛上最耀眼的星星人类,兴许她自己也很清楚,自己没什么可能做大红大紫的明星。可是她依旧象刚刚出道的时候那个生涩的小女生一样,认真而用心的做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不卑不亢,扎实而有力,一步一个脚印的进步着,每一张唱片,每一次登台,你都可以感觉到她在不停止的创作和尝试新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说,陈绮贞是我眼里台湾最为出色的indie音乐人之一。
在这个人人都说着要“活在当下,张显个性”的年代里,陈绮贞的“做自己”从来不是说在嘴上的,她是踏踏实实做自己的歌者,听陈绮贞的音乐,或许你并不喜欢,或许你并不能被感动,但是,你无法漠视的是她的态度,是她做音乐的诚恳,是你知道,听她的音乐,你的耳朵是被尊重的。
已经走到后工业时代的唱片产业,华丽的包装和乏善可陈的创意,最经常被忽略的,反而是音乐本身。很多优秀的歌手,只是一再重复唱着别人的歌曲,歌里看不到他的面貌,嗅不到他的气息 。歌手最重要的是唱出自己的歌,音乐是他们 和外界沟通的工具,而我们今天看到的,除了根本不会唱歌的包装偶像之外,还有很多是很会唱歌,但却反忘了自己想说些什么。
陈绮贞的歌声有些始终有一些些学生气,没有太多的复杂的歌唱技巧,所写 的歌曲基本上也离不开爱情、生活这些题材, 但她忠实地唱出自己一个二十多岁女孩的反刍 ,没有惊天动地、刻骨铭心的爱情,不虚伪不做作,一点一滴 都是陈绮贞人生的累积。
绮贞是典型的台湾创作型女歌手,婉约而细腻。跟陈珊妮一样,她也是用音乐思考,用音乐跟你讲话。生活里面再小的一件事情,只要可以感动她,她也许就会把它变成一段音乐。唱歌这件事对绮贞而言,是一种本能。在所谓的创作过程中并不会去思考太多,就只是照自己的方式去作,她有自己很喜欢用的吉他和弦进行,很习惯的编曲,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她的音乐里没有别人的影子,她是在用心而且专心,但并不投机取巧的做着自己的音乐。
我一项推崇有辩识力的音乐,绮贞的音乐,一步一步扎实的走过来,慢慢的形成了一种非常“陈绮贞”的民谣音乐风格,让熟悉和喜欢她的歌迷一听,就知道是她的调调。而她的歌词,因为大学念哲学,所以也常常是很耐人寻味,绝非现在很多所谓台湾创作型才女写出的东西,看起来很深刻,其实根本连文法都不通,只是拿来表演和糊人。
走到现在的陈绮贞,和男朋友也是制作人钟成虎一起,将在欧美和日本颇为流行的单曲唱片引入华人音乐圈,率先发行了2张单曲,虽然谈不上很大的成功,但也成绩不坏,对于喜欢新鲜感的绮贞来说,这也绝对是有趣而成功的尝试。
台湾乐坛一直就是一个盛产民谣女歌手的地方,今天的陈绮贞已然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常常的就可以听到说某某歌手“很象早期的陈绮贞”之类的论调。但平心而论,把这些跟陈绮贞归于一类的女性创作民谣歌手通通听下来,我依旧觉得,最优秀的是绮贞,她才是台湾“主流非主流”或者“民谣摇滚”音乐的集大成者。
对于习惯了娱乐圈如烟花般绚烂,声色犬马的都市人来说,在这个春天和夏天看多了炫目的舞台,华丽的歌者,模式化般的那么多场演唱会之后,能在一个心平气和的晚上去听一听,看一看《地下铁》那样一场简约、干净,返璞归真的舞台剧,让音乐回归到音乐本身,也许,这是一种更为宽泛的选择。
关于陈绮贞的123
一本书, 《不厌其烦》
陈绮贞的第一本书。是她用LOMO相机,笔,吉他,失眠的晚上,许多游泳证和门票,整体导演的一本图文书。 如同她的专辑 如同她散落在不同歌手间的词曲
也如同她每一场大大小小的的 LIVE 演出。书,只是陈绮贞另一种创作的展现
一部舞台剧《地下铁》
。“一个关于真相的预言,一场充满想象、色彩与声音的追寻旅程”,两岸参地最受欢迎的绘本家几米首次以“剧场”的概念创作,结合创作社导演黎焕雄的才情、名设计师蒋文慈的服装、资深音乐人陈建骐的配乐、诗人夏宇的词作,影帝范植伟、歌手陈绮贞、蟑螂妹妹黄心心、吴恩琪等人共同演出,知名小提琴家胡乃元也特别跨刀拉奏两曲。
陈绮贞在该剧中扮演盲女。虽然她一再强调哲学赋予她客观、冷静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但是在投入艺术创作的时候,难免要注入情感:“我觉得,这是一个表现勇敢的故事。”
2张单曲 。「Sentimental Kills」和「旅行的意义」
国语流行音乐市场面临销售的瓶颈,制作专辑的成本过高,单曲逐渐成为发展的趋势。这半年来,陈绮贞以自制自销的模式推出两张单曲CD,在唱片界、网络上都掀起讨论和注意
3张专辑 《让我想一想》 《还是会寂寞》 《吉他手》
面对孙燕姿半年出一张、周杰伦只花数月就创作一张专辑,陈绮贞维持两年一张的缓慢速度,用她的话说,“我绝对不可能那么快,我如果没有花两年的时间,我就无法觉得自己的作品是很饱满的。”正是因为这样,出道8年的陈绮贞仅仅出了三张唱片,但也是业内有口皆碑的三张含金量颇高的好作品。
还有DEMO123, 我没写。断断不要骂。
女生。
陈绮贞是她的本名,一个很台湾,也蛮好听的名字,一个很会唱歌的女子的名字。
跟很多女性艺人一样,绮贞也来自一个单亲家庭,有一个很爱她的妈妈和一个并不太健康的身体,有一些些严重的胃病甚至常常影响她的工作安排。
绮贞个子小小的,一张很安静很甜美的脸,让人看上去就会在第一时间里判断出这是一个会好好念书的乖乖女,经典的邻家女孩的模样。小时候的她,毫无明星气。但这个双子座AB型的小女生,骨子里也是充满着某种叛逆的,所以,喜欢摇滚乐,逃学,背着老师和妈妈跟小男生偷偷谈“小恋爱”,被抓包之后,老师竟然比她还惊讶,怎么这个平日里最乖的学生竟然是行为最出格的一个。
高中一年级开始自己学习弹吉他,理由很另类也很好玩,居然是讨厌会弹吉他的男生一副很拽的样子,觉得他们没什么了不起,所以女生们就开始一起学。
那个时候的台湾是一个文化相对开放的地方,玩音乐,玩乐团的年轻人必经的一个阶段就是翻唱欧美经典乐团或者歌手的英文歌,学生时代的陈绮贞也一样的唱了好多英文口水歌,有民谣,有摇滚。慢慢的走到她的19岁。
那会儿,这个看起来还是很温柔很安静的女生考上了台湾政治大学的哲学系,很安静的念着书。她在这一年开始碌碌续续的写歌。当时在念大学一年级的她回原来的国中去看望学妹,2个人在一个小房间里弹吉他,聊天,说着过去的凡此种种,此间的少年和走过的中学时代或许让依旧在多愁善感年纪里的绮贞灵感曰曰,于是就有了第一首成型的中文歌《情歌》,收在了后来的第一张专辑当中。
这一年里,还是发生了几件可圈可点的事情的。她很勇敢的拿着自己写的歌,背着吉他去参加台湾的木船歌唱比赛,结果一举拿下第一名,备受瞩目,随后就有唱片公司找来签约。绮贞隐约的感觉到,自己未来的路,是在手里的吉他上面。而当时对于签约唱片公司这等所有爱好唱歌的女孩子都梦想的事情,绮贞居然非常冷静的拒绝了。她的理由是“并不确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不想被唱片公司的环境影响而迷失方向”。
她是个很“闷骚”双子座,话不多,但很肯努力,认准一个目标默默的做事,没有太多的废话。
插曲一:某次去台北的时候,我跟在唱片公司做企划的朋友一起跑去一个台湾女性音乐人乐土的叫做女巫店的PUB看陈绮贞的小型演唱会,伊告诉我,陈绮贞其实是个很有一些些羞涩的女生,但是,如果她真的想做的事情,她会变得很勇敢很肯付出。平日里的绮贞就是个女中学生的模样,突然被歌迷在马路上认出来,都会脸红,遇到新朋友会紧张。但是,她却很喜欢参加各种个唱比赛,很喜欢站在台上表演,也很喜欢在各种小型的pub做live的现场演唱,很不喜欢跟陌生人讲话的她,甚至会自己跑去大街小巷的pub跟老板攀谈,询问可不可以在那里唱歌……
就这样慢慢的念着书,写着歌,玩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她也曾经试过组摇滚乐团,名字叫做“防晒油”,是个很青春的民谣摇滚乐团,唱那种很摇滚,很声嘶力竭的歌,比如97年春天呐喊的《狂恋》。贝司手是一直摇滚到现在并且逃家的赛路路乐队的心怡。慢慢挥霍和享用着她的青春盛宴,这样的日子一直维持到了绮贞的大学四年级。终于,她等到了她想要的,跟著名的个性唱片公司魔岩唱片签约,并等到了制作人林伟哲。
走到这里,23岁的陈绮贞终于知道自己要的音乐究竟是个什么模样。第一张专辑《让我想一想》是她从19岁到23岁的青春历程的写照,从那时开始,绮贞的音乐之路开始一步一步扎实的走下来。
插曲二:喜欢上陈绮贞是从她的第一张开始,而且听到最后,象最喜欢杨乃文的第一张专辑一样,我最爱陈绮贞的,也是她的第一张。纵然林伟哲是我喜欢的制作人。但我依然固执的认为,他做绮贞不够用心。而且,陈绮贞在某种程度上被他做坏了。这就是为什么回归到demo和单曲时代的陈绮贞又变得非常的可爱和真实,因为,她做回了自己。
绮贞是从第2张开始红起来,被很多人知道,但她的声音也是从第2张开始变得莫名其妙,而且内心突然多了一种莫名其妙的软弱和敏感,使得听音乐的我们变得无法理解。我更愿意跟随demo1,2,3时代的陈绮贞一起长大,因为对我来说,那才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她。
但既然开发了这个天赋,她就会不断的创作下去,虽然绮贞会有「上帝何时会收走祂给我的这项天赋」的疑问,但毫无疑问的,只要她继续创作,我们的世界就会有真实的感动存在。
陈绮贞鲜有绯闻,几乎就是没有。96年入行到现在8年多的时间,大家只是知道她现在的男朋友是吉他手和唱片制作人钟成虎,除了唱歌,除了演唱会,除了发片宣传期之外,媒体几乎没有任何绮贞的消息。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耐得寂寞的女孩。
私底下的她也是喜爱自然、真实的女孩,除了上通告外否则决不化妆,T-Shirt加牛仔裤的标准学生穿着是她最常有的打扮。喜欢村上春树和三岛由纪夫的作品;非常严重的失眠,因为胃病的困扰连蛋糕之类的甜点都不能够吃,喜欢美而美的奶茶和台湾卤味,喜欢穿champer的鞋子……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女孩,她完全不虚假,不做作,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唱歌。
插曲三,其实在歌迷的世界里,陈绮贞的歌迷素质之高,心力之团结是有口皆碑的。很偶然的机会里,我在网络里遇到2个很喜欢陈绮贞的小女生,一个在上海,还在念着大学。因为喜欢绮贞的音乐,所以她开始弹吉他,写一些好听的歌,并且做了一个属于她和陈绮贞的网站,现在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喜欢绮贞音乐的年轻人有很多都是她朋友,大家一起经营那个小小的网站,就像一个家庭一样。任何关于绮贞小小的消息,他们都会第一时间里和大家分享。后来看到她写了文章说,终于有机会见了绮贞,他们象朋友一样聊天,谈音乐,谈未来的发展,不施粉脂的绮贞就很信任的让她拍照,很认真的签名,很认真的留下联络方式。而这个执着的小歌迷就真的很认真的整理资料,修改照片,把陈绮贞的上海之行的一点一滴都汇报的清清楚楚,让看文字的我都觉得感动。
另外一个女孩生活在南京,因为喜欢绮贞,喜欢地下铁,她可以和香港台湾澳门的歌迷们一同约好在去年跨年的时候去澳门看《地下铁》。她对台湾流行音乐的了解甚至远远超过很多大陆的音乐工作者和媒体人,很细致的做出比较,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判断,理性而公正。她在网络上的言语,常常会让写乐评的我觉得汗颜,原来,自己做的功课是那么的不够。
女声。
陈绮贞的音乐,是一杯冰过的柠檬水。
酷夏里白花花的太阳晒得人发昏,拉上窗帘、按下PLAY键,陈绮贞的音乐就像股沁凉的微风,直上心头。没有伟大的主张、单薄的声线也称 不上有个性,但陈绮贞的音乐就像她的人般, 真实又执着,因为有这一份真,所以才容易打 动陌生听者的心。
从96年出道,发唱片,做单曲,写书开演唱会,一直到现在主演音乐剧,陈绮贞从来不是流行乐坛上最耀眼的星星人类,兴许她自己也很清楚,自己没什么可能做大红大紫的明星。可是她依旧象刚刚出道的时候那个生涩的小女生一样,认真而用心的做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不卑不亢,扎实而有力,一步一个脚印的进步着,每一张唱片,每一次登台,你都可以感觉到她在不停止的创作和尝试新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说,陈绮贞是我眼里台湾最为出色的indie音乐人之一。
在这个人人都说着要“活在当下,张显个性”的年代里,陈绮贞的“做自己”从来不是说在嘴上的,她是踏踏实实做自己的歌者,听陈绮贞的音乐,或许你并不喜欢,或许你并不能被感动,但是,你无法漠视的是她的态度,是她做音乐的诚恳,是你知道,听她的音乐,你的耳朵是被尊重的。
已经走到后工业时代的唱片产业,华丽的包装和乏善可陈的创意,最经常被忽略的,反而是音乐本身。很多优秀的歌手,只是一再重复唱着别人的歌曲,歌里看不到他的面貌,嗅不到他的气息 。歌手最重要的是唱出自己的歌,音乐是他们 和外界沟通的工具,而我们今天看到的,除了根本不会唱歌的包装偶像之外,还有很多是很会唱歌,但却反忘了自己想说些什么。
陈绮贞的歌声有些始终有一些些学生气,没有太多的复杂的歌唱技巧,所写 的歌曲基本上也离不开爱情、生活这些题材, 但她忠实地唱出自己一个二十多岁女孩的反刍 ,没有惊天动地、刻骨铭心的爱情,不虚伪不做作,一点一滴 都是陈绮贞人生的累积。
绮贞是典型的台湾创作型女歌手,婉约而细腻。跟陈珊妮一样,她也是用音乐思考,用音乐跟你讲话。生活里面再小的一件事情,只要可以感动她,她也许就会把它变成一段音乐。唱歌这件事对绮贞而言,是一种本能。在所谓的创作过程中并不会去思考太多,就只是照自己的方式去作,她有自己很喜欢用的吉他和弦进行,很习惯的编曲,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她的音乐里没有别人的影子,她是在用心而且专心,但并不投机取巧的做着自己的音乐。
我一项推崇有辩识力的音乐,绮贞的音乐,一步一步扎实的走过来,慢慢的形成了一种非常“陈绮贞”的民谣音乐风格,让熟悉和喜欢她的歌迷一听,就知道是她的调调。而她的歌词,因为大学念哲学,所以也常常是很耐人寻味,绝非现在很多所谓台湾创作型才女写出的东西,看起来很深刻,其实根本连文法都不通,只是拿来表演和糊人。
走到现在的陈绮贞,和男朋友也是制作人钟成虎一起,将在欧美和日本颇为流行的单曲唱片引入华人音乐圈,率先发行了2张单曲,虽然谈不上很大的成功,但也成绩不坏,对于喜欢新鲜感的绮贞来说,这也绝对是有趣而成功的尝试。
台湾乐坛一直就是一个盛产民谣女歌手的地方,今天的陈绮贞已然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常常的就可以听到说某某歌手“很象早期的陈绮贞”之类的论调。但平心而论,把这些跟陈绮贞归于一类的女性创作民谣歌手通通听下来,我依旧觉得,最优秀的是绮贞,她才是台湾“主流非主流”或者“民谣摇滚”音乐的集大成者。
对于习惯了娱乐圈如烟花般绚烂,声色犬马的都市人来说,在这个春天和夏天看多了炫目的舞台,华丽的歌者,模式化般的那么多场演唱会之后,能在一个心平气和的晚上去听一听,看一看《地下铁》那样一场简约、干净,返璞归真的舞台剧,让音乐回归到音乐本身,也许,这是一种更为宽泛的选择。
关于陈绮贞的123
一本书, 《不厌其烦》
陈绮贞的第一本书。是她用LOMO相机,笔,吉他,失眠的晚上,许多游泳证和门票,整体导演的一本图文书。 如同她的专辑 如同她散落在不同歌手间的词曲
也如同她每一场大大小小的的 LIVE 演出。书,只是陈绮贞另一种创作的展现
一部舞台剧《地下铁》
。“一个关于真相的预言,一场充满想象、色彩与声音的追寻旅程”,两岸参地最受欢迎的绘本家几米首次以“剧场”的概念创作,结合创作社导演黎焕雄的才情、名设计师蒋文慈的服装、资深音乐人陈建骐的配乐、诗人夏宇的词作,影帝范植伟、歌手陈绮贞、蟑螂妹妹黄心心、吴恩琪等人共同演出,知名小提琴家胡乃元也特别跨刀拉奏两曲。
陈绮贞在该剧中扮演盲女。虽然她一再强调哲学赋予她客观、冷静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但是在投入艺术创作的时候,难免要注入情感:“我觉得,这是一个表现勇敢的故事。”
2张单曲 。「Sentimental Kills」和「旅行的意义」
国语流行音乐市场面临销售的瓶颈,制作专辑的成本过高,单曲逐渐成为发展的趋势。这半年来,陈绮贞以自制自销的模式推出两张单曲CD,在唱片界、网络上都掀起讨论和注意
3张专辑 《让我想一想》 《还是会寂寞》 《吉他手》
面对孙燕姿半年出一张、周杰伦只花数月就创作一张专辑,陈绮贞维持两年一张的缓慢速度,用她的话说,“我绝对不可能那么快,我如果没有花两年的时间,我就无法觉得自己的作品是很饱满的。”正是因为这样,出道8年的陈绮贞仅仅出了三张唱片,但也是业内有口皆碑的三张含金量颇高的好作品。
还有DEMO123, 我没写。断断不要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