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不止是砂锅拌饭
毕竟不是圣人,每天泡在 图书馆也没能刻苦学习,脑子里总是出来各种各样的东西来骚扰我,比如昨天晚上就突然想到了内大食堂三楼的石锅拌饭。
然后今天就由石锅拌饭又想到了呼和浩特各种各样的好吃的,然后又想到了曾经一起吃饭的她们和他们。
说起石锅拌饭内大食堂是最便宜的,又实惠,6块钱还带一小蝶泡菜一小碗酱汤,不过味道也就是凑合,但是跟那价钱比起来很超值了。最贵的当然就是昭君大酒店一楼的萨拉伯尔韩国料理店,只去过一次,确实是正宗的韩国料理,但最好吃的不是石锅拌饭,是烤肉!然后就是公司楼下贾叔(是同学的贾叔,所以就成了我的贾叔)开的草原兴发涮锅,打着涮锅的招牌,但是里面有各种你想不到的好吃的,尤其是石锅拌饭甚至比萨拉伯尔的还好吃,又便宜,还有辣白菜炒饭,6块钱慢慢的一大盘,女生要三个人才能吃完,还有酸菜馅的饺子,还有西红柿打卤面,当然最主要的是涮锅,也有亮点,那就是粉条,绝对是家乡的粉条,晶莹剔透,一吃就想起家里的的酸菜炖粉条,不像是呼市那种白色的粉条。可惜那个店现在已经不复存在,被财大气粗的中国银行买了。再有就是内大对面蒙古街里面的韩国冷面馆,那里也有石锅拌饭,但是很一般,那里的所有东西都一般,反正都不是我喜欢的。
内大南门不远处的小金星的卷饼,,说起这个就真的很遥远了,甚至让我的思维有点模糊了,那是大学时代我们穷学生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因为那里饭菜可口量大又便宜,十几块钱俩人就能吃到撑,只记得有一次我得了日语单项奖学金(说来惭愧,上大学只得到这一次奖学金),请宿舍一行人在一个下雪的晚上,浩浩荡荡去大吃了一顿,回想起那几个天真烂漫的小丫头,穿着厚重的羽绒服,一起说笑打闹的走在雪地里,也算是一副美丽的画卷吧。
仁钦酒家,在公司的繁荣鼎盛时期伴我们度过加班时代的地方,每天晚上七点左右,打电话订餐,然后大家散步过去,吃着香喷喷的羊肉面片,喝着热乎乎的冬瓜羊肉汤,一天的疲劳就那么一扫而光,然后红光满面的走出来,回到公司继续加班到深夜,很怀念那里的爽口小白菜,很怀念那些已经各奔东西的同事们,而且,我也要走了。在离开呼市之前我又去了一次,是和同学一起,那天是我唯一一次酩酊大醉,不知道怎么跟同学回到住处,回想不起自己都说了什么,躺在床上不能吃东西,吐了两天,直到现在还闻见酒味就开始胃疼。
巴音吉利木,也是我们中午吃饭,加班晚餐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的铜锅酸菜炖排骨,简直是百吃不厌,吃完还要喝一大碗汤才满足,还有那里的荞麦羊肉蒸饺,妈妈最爱吃的东西,每次妈妈来呼市,晚上下班我都要给她带一些回去,素炒土豆片还有馅饼也是我喜欢的,很浓的东北味儿。只是服务员超牛,去那里吃饭就要有喊破嗓门也会被无视的心理准备才可以。
麻辣烫,大家都知道的晶晶麻辣烫,味道确实不错,但是自从我在那里发现了一条大虫子,就再也不想去了,路过都害怕。我就是天生巨怕虫子!内大食堂也有,二楼和三楼都有,但是二楼比三楼的好吃。还有内大东门对面的吉阿婆麻辣烫,也挺好吃,就是有点远,所以偶尔去。我最喜欢的就是华联也就是现在的嘉茂三楼的麻辣烫,又干净又好吃,经常在下班之后去超市逛上一圈,然后在那吃个麻辣烫,然后回家喝杯啤酒看会儿电视,很是享受。
然后就是烧烤,最正宗的当然是新疆红石榴的肉串,好吃但是贵了点,而且太拥挤了,经常等不到位子。阿乐烤吧是芳芳的最爱,吃完烤肉还可以继续涮锅。然后经常去的就是金汉斯烤肉自助餐了,品种倒是不少饮料也可以随便喝,但是没啥可以特别说说的好东西,只要一说到烧烤就会让我想到了珠珠,到了夏天烧烤简直是我和珠珠打发时间的一大法宝,经常是晚上在路边,要两盘毛豆,喝两杯扎啤,随便吃点肉串,吹着凉风,说着不着边的话,就那样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公司对面的唐食粥语里面的素和子,那个也是我超级喜欢的,其实就是韭菜鸡蛋馅饼,我很郁闷呼市的馅饼里都有粉条,但是那里的馅饼里面就没有粉条,纯粹的鸡蛋韭菜馅,外酥里嫩,很是招人稀罕,还有那里每年冬天都会推出的腊八粥,虽然不像家里的那样的粘稠有味儿,但是真的会给身在异乡的人一点点冬天的温暖,告诉我马上就要过年了,马上就要可以回家了!
还有好多好多,像公司楼下番茄公主的公主招牌翅,师大旁边西北人家的烤羊腿可是要比巴音浩日娲的还要香酥可口,格日勒阿妈的奶茶,察哈尔的馅饼,和小肥羊和三千浦的火锅也是我的最爱,冬天几乎两个星期就要去一次,喜欢的就是那热气腾腾的红火劲儿,三千浦的舞面,每次和闺蜜们一起去,都点两根,不是要吃面,要的就是让那哥们儿围着我们跳两曲儿,哈哈。
怀念那些平凡美味的小吃,怀念一边喝酒一边争论谁的罩杯最小的闺蜜朋友们,怀念那些每天一起加班一起吃饭,在一起的时间超过家人的同事们。
现在分开了,才觉得当初每天在一起的小小高兴和快乐,其实也很不容易。
然后今天就由石锅拌饭又想到了呼和浩特各种各样的好吃的,然后又想到了曾经一起吃饭的她们和他们。
说起石锅拌饭内大食堂是最便宜的,又实惠,6块钱还带一小蝶泡菜一小碗酱汤,不过味道也就是凑合,但是跟那价钱比起来很超值了。最贵的当然就是昭君大酒店一楼的萨拉伯尔韩国料理店,只去过一次,确实是正宗的韩国料理,但最好吃的不是石锅拌饭,是烤肉!然后就是公司楼下贾叔(是同学的贾叔,所以就成了我的贾叔)开的草原兴发涮锅,打着涮锅的招牌,但是里面有各种你想不到的好吃的,尤其是石锅拌饭甚至比萨拉伯尔的还好吃,又便宜,还有辣白菜炒饭,6块钱慢慢的一大盘,女生要三个人才能吃完,还有酸菜馅的饺子,还有西红柿打卤面,当然最主要的是涮锅,也有亮点,那就是粉条,绝对是家乡的粉条,晶莹剔透,一吃就想起家里的的酸菜炖粉条,不像是呼市那种白色的粉条。可惜那个店现在已经不复存在,被财大气粗的中国银行买了。再有就是内大对面蒙古街里面的韩国冷面馆,那里也有石锅拌饭,但是很一般,那里的所有东西都一般,反正都不是我喜欢的。
内大南门不远处的小金星的卷饼,,说起这个就真的很遥远了,甚至让我的思维有点模糊了,那是大学时代我们穷学生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因为那里饭菜可口量大又便宜,十几块钱俩人就能吃到撑,只记得有一次我得了日语单项奖学金(说来惭愧,上大学只得到这一次奖学金),请宿舍一行人在一个下雪的晚上,浩浩荡荡去大吃了一顿,回想起那几个天真烂漫的小丫头,穿着厚重的羽绒服,一起说笑打闹的走在雪地里,也算是一副美丽的画卷吧。
仁钦酒家,在公司的繁荣鼎盛时期伴我们度过加班时代的地方,每天晚上七点左右,打电话订餐,然后大家散步过去,吃着香喷喷的羊肉面片,喝着热乎乎的冬瓜羊肉汤,一天的疲劳就那么一扫而光,然后红光满面的走出来,回到公司继续加班到深夜,很怀念那里的爽口小白菜,很怀念那些已经各奔东西的同事们,而且,我也要走了。在离开呼市之前我又去了一次,是和同学一起,那天是我唯一一次酩酊大醉,不知道怎么跟同学回到住处,回想不起自己都说了什么,躺在床上不能吃东西,吐了两天,直到现在还闻见酒味就开始胃疼。
巴音吉利木,也是我们中午吃饭,加班晚餐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的铜锅酸菜炖排骨,简直是百吃不厌,吃完还要喝一大碗汤才满足,还有那里的荞麦羊肉蒸饺,妈妈最爱吃的东西,每次妈妈来呼市,晚上下班我都要给她带一些回去,素炒土豆片还有馅饼也是我喜欢的,很浓的东北味儿。只是服务员超牛,去那里吃饭就要有喊破嗓门也会被无视的心理准备才可以。
麻辣烫,大家都知道的晶晶麻辣烫,味道确实不错,但是自从我在那里发现了一条大虫子,就再也不想去了,路过都害怕。我就是天生巨怕虫子!内大食堂也有,二楼和三楼都有,但是二楼比三楼的好吃。还有内大东门对面的吉阿婆麻辣烫,也挺好吃,就是有点远,所以偶尔去。我最喜欢的就是华联也就是现在的嘉茂三楼的麻辣烫,又干净又好吃,经常在下班之后去超市逛上一圈,然后在那吃个麻辣烫,然后回家喝杯啤酒看会儿电视,很是享受。
然后就是烧烤,最正宗的当然是新疆红石榴的肉串,好吃但是贵了点,而且太拥挤了,经常等不到位子。阿乐烤吧是芳芳的最爱,吃完烤肉还可以继续涮锅。然后经常去的就是金汉斯烤肉自助餐了,品种倒是不少饮料也可以随便喝,但是没啥可以特别说说的好东西,只要一说到烧烤就会让我想到了珠珠,到了夏天烧烤简直是我和珠珠打发时间的一大法宝,经常是晚上在路边,要两盘毛豆,喝两杯扎啤,随便吃点肉串,吹着凉风,说着不着边的话,就那样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公司对面的唐食粥语里面的素和子,那个也是我超级喜欢的,其实就是韭菜鸡蛋馅饼,我很郁闷呼市的馅饼里都有粉条,但是那里的馅饼里面就没有粉条,纯粹的鸡蛋韭菜馅,外酥里嫩,很是招人稀罕,还有那里每年冬天都会推出的腊八粥,虽然不像家里的那样的粘稠有味儿,但是真的会给身在异乡的人一点点冬天的温暖,告诉我马上就要过年了,马上就要可以回家了!
还有好多好多,像公司楼下番茄公主的公主招牌翅,师大旁边西北人家的烤羊腿可是要比巴音浩日娲的还要香酥可口,格日勒阿妈的奶茶,察哈尔的馅饼,和小肥羊和三千浦的火锅也是我的最爱,冬天几乎两个星期就要去一次,喜欢的就是那热气腾腾的红火劲儿,三千浦的舞面,每次和闺蜜们一起去,都点两根,不是要吃面,要的就是让那哥们儿围着我们跳两曲儿,哈哈。
怀念那些平凡美味的小吃,怀念一边喝酒一边争论谁的罩杯最小的闺蜜朋友们,怀念那些每天一起加班一起吃饭,在一起的时间超过家人的同事们。
现在分开了,才觉得当初每天在一起的小小高兴和快乐,其实也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