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故事种子”工作坊 雄仔叔叔的分享
各位好人﹕
阿冰、阿勇、房子,如果他們要跟從技巧指引/標準去講他們的故事,我們就欣賞不到那天至情至性的講、演。那當然並是十分出色的講、演,但是屬於他們的,充滿個人的生命,所以美。以後怎樣呼吸、張望、停頓、用聲、引導參與,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很多謝他們,給我一個解釋「技巧是最重要」的說法。
在香港,老師家長找我搞工作坊,都要我交點什麽材料(內容、搞作),這是其中一段我常用的文字﹕
講古佬坐下來,看著聽古的人,專注地看著,信不信由你,故事就從他們那邊走過來。
有點虛,是不是,但這真是我肺腑之言。所以我的工作坊都要求有孩子給我一起行走碰撞,讓虛變實﹔其實直接用大人做也可以的,但要費的氣力太大,不化算。
搞工作坊的朋友很怕参與者學不到一些具體、可操作的技巧,其實是過慮了。那些要求一、二、三怎樣做怎樣做的朋友,就算我真的給他/她一、二、三,他/她也做不來的,因為這個世界沒有一、二、三。
最初去給幼兒講故事,幼園的老師校長說,孩子怎可聽一個小時的故事呀?
我說﹕相信他們。
五年多前,我說要去幼園聽孩子講故事。大人奇怪地問﹕他們怎會講故事?
我說﹕相信他們。
暑假前,我跟一班幼園高班的孩子寫詩,自問﹕怎寫?
自答﹕相信他們。
都做到了。限制/困難,是自由的開始。對著大人參與者也是一樣。
我曾經跟不少帶工作坊的朋友都抱怨過﹕學員總是硬梆梆、死古古、沒想像、不願冒險.....想起都覺得慚愧,有點騙人家錢的感覺。人家來到,就是信任你能夠幫助他/她從一種狀態進入另一種狀態,怎能抱怨人家是那樣子呢?再想,我們為什麽有這些抱怨呢?都因為我們自己的執著,執著於自已從劇場工作坊學來那些技倆,一般參與者當然「落後於形勢」,做得不好,我們就抱怨了。事實是我們自己硬梆梆、死古古、沒想像、不願冒險.....十多廿年了,我慢慢學習到接納「硬梆梆、死古古、沒想像、不願冒險」那種生存狀態,如果那些是限制/困難,也是自由的開始。
大頭,不要担心初來者沒拿到什麽回去,不知怎開始。相信他們。
相信他們,大部份人都明白,來一、兩趟工作坊不會變了另一個人,經歷點快樂、愉悅、甚至欲言又止的心事,就好了﹕
講古不過是想跟別人連結起來,素昧平生沒關係,我們都有類近的經驗、感情和體會,故事就是我們相認的地方。
十多年下來,行走碰撞,漸漸忘乎誰講誰聽了,只知出場入場間,耳畔不時響起:生活,是一個故事,我們如何寫好它?
最後提示﹕忘記雄仔叔叔,做一條江湖中的漁!
雄仔叔叔
8月31日
----------------------------------
附上最近一小故事
那天在地鐵車廂,我見到坐我對面的男人打開報紙,聚精會神地讀。看完左手面一版,眼睛轉到右手面一版。他旁邊的女人見他拿著攤開的報紙,有點分神,就替他分擔拿著。過了一回,女人也開始讀她拿著那一版,跟男人一樣全神貫注。女人讀完,隨手把男人那一版拉過來,而她左邊的的女乘客又接過她傳來的一版,開始讀著。原先那位男人,也沒閒著,第二版傳出去後,手上的報紙竟生出接續的第三版,就像一個故事,沒完,就要繼續下去。
報紙上刊載的,看樣子也真是一個故事,由第一個男人一路下去,到第五個坐在另一端的男人,讀著讀著,是百般表情,驚訝、期待、擔憂、愁苦,千變萬化,只是同一版,各人讀著的表情並不一樣。
第一版報紙終於讀到長椅的另一端的男手上,然後像履帶般從底下迴捲。故事完了,報紙迴捲到第一個男人手裏,回復原來狀態﹔男人把它摺好,放回背囊,就在剛停車的站下車去了。
阿冰、阿勇、房子,如果他們要跟從技巧指引/標準去講他們的故事,我們就欣賞不到那天至情至性的講、演。那當然並是十分出色的講、演,但是屬於他們的,充滿個人的生命,所以美。以後怎樣呼吸、張望、停頓、用聲、引導參與,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很多謝他們,給我一個解釋「技巧是最重要」的說法。
在香港,老師家長找我搞工作坊,都要我交點什麽材料(內容、搞作),這是其中一段我常用的文字﹕
講古佬坐下來,看著聽古的人,專注地看著,信不信由你,故事就從他們那邊走過來。
有點虛,是不是,但這真是我肺腑之言。所以我的工作坊都要求有孩子給我一起行走碰撞,讓虛變實﹔其實直接用大人做也可以的,但要費的氣力太大,不化算。
搞工作坊的朋友很怕参與者學不到一些具體、可操作的技巧,其實是過慮了。那些要求一、二、三怎樣做怎樣做的朋友,就算我真的給他/她一、二、三,他/她也做不來的,因為這個世界沒有一、二、三。
最初去給幼兒講故事,幼園的老師校長說,孩子怎可聽一個小時的故事呀?
我說﹕相信他們。
五年多前,我說要去幼園聽孩子講故事。大人奇怪地問﹕他們怎會講故事?
我說﹕相信他們。
暑假前,我跟一班幼園高班的孩子寫詩,自問﹕怎寫?
自答﹕相信他們。
都做到了。限制/困難,是自由的開始。對著大人參與者也是一樣。
我曾經跟不少帶工作坊的朋友都抱怨過﹕學員總是硬梆梆、死古古、沒想像、不願冒險.....想起都覺得慚愧,有點騙人家錢的感覺。人家來到,就是信任你能夠幫助他/她從一種狀態進入另一種狀態,怎能抱怨人家是那樣子呢?再想,我們為什麽有這些抱怨呢?都因為我們自己的執著,執著於自已從劇場工作坊學來那些技倆,一般參與者當然「落後於形勢」,做得不好,我們就抱怨了。事實是我們自己硬梆梆、死古古、沒想像、不願冒險.....十多廿年了,我慢慢學習到接納「硬梆梆、死古古、沒想像、不願冒險」那種生存狀態,如果那些是限制/困難,也是自由的開始。
大頭,不要担心初來者沒拿到什麽回去,不知怎開始。相信他們。
相信他們,大部份人都明白,來一、兩趟工作坊不會變了另一個人,經歷點快樂、愉悅、甚至欲言又止的心事,就好了﹕
講古不過是想跟別人連結起來,素昧平生沒關係,我們都有類近的經驗、感情和體會,故事就是我們相認的地方。
十多年下來,行走碰撞,漸漸忘乎誰講誰聽了,只知出場入場間,耳畔不時響起:生活,是一個故事,我們如何寫好它?
最後提示﹕忘記雄仔叔叔,做一條江湖中的漁!
雄仔叔叔
8月31日
----------------------------------
附上最近一小故事
那天在地鐵車廂,我見到坐我對面的男人打開報紙,聚精會神地讀。看完左手面一版,眼睛轉到右手面一版。他旁邊的女人見他拿著攤開的報紙,有點分神,就替他分擔拿著。過了一回,女人也開始讀她拿著那一版,跟男人一樣全神貫注。女人讀完,隨手把男人那一版拉過來,而她左邊的的女乘客又接過她傳來的一版,開始讀著。原先那位男人,也沒閒著,第二版傳出去後,手上的報紙竟生出接續的第三版,就像一個故事,沒完,就要繼續下去。
報紙上刊載的,看樣子也真是一個故事,由第一個男人一路下去,到第五個坐在另一端的男人,讀著讀著,是百般表情,驚訝、期待、擔憂、愁苦,千變萬化,只是同一版,各人讀著的表情並不一樣。
第一版報紙終於讀到長椅的另一端的男手上,然後像履帶般從底下迴捲。故事完了,報紙迴捲到第一個男人手裏,回復原來狀態﹔男人把它摺好,放回背囊,就在剛停車的站下車去了。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403篇内容 · 8.0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175篇内容 · 2.9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31篇内容 · 9.8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1.0万+篇内容 · 67.8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115篇内容 · 3.0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17.9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经历?5456篇内容 · 49.2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048篇内容 · 965.9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