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
对梅庵的捣衣一向偏爱,旋律清新优美、跌宕明快。尤其是南通徐立荪先生五十年代的录音,指法刚健泼辣,一气呵成,慷慨激昂。是曲传为唐人潘孟庭坚做,所谓:“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唐人的曲子自然未必可信,如收藏家自标身价总是要把没款的东西扯上个大名头或拉回几百年。曲子是好曲子年代自然无所谓,而且即使是唐人的东西,历经千岁,历代琴家往往会依己意对曲子做处理,也就打上了时代烙印,流传愈久,往往去古愈远。只是这捣衣声,古人又谓寒砧,征夫冒风寒御霜雪,戍边万里。闺中人“捣衣捣衣复捣衣,捣到更深月落时”,何等凄凉。征衣成而人尚在否?身隔万里,音书不便,有道是古来征战几人回?手把木杵捣练以成衣(近年有些题解说捣衣是洗衣,像现在偏远地区用木棒捶打衣服,窃不以为然,古时制衣之前需捣练使布平,便于使用,其状见唐张暄捣练图),不觉月迫西山,四野寂寂唯寒砧作响,当此之际何有这轻松明快之感?可怜无定河边骨,都是春闺梦里人。不过这曲子的节奏到与捣衣相类,五个八度上多次重复一段相同或相似的指法,节奏感极强。了无那种凄凄惨惨戚戚的感觉。
川派所传的捣衣与此相反,是曲仅见清初钱寿占《钱氏十操》中,为钱氏所作。听龙琴舫先生录音,其曲情凄婉哀怨似与上言相似。不过毕竟没有梅庵的悦耳。
两年前我实在是没事情,便准备眷录一份《梅庵琴谱》,一个朋友听说便很不屑。他总以为梅庵不足学。
近来浮躁的很,踏实不下来,继弹了秋塞吟,似乎什么曲子开个头就难以为继。前天又开始弹捣衣,清商调紧五七二弦,一张琴定好,另一张依旧用正调。希望能持续下去,至少把谱子记下来吧。
川派所传的捣衣与此相反,是曲仅见清初钱寿占《钱氏十操》中,为钱氏所作。听龙琴舫先生录音,其曲情凄婉哀怨似与上言相似。不过毕竟没有梅庵的悦耳。
两年前我实在是没事情,便准备眷录一份《梅庵琴谱》,一个朋友听说便很不屑。他总以为梅庵不足学。
近来浮躁的很,踏实不下来,继弹了秋塞吟,似乎什么曲子开个头就难以为继。前天又开始弹捣衣,清商调紧五七二弦,一张琴定好,另一张依旧用正调。希望能持续下去,至少把谱子记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