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也许缺少的是一颗勇敢的心
为神马没人说腾讯的英雄杀是在向三国杀致敬呢?
答案很简单——出于商业目的的大面积“Ctrl+C,Ctrl+V”不叫做致敬。
腾讯的所谓“抄袭门“已经不是一出两出了,这个众所周知,而cnbeta等网站也都是各种”腾黑“的集散地。前段时间一篇《”狗日的“的腾讯》更是引爆了网络评论,得到很多网站和博客的转载,英勇的腾讯小同学更是顶风作案,一边投诉《计算机世界》杂志,一边发布《葫芦娃大战群妖》和上线《英雄杀》……
话说我原本是个彻彻底底的”腾黑“,和网络上大多数骂腾讯的人一样,我不属于腾讯眼中的”高级用户“——它从我身上赚不到钱,不买Q币,除了QQ几乎不用其他腾讯的产品,甚至上QQ也是要同学短信通知下才上。。。当然,腾讯的实习机会还是吸引了我去参加笔试和面试,毕竟骂归骂,世面还是想去见见。恰如我对于百度竞价排名的反对已经几乎到了厌恶和威胁道德底线的地步,毕业的时候百度”啪“地甩我脸上一张年薪二十万的offer,我还是会乐意屁颠屁颠地去给他卖命。毕竟那是人家吃饭的家伙,而好工作是我吃饭的家伙……
准备面试的时候当然要考虑一些问题,譬如——”你为什么想来腾讯实习?“我毕竟不能厚着脸皮撒谎说”我爱腾讯!腾讯是我的梦想之地!“那太恶心了,我不是随便的人,而腾讯还不至于好到让我随便起来不是人的地步。我的想法是实话实说——因为腾讯有独一无二的庞大用户群,QQ用户,这群用户黏着性强,忠诚度高,对于工作从一方面说这是一个机遇,而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它又是一个挑战。
这是心里话。腾讯有什么?一个靠模仿ICQ起家的小公司,能够做大做强到”前三“的水平,除了良好的机遇这样外在的因素,肯定也有其内在的素质——虏获了一代年轻人的芳心,进而靠即时通信(IM)的强大粘合性将用户群扩大到几个亿的水平,这是相当恐怖的,毕竟QQ号都已经11位了吧,和手机号同样长度了,一个32位机的int都存不下了啊。。。呵呵。
靠着这样的用户群,腾讯开始了它的”航空母舰“计划——为用户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从”粽子“空间到腾讯滔滔,从QQ宠物到腾讯游戏平台,从换衣秀到穿越火线,从QQ旋风到QQ影音,再到输入法浏览器门户网站QQ医生搜搜团购,一直延伸到手机平台。腾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着它的用户群,并不断发掘他们的潜在价值。
360的周鸿祎在IT龙门阵上有个演讲,说腾讯胜利胜在”微创新“上,一开始我还觉得有理,先在觉得很扯淡。他说腾讯虽然都在等别人证实了某个产品可行,立马推出一个新的类似产品,还能占领更多的市场,这种”保险“的做法虽然滞后,但是却能在产品细节上通过”微创新“的方式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微创新“不但时间周期短而且反应迅速,不像微软这样的公司要做一年几年的才出一个产品。我没有在QQ战胜ICQ的时代使用IM工具,所以我无从知晓QQ在哪些微创新上战胜了ICQ让它获得了这宝贵的用户群,进而成长成为今天的模样,但我可以想象它一定比ICQ做得要好,因为用户的选择一定是有理由的。然而,在我看来,腾讯先在产品的用户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凭借的还是用户群而不是所谓的微创新。周大哥,腾讯现在做的是互联网产品,你见过哪个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像做操作系统、文档软件那样要那么久的开发周期?核心功能就那么多,之后通过新版本的发布增加功能就好。所以”微创新“不是腾讯的杀手锏,而是所有类似公司的相同开发方式罢了。
不过周鸿祎有一点说得还是很对的,自诩高端用户的我们,用着Twitter、Google、电驴、酷狗,而对于对电脑不是那么明白的平凡网民来说,如果能够从一个地方安装下载到自己想要的所有东西,的确是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情。而高端网民在中国的比率,很小很小,腾讯的服务对象,不是这些穿梭于各大论坛骂他的网民,而是习惯了Zone空间和QQ群,在闲暇时靠给女友的QQ形象买个新衣服或者给老婆的宠物喂点食物抑或大大穿越火线的”平凡网民“。在它们的意识中,Q币不是数据库中的数字而是具有真正价值的钱。而程序员从自己角度进行程序的构想和开发,未必能赚到这些人的钱……
扯得很远说得也很乱。其实我是想说,在那么无情地鄙视完腾讯的抄袭之后,有多少人静心地去想一想这背后的东西?腾讯是个靠”抄袭“起家的公司,这个基因也许已经写入了它的骨髓,它要求稳,就不能自己没事掀大浪玩,所以产品都有点”坐享其成“的感觉——步于成功者之后,然后凭借现有的雄厚实力加用户群赶超过去,即使不能赶超也不能让用户被拉拢。毕竟,腾讯可以借助QQ抢别人的用户,别人也可以靠自己的优势产品抢夺QQ的用户——假想下模仿QQ的百度hi如果和百度搜索用很强的粘度,QQ的用户会被百度hi拉拢过去吧。让用户安于现状,并且继续靠不同产品吸引用户,这才是腾讯做航空母舰的出发点——QQ哥哥和QQ妹妹结婚了,生了QQ儿子,还是会用QQ的产品~
微软也是个某种程度上靠抄袭起家的公司。不过做的核心产品和腾讯不同,msn在中国也没有干过QQ,不得不承认QQ在国内的成功。当然QQ也没有冲出亚洲冲向世界去……我保守地欣赏腾讯的做法,但也对某些东西表示不满和担忧。腾讯有着微软的保守,却缺乏微软的魄力,我不了解马化腾的为人,但我总觉得盖茨是个更有激情更敢拼一下的人。譬如这次所谓的《英雄杀》,也许它可以成功,但我并不喜欢这种做法——技能的修改完全是一种简单的平衡或再组合,穿越的设定也让人觉得荒唐。难道对于一个产品你就不能更上点心吗?换种设定,给出几种新的卡牌有那么困难吗?至于《葫芦娃大战群妖》,我宁愿相信它是腾讯送给我们的愚人节礼物,对了,愚人节是哪天来着?
有些事情很无奈也很无语,在我开始将腾讯的”抄袭“理解为保守,在我期盼腾讯这个中国的软件公司可以为国人带来一丝骄傲的时候,它却抛出了两个如此让人失望的东西的赤裸裸的”模仿“游戏向强者”致敬“,不免让我想为他说的好话显得痴呆愚蠢而苍白无力……
不过毕竟QQ不过是个IM软件,它所黏着的巨大用户群也不是那么稳固而不可被抢夺。腾讯采取的保守策略也带来了不错的效果,只是可惜,它还不是中国互联网的领路人。也许,和《爱丽丝梦游记》里的稻草人一样,它缺少的是一颗勇敢的心。
PS:本文很凌乱,作者只是想说对腾讯的抄袭,骂该骂,吵归吵,但是我们不要忘掉事情的另外一面。
答案很简单——出于商业目的的大面积“Ctrl+C,Ctrl+V”不叫做致敬。
腾讯的所谓“抄袭门“已经不是一出两出了,这个众所周知,而cnbeta等网站也都是各种”腾黑“的集散地。前段时间一篇《”狗日的“的腾讯》更是引爆了网络评论,得到很多网站和博客的转载,英勇的腾讯小同学更是顶风作案,一边投诉《计算机世界》杂志,一边发布《葫芦娃大战群妖》和上线《英雄杀》……
话说我原本是个彻彻底底的”腾黑“,和网络上大多数骂腾讯的人一样,我不属于腾讯眼中的”高级用户“——它从我身上赚不到钱,不买Q币,除了QQ几乎不用其他腾讯的产品,甚至上QQ也是要同学短信通知下才上。。。当然,腾讯的实习机会还是吸引了我去参加笔试和面试,毕竟骂归骂,世面还是想去见见。恰如我对于百度竞价排名的反对已经几乎到了厌恶和威胁道德底线的地步,毕业的时候百度”啪“地甩我脸上一张年薪二十万的offer,我还是会乐意屁颠屁颠地去给他卖命。毕竟那是人家吃饭的家伙,而好工作是我吃饭的家伙……
准备面试的时候当然要考虑一些问题,譬如——”你为什么想来腾讯实习?“我毕竟不能厚着脸皮撒谎说”我爱腾讯!腾讯是我的梦想之地!“那太恶心了,我不是随便的人,而腾讯还不至于好到让我随便起来不是人的地步。我的想法是实话实说——因为腾讯有独一无二的庞大用户群,QQ用户,这群用户黏着性强,忠诚度高,对于工作从一方面说这是一个机遇,而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它又是一个挑战。
这是心里话。腾讯有什么?一个靠模仿ICQ起家的小公司,能够做大做强到”前三“的水平,除了良好的机遇这样外在的因素,肯定也有其内在的素质——虏获了一代年轻人的芳心,进而靠即时通信(IM)的强大粘合性将用户群扩大到几个亿的水平,这是相当恐怖的,毕竟QQ号都已经11位了吧,和手机号同样长度了,一个32位机的int都存不下了啊。。。呵呵。
靠着这样的用户群,腾讯开始了它的”航空母舰“计划——为用户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从”粽子“空间到腾讯滔滔,从QQ宠物到腾讯游戏平台,从换衣秀到穿越火线,从QQ旋风到QQ影音,再到输入法浏览器门户网站QQ医生搜搜团购,一直延伸到手机平台。腾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着它的用户群,并不断发掘他们的潜在价值。
360的周鸿祎在IT龙门阵上有个演讲,说腾讯胜利胜在”微创新“上,一开始我还觉得有理,先在觉得很扯淡。他说腾讯虽然都在等别人证实了某个产品可行,立马推出一个新的类似产品,还能占领更多的市场,这种”保险“的做法虽然滞后,但是却能在产品细节上通过”微创新“的方式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微创新“不但时间周期短而且反应迅速,不像微软这样的公司要做一年几年的才出一个产品。我没有在QQ战胜ICQ的时代使用IM工具,所以我无从知晓QQ在哪些微创新上战胜了ICQ让它获得了这宝贵的用户群,进而成长成为今天的模样,但我可以想象它一定比ICQ做得要好,因为用户的选择一定是有理由的。然而,在我看来,腾讯先在产品的用户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凭借的还是用户群而不是所谓的微创新。周大哥,腾讯现在做的是互联网产品,你见过哪个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像做操作系统、文档软件那样要那么久的开发周期?核心功能就那么多,之后通过新版本的发布增加功能就好。所以”微创新“不是腾讯的杀手锏,而是所有类似公司的相同开发方式罢了。
不过周鸿祎有一点说得还是很对的,自诩高端用户的我们,用着Twitter、Google、电驴、酷狗,而对于对电脑不是那么明白的平凡网民来说,如果能够从一个地方安装下载到自己想要的所有东西,的确是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情。而高端网民在中国的比率,很小很小,腾讯的服务对象,不是这些穿梭于各大论坛骂他的网民,而是习惯了Zone空间和QQ群,在闲暇时靠给女友的QQ形象买个新衣服或者给老婆的宠物喂点食物抑或大大穿越火线的”平凡网民“。在它们的意识中,Q币不是数据库中的数字而是具有真正价值的钱。而程序员从自己角度进行程序的构想和开发,未必能赚到这些人的钱……
扯得很远说得也很乱。其实我是想说,在那么无情地鄙视完腾讯的抄袭之后,有多少人静心地去想一想这背后的东西?腾讯是个靠”抄袭“起家的公司,这个基因也许已经写入了它的骨髓,它要求稳,就不能自己没事掀大浪玩,所以产品都有点”坐享其成“的感觉——步于成功者之后,然后凭借现有的雄厚实力加用户群赶超过去,即使不能赶超也不能让用户被拉拢。毕竟,腾讯可以借助QQ抢别人的用户,别人也可以靠自己的优势产品抢夺QQ的用户——假想下模仿QQ的百度hi如果和百度搜索用很强的粘度,QQ的用户会被百度hi拉拢过去吧。让用户安于现状,并且继续靠不同产品吸引用户,这才是腾讯做航空母舰的出发点——QQ哥哥和QQ妹妹结婚了,生了QQ儿子,还是会用QQ的产品~
微软也是个某种程度上靠抄袭起家的公司。不过做的核心产品和腾讯不同,msn在中国也没有干过QQ,不得不承认QQ在国内的成功。当然QQ也没有冲出亚洲冲向世界去……我保守地欣赏腾讯的做法,但也对某些东西表示不满和担忧。腾讯有着微软的保守,却缺乏微软的魄力,我不了解马化腾的为人,但我总觉得盖茨是个更有激情更敢拼一下的人。譬如这次所谓的《英雄杀》,也许它可以成功,但我并不喜欢这种做法——技能的修改完全是一种简单的平衡或再组合,穿越的设定也让人觉得荒唐。难道对于一个产品你就不能更上点心吗?换种设定,给出几种新的卡牌有那么困难吗?至于《葫芦娃大战群妖》,我宁愿相信它是腾讯送给我们的愚人节礼物,对了,愚人节是哪天来着?
有些事情很无奈也很无语,在我开始将腾讯的”抄袭“理解为保守,在我期盼腾讯这个中国的软件公司可以为国人带来一丝骄傲的时候,它却抛出了两个如此让人失望的东西的赤裸裸的”模仿“游戏向强者”致敬“,不免让我想为他说的好话显得痴呆愚蠢而苍白无力……
不过毕竟QQ不过是个IM软件,它所黏着的巨大用户群也不是那么稳固而不可被抢夺。腾讯采取的保守策略也带来了不错的效果,只是可惜,它还不是中国互联网的领路人。也许,和《爱丽丝梦游记》里的稻草人一样,它缺少的是一颗勇敢的心。
PS:本文很凌乱,作者只是想说对腾讯的抄袭,骂该骂,吵归吵,但是我们不要忘掉事情的另外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