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
本次回访旨在调查5.12地震两年后,绵竹地震伤员的功能、心理、家庭、社会状况,以了解地震伤员康复治疗效果、医学康复与社区康复介入的最佳时机、医学康复与社区康复的结合点与结合方式、社区康复人员培训的实际效果、民间康复机构介入的最佳形式,为下一步基金会项目方向提供依据,为政府的地震伤员政策提供依据,为今后的灾害救援做好准备。
回访由香港福幼基金会(CFCF),国际助残(HI),绵竹市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共同完成。
---------------------------------------------------------------------------------------------------------------------
去做了10天的志愿者。
以下是一些感想和记录。
地震已经过去了两年有余,大多数人已然忘记他们的存在。然而在重新回访调查后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的人依然需要一些帮助,不仅是物质上的,而且还是精神上的。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总体上来说情况并不容乐观,民众依然贫困而痛苦,政府也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物质保障。政府的对口援建似乎只针对于政府和社会的各种公共设施,如政府大楼、医院、学校和道路。而对于民房,大多数是贷款后加上政府的一些补贴自己勉强修建起来。政府基本对于房屋外表的修建有着统一的规定,因此从外面看起来大多修建的很漂亮,然而里面的情况则千差万别,有的甚至因为缺钱而没有修建厕所。很多人的经济收入只能让人糊口,大多数很贫困的人甚至没有每个月55块钱的低保。因为很多村子里符合条件的人很多,然而低保的名额并不够,只能轮流着来。
地震之后的康复工作仅仅靠国外和香港的NGO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人因延误了康复的时机而在生活中一直承受着痛苦。也有很多人依然存在生活上的困难,穿衣、洗澡、上厕所这些每天必做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仍然需要别人的照顾,而这一些问题则极大的影响了他们与周围人的关系。大多数人存在着身体上的疼痛,这些疼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睡眠和日常生活。有一个截肢的伤员的断肢述说她每天疼痛难忍,整天只想着如何能减轻痛苦过上正常的生活,似乎这是她唯一的愿望,然而这又极为困难,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健康人来说是十分震撼的。这里的老年人大多与其儿女分开居住,儿女也没有给予他们太多的经济和精神支持,在社会保障系统尚未建立起来之时,他们的问题显得格外令人担忧。他们的心灵在经历地震之后则变得很脆弱。许多老年人存在PTSD,他们睡眠不好,脾气也较为急躁。曾有一个老人对我说:我的姐姐就压死在我的旁边,我也是被别人刨出来的。这样的经历不应该被随意的提起,我认为我不该问这些问题,不该触到他们的伤痛之处。
就生活质量而言,许多人根本无法想象他们的生活。他们中的大部分可以说没有娱乐生活,一般因为是他们的身体和经济及生活习惯限制了他们的娱乐活动。身体上的病痛常常由于经济限制只能自己吃苦忍耐而不能前去就医。老年人的忍耐度超乎你的想象,有一口饭吃就算是对生活稍微满意。并且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人仍然认为政府待他们不错,现在给他们一口饭吃是共产党对他们的恩赐。他们并不清楚政府的职能,并且在外界给予他们的帮助统一看做是政府的政策好。政府拥有这样的公民对于他们来说不知是荣幸还是耻辱。不过在年轻的伤员看来,生活中存在着种种不满,也有很多的抱怨,似乎他们并没有像老年人在过去的生活中吃了足够的苦。
就一般而言,在大的灾难面前,受难最大的依然是最下层的人们,希望政府和社会能持续的关注这一最弱势的群体,让他们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并给予他们生活的希望。
在生活还是死亡中,更加证实了进化使人拥有无比强烈的求生欲望这个论点,即使在生活质量极端低下的情况之下,仍然不愿自己主动投奔死亡的怀抱。
回访由香港福幼基金会(CFCF),国际助残(HI),绵竹市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共同完成。
---------------------------------------------------------------------------------------------------------------------
去做了10天的志愿者。
以下是一些感想和记录。
地震已经过去了两年有余,大多数人已然忘记他们的存在。然而在重新回访调查后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的人依然需要一些帮助,不仅是物质上的,而且还是精神上的。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总体上来说情况并不容乐观,民众依然贫困而痛苦,政府也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物质保障。政府的对口援建似乎只针对于政府和社会的各种公共设施,如政府大楼、医院、学校和道路。而对于民房,大多数是贷款后加上政府的一些补贴自己勉强修建起来。政府基本对于房屋外表的修建有着统一的规定,因此从外面看起来大多修建的很漂亮,然而里面的情况则千差万别,有的甚至因为缺钱而没有修建厕所。很多人的经济收入只能让人糊口,大多数很贫困的人甚至没有每个月55块钱的低保。因为很多村子里符合条件的人很多,然而低保的名额并不够,只能轮流着来。
地震之后的康复工作仅仅靠国外和香港的NGO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人因延误了康复的时机而在生活中一直承受着痛苦。也有很多人依然存在生活上的困难,穿衣、洗澡、上厕所这些每天必做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仍然需要别人的照顾,而这一些问题则极大的影响了他们与周围人的关系。大多数人存在着身体上的疼痛,这些疼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睡眠和日常生活。有一个截肢的伤员的断肢述说她每天疼痛难忍,整天只想着如何能减轻痛苦过上正常的生活,似乎这是她唯一的愿望,然而这又极为困难,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健康人来说是十分震撼的。这里的老年人大多与其儿女分开居住,儿女也没有给予他们太多的经济和精神支持,在社会保障系统尚未建立起来之时,他们的问题显得格外令人担忧。他们的心灵在经历地震之后则变得很脆弱。许多老年人存在PTSD,他们睡眠不好,脾气也较为急躁。曾有一个老人对我说:我的姐姐就压死在我的旁边,我也是被别人刨出来的。这样的经历不应该被随意的提起,我认为我不该问这些问题,不该触到他们的伤痛之处。
就生活质量而言,许多人根本无法想象他们的生活。他们中的大部分可以说没有娱乐生活,一般因为是他们的身体和经济及生活习惯限制了他们的娱乐活动。身体上的病痛常常由于经济限制只能自己吃苦忍耐而不能前去就医。老年人的忍耐度超乎你的想象,有一口饭吃就算是对生活稍微满意。并且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人仍然认为政府待他们不错,现在给他们一口饭吃是共产党对他们的恩赐。他们并不清楚政府的职能,并且在外界给予他们的帮助统一看做是政府的政策好。政府拥有这样的公民对于他们来说不知是荣幸还是耻辱。不过在年轻的伤员看来,生活中存在着种种不满,也有很多的抱怨,似乎他们并没有像老年人在过去的生活中吃了足够的苦。
就一般而言,在大的灾难面前,受难最大的依然是最下层的人们,希望政府和社会能持续的关注这一最弱势的群体,让他们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并给予他们生活的希望。
在生活还是死亡中,更加证实了进化使人拥有无比强烈的求生欲望这个论点,即使在生活质量极端低下的情况之下,仍然不愿自己主动投奔死亡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