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特谈话二十-中国的问题首先要思考中国的文化
文化这个概念有很多种理解。我认为文化概念包含了人类所有的精神物质活动,而这其中精神生活又是决定物质生活的,文化的精神特点决定了在这一文化下的物质生活消费形式。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意识,但这是广义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当考察一个民族文化时,这个民族文化的精神内容支配着它的物质生产和消费的形式及特点。比如,今天中国人的物质生产观和消费观,虽然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是人们都能很清晰的区别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物质生产消费观。
我曾经对经济问题很感兴趣,2006年底我就中国股市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看法,还投书中央领导,在当时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远比我今天谈论文化问题要更受欢迎。但很快我就搁笔不再撰写中国经济问题方面的文章,我感到在现在社会经济跳跃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各种矛盾集聚,离开文化背景,去论述经济政治等问题,难免就事论事,视野狭隘,社会各种矛盾的集结,其实最后都归根到更深层的文化问题。
我们回顾历史,清朝灭亡以后,中国的社会不仅没有步入理想中的现代政治文化,而且社会陷入一种混乱、分裂,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更加恶化,导致了社会一部分人对革命的怀疑,而传统势力则乘机积极的开展政治复辟活动,这种始料不及的情况也引起革命党人和要求中国进入现代政治的知识分子,去思索中国文化的改革和革命问题,鲁迅成为批判中国旧文化的代表性人物。
环顾世界,伊斯兰教国家和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难以弥合的尖锐和深刻的矛盾,根源也在于文化的巨大差异,正是这种文化的抗争,导致今日世界一直处于不安全的状态。
而中国近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打破了过去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并且根本的动摇了它们原有的基础,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在嬗变,这种嬗变在考验着中国文化,这种难以抗拒的嬗变,也要求我们去深刻的思考和研究中国的文化。如若,我们对这一项工作掉以轻心,那么中国政治经济结构的嬗变,就可能会跟中国传统固有的文化发生巨大的冲撞,就可能对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现在,大家深深的感觉到,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极度的不平衡性,要尽快的认识和解决这种不平衡性,我认为首要的任务,就是去深入的研究中国的带有根本性的文化,要认识到中国这些带有根本性的文化是不能改变的,是带有中华民族先天的遗传性的,中国的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必须去顺应这些文化,而不能去企图改变它。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市场经济机制的深入展开,中国经济迅速全面的融入进世界经济,更使我们国人难以去回避西方的人权文化价值观,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能否本质性的相融和,如若不能本质性的相融和,能否双方和平共处,这些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世界性的崛起,已经迫在眉睫的成为中国和西方冲突的核心所在。
中国文化无比广大,十分庞杂,体系模糊,以致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分歧很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互相打架,而不像西方文化和伊斯兰等文化具有民族的高度一致的认同性。就拿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来说,直到今天,中国社会对他的评价还是天壤之别。
对中国文化自我认识的混乱状况,在历史上甚至在今天都是造成中国人一盘散沙的根本原因。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伟大民族,特别是中国已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和影响的历史关口,中国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性、纯洁性的研究和概括总结,显得比任何历史时候都重要,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没有信仰的民族,未来是没有希望和前途的。
我曾经对经济问题很感兴趣,2006年底我就中国股市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看法,还投书中央领导,在当时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远比我今天谈论文化问题要更受欢迎。但很快我就搁笔不再撰写中国经济问题方面的文章,我感到在现在社会经济跳跃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各种矛盾集聚,离开文化背景,去论述经济政治等问题,难免就事论事,视野狭隘,社会各种矛盾的集结,其实最后都归根到更深层的文化问题。
我们回顾历史,清朝灭亡以后,中国的社会不仅没有步入理想中的现代政治文化,而且社会陷入一种混乱、分裂,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更加恶化,导致了社会一部分人对革命的怀疑,而传统势力则乘机积极的开展政治复辟活动,这种始料不及的情况也引起革命党人和要求中国进入现代政治的知识分子,去思索中国文化的改革和革命问题,鲁迅成为批判中国旧文化的代表性人物。
环顾世界,伊斯兰教国家和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难以弥合的尖锐和深刻的矛盾,根源也在于文化的巨大差异,正是这种文化的抗争,导致今日世界一直处于不安全的状态。
而中国近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打破了过去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并且根本的动摇了它们原有的基础,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在嬗变,这种嬗变在考验着中国文化,这种难以抗拒的嬗变,也要求我们去深刻的思考和研究中国的文化。如若,我们对这一项工作掉以轻心,那么中国政治经济结构的嬗变,就可能会跟中国传统固有的文化发生巨大的冲撞,就可能对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现在,大家深深的感觉到,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极度的不平衡性,要尽快的认识和解决这种不平衡性,我认为首要的任务,就是去深入的研究中国的带有根本性的文化,要认识到中国这些带有根本性的文化是不能改变的,是带有中华民族先天的遗传性的,中国的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必须去顺应这些文化,而不能去企图改变它。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市场经济机制的深入展开,中国经济迅速全面的融入进世界经济,更使我们国人难以去回避西方的人权文化价值观,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能否本质性的相融和,如若不能本质性的相融和,能否双方和平共处,这些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世界性的崛起,已经迫在眉睫的成为中国和西方冲突的核心所在。
中国文化无比广大,十分庞杂,体系模糊,以致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分歧很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互相打架,而不像西方文化和伊斯兰等文化具有民族的高度一致的认同性。就拿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来说,直到今天,中国社会对他的评价还是天壤之别。
对中国文化自我认识的混乱状况,在历史上甚至在今天都是造成中国人一盘散沙的根本原因。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伟大民族,特别是中国已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和影响的历史关口,中国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性、纯洁性的研究和概括总结,显得比任何历史时候都重要,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没有信仰的民族,未来是没有希望和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