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下的汕头
最近因着汕头手绘地图,比以往更多的聊起那片老城区,很多人问到为什么想到要做这样一份地图?也有人说这份回忆地图更多会带来悲伤,而不是快乐。因为图中景像已不复再。
我翻起5月份的一篇日志,这也许便是我的诠释。
“临睡前翻了一遍昨夜从附近小摊花了5块钱买来的《国家历史》,看到其中有一篇《骑楼下的厦门》竟使我睡意全无,忍不住又重新打开电脑将心里所想倾吐为快。
文中提及如今可见骑楼的城市不止厦门一个,但像厦门这样老城区几乎是清一色的骑楼并且在三十年来的经济浪潮中完整地成片保存下来,是其它城市所没有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厦门刚刚成为经济特区时,老骑楼片区即被定位为“保存”。一直到今天,除了骑楼区域外有高楼建成外,骑楼内部结构基本不动,即使是新建的商业建筑,也都是全力依照老骑楼的样式建起来的。
而易中天在他的《读城记.厦门岛》里写到:许多作家都注意到,厦门人无论是在建设自己的城市,还是在维护自己的城市时,态度都十分自在、自如、自然,就像是在装修和打扫自己的小家和住房。
这使得早上才去了一趟本城日趋破败的小公园的我感到失落无力。在未曾踏足厦门之前,我已经对这个城市有着莫名的好感和念想。而在厦门八天,我趿着人字拖鞋每日在中山路闲逛时并没有过多的去为那片骑楼拍照,因为它的一切那么熟悉,与我所成长的城市如此相像,常有错觉自己就置身于那个还喧嚣繁华的小公园中,一个小公园被好好保留下来了的华丽浮梦。是的,可见骑楼的不止厦门一个城市,我所在的城市原来也有一片。
在我尚小的时候那还是本城购物的天堂,但它们都在泡沫般的经济发展幻影中被真真切切的拆除,一栋又一栋,一片又一片,万安街被万安花园拦切,童年时如宫殿如乐园的南生百货公司如今突兀的站立在一片废墟上,昭示它有过的辉煌。不拆并不比拆更显得仁慈和善待。用满目疮痍来形容毫不为过。它们看到的并不是建筑,不是家园,只是一片土地,一片可以盖起高楼的土地,而那些繁复得令人惊叹的窗框雕饰,那异域风味十足的彩色破璃窗,那些仍然驻守着不肯离去的老人还有那老街兴衰变迁变后长长的故事却只是被粘住的一页书。有些人视而不见,有些人努力诚情的想揭开。
那个讲述于十年前的《汕头老街》的文字介绍是“纪录了这座即将消失的老城沧桑往事”。是的,我们都知道它的命运是最终消失。不是没有人想过去改变它的命运,我看到许多怀着赤诚企图重温和记录小公园的人端着相机背着画架往来寻访,也听闻过曾有台湾商人企图用12亿元重现往昔商贾云集,游人如鲫的繁华景象,虽然意为将其打造成一个旅游商贸区但后期的不了了之还是让我有些意料之中却仍有被落空感。小公园所折射的问题和症结是本城仍在延续的痛,无法麻木而不需申诉。
拿着相机,穿梭在老市区的小街小巷,看着那日渐剥落的骑楼雕花,往事渐渐浮现……
你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踏入百货大楼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时,那种莫名的感动么?
你还记得听到“豆花、草粿”的吆喝声就端着小碗跑下楼的那个兴奋劲儿么?
你还记得“了虾洗衫”、“卡车滴嗲锁”、“抓特务”这些游戏带来的欢声笑语么?
……
你一定记得的。
这些与老市区有关的片段,早已印在我们记忆深处,念念不忘。
怀着对消失中的老市区的缅怀,我们做了这份浓缩了80后一代人许多共同记忆的老市区手绘地图,取名“印记鮀城”。地图包括标志性建筑、老字号店铺、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儿时游戏、生活情景等几个方面,我们都在大致对应的地理位置上画出来,同时配以文字说明,展示曾经老汕头的一段记忆。
我们期待,这份地图能够唤醒你回儿时的亲切回忆。
我翻起5月份的一篇日志,这也许便是我的诠释。
“临睡前翻了一遍昨夜从附近小摊花了5块钱买来的《国家历史》,看到其中有一篇《骑楼下的厦门》竟使我睡意全无,忍不住又重新打开电脑将心里所想倾吐为快。
文中提及如今可见骑楼的城市不止厦门一个,但像厦门这样老城区几乎是清一色的骑楼并且在三十年来的经济浪潮中完整地成片保存下来,是其它城市所没有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厦门刚刚成为经济特区时,老骑楼片区即被定位为“保存”。一直到今天,除了骑楼区域外有高楼建成外,骑楼内部结构基本不动,即使是新建的商业建筑,也都是全力依照老骑楼的样式建起来的。
而易中天在他的《读城记.厦门岛》里写到:许多作家都注意到,厦门人无论是在建设自己的城市,还是在维护自己的城市时,态度都十分自在、自如、自然,就像是在装修和打扫自己的小家和住房。
这使得早上才去了一趟本城日趋破败的小公园的我感到失落无力。在未曾踏足厦门之前,我已经对这个城市有着莫名的好感和念想。而在厦门八天,我趿着人字拖鞋每日在中山路闲逛时并没有过多的去为那片骑楼拍照,因为它的一切那么熟悉,与我所成长的城市如此相像,常有错觉自己就置身于那个还喧嚣繁华的小公园中,一个小公园被好好保留下来了的华丽浮梦。是的,可见骑楼的不止厦门一个城市,我所在的城市原来也有一片。
在我尚小的时候那还是本城购物的天堂,但它们都在泡沫般的经济发展幻影中被真真切切的拆除,一栋又一栋,一片又一片,万安街被万安花园拦切,童年时如宫殿如乐园的南生百货公司如今突兀的站立在一片废墟上,昭示它有过的辉煌。不拆并不比拆更显得仁慈和善待。用满目疮痍来形容毫不为过。它们看到的并不是建筑,不是家园,只是一片土地,一片可以盖起高楼的土地,而那些繁复得令人惊叹的窗框雕饰,那异域风味十足的彩色破璃窗,那些仍然驻守着不肯离去的老人还有那老街兴衰变迁变后长长的故事却只是被粘住的一页书。有些人视而不见,有些人努力诚情的想揭开。
那个讲述于十年前的《汕头老街》的文字介绍是“纪录了这座即将消失的老城沧桑往事”。是的,我们都知道它的命运是最终消失。不是没有人想过去改变它的命运,我看到许多怀着赤诚企图重温和记录小公园的人端着相机背着画架往来寻访,也听闻过曾有台湾商人企图用12亿元重现往昔商贾云集,游人如鲫的繁华景象,虽然意为将其打造成一个旅游商贸区但后期的不了了之还是让我有些意料之中却仍有被落空感。小公园所折射的问题和症结是本城仍在延续的痛,无法麻木而不需申诉。
![]() |
![]() |
![]() |
![]() |
![]() |
![]() |
![]() |
![]() |
![]() |
![]() |
拿着相机,穿梭在老市区的小街小巷,看着那日渐剥落的骑楼雕花,往事渐渐浮现……
你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踏入百货大楼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时,那种莫名的感动么?
你还记得听到“豆花、草粿”的吆喝声就端着小碗跑下楼的那个兴奋劲儿么?
你还记得“了虾洗衫”、“卡车滴嗲锁”、“抓特务”这些游戏带来的欢声笑语么?
……
你一定记得的。
这些与老市区有关的片段,早已印在我们记忆深处,念念不忘。
怀着对消失中的老市区的缅怀,我们做了这份浓缩了80后一代人许多共同记忆的老市区手绘地图,取名“印记鮀城”。地图包括标志性建筑、老字号店铺、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儿时游戏、生活情景等几个方面,我们都在大致对应的地理位置上画出来,同时配以文字说明,展示曾经老汕头的一段记忆。
我们期待,这份地图能够唤醒你回儿时的亲切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