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谁都不是“拯救者”
这周终于搞定了我心心念念的显示屏。
用大屏工作,眼睛舒服很多,现在都有点不习惯看手机了。
不过,从上周五下单第一台到最终买到合适的,中间出了很多状况。
买第一台的时候,跟客服确认过,她说可以 Type C 一线连接。结果我收到后,怎么连都黑屏。
排查折腾半天,后面还买了HDMI转接器,终于连接上了,但很模糊,最后还是退掉了。
买第二台的时候,因为有第一次的经验,对各种参数和自己的需求也更清楚,加上客服比较专业,很快就定位到目标型号下单了。
后面,我再回看这个事,想我为什么当时那么烦躁、生气。(Feeling:我有什么情绪和感受?)
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把“买到一台合适的显示屏”这个责任推给了客服。
购买之前,我希望客服帮我推荐,她推荐的我就深信不疑地下单。
当产品跟她说的不一致时,我就很失望、生气:为什么产品跟她当初说的不一样?明明产品页承诺了这个功能。
但如果我再想想,她说的就能确保产品质量真的没问题吗?难道没可能有残次品吗?
我去质问客服原因,客服什么也不知道,除了加剧我的生气,对解决这件事一点帮助也没有。
说到底,要买到合适的显示器是谁的责任?(Focus:我希望获得什么?)
是我自己的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节点都可能出错,出错了,是我要站出来解决问题。(Future:我应该怎么做?)
而不是责怪别人没做好,期待别人给我解决问题。
别人要在我的推动下去解决问题,如果我自己不上心,她就更不可能对这个事上心了。
讲这个经历,不是说什么事都要往自己身上找原因,过度反省,导致内耗、自责什么的。
而是,如果这个事是你想做的,你想实现的,那就自己担起责任。
把身边的一切都当做你的资源,利用好他们主动去推动,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过程中当然会出现问题、意外,但没必要浪费时间去质问别人、宣泄情绪。
别人不是你的拯救者,你才是这个事的第一责任人。
集中注意力到事情上,解决问题就好。
说到这里,我想起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里的第1个习惯就是Be Proactive,可以理解为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不仅指我们做事的态度,还意味着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的行为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外在环境。
如果真的能理解并做到这一点,我相信,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能减少很多情绪消耗。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注意到,我在上面的事情回放中,标注了绿色的字体。
那是4F自我教练法,也想分享给大家。
不管是不是教练,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这个简单的方法,有意识地训练自我觉察能力。
4F自我教练的四个步骤,供参考:
✅Fact事实:发生了什么?
✅Feeling感受:我有什么情绪和感受?
✅Focus意图:我希望获得什么?
✅Future未来:我应该怎么做?
良好的自我觉察能力,可以帮我们捕捉情绪,更客观地看待事实,减少情绪内耗。
这也是我学习教练后逐渐意识到的,真的是一个提升生活幸福感很重要的能力。
祝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
PS:
【教练对话】体验名额还有最后4个啦,10月恢复¥399/小时,需要的朋友可以私信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