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特谈话十九 想明白了思想就变得简单
最近,我每天写一篇文章发表思想,文章发表自然喜欢有人阅读,更乐意有人评论。昨日,在乌有之乡本人的《谈东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一文的读者评论中,看到如下批评:“花言巧语的水平十分低,让人失望。”前几天有人批评我否定马克思主义,轻狂和幼稚,我已专门写文章作了回答,现在指责我不仅水平很低而且还花言巧语,可见批评又陡然升级,而且还带有人品攻击的味道,但批判者留下的一句话还有点人情味,说我的文章“让人失望”,说明他批判性的的看了我的文章,否则不会这样让他动了一点感情,而且言下之意我可能还是有希望的,只是误入了歧途。我想起了中学的时候读了鲁迅的一篇文章《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现在我也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走进了思想讨论的文化领域,鲁迅这篇文章的心情我也在切身感受。而且更进一步,我不知道批评指责我的是谁,他除了扔下几句刻薄的话,而不愿意留下他的任何思想观点和方法。中国有句古话,爱之深恨之切,他刻薄的语言,表明他对我的思想立场有一种怨恨,说明我的思想触痛了他深爱的一种思想理念,可惜我没有看到他这方面的思想表述。
昨晚,我和一位中学时的老同学通了电话,他是一位伦理学的博士生导师,有很多著作,我的每篇文章也发到了他的信箱,可惜他始终没有主动谈谈对我文章的看法。在我的提问下,他表示我的每篇文章他都浏览了,对他只是浏览我表示遗憾。他谈了总体看法,说我谈的话题很多,最好能就一个问题深入详尽开展。
对此,就我的思维风格,我有不同想法。我的文章最近虽然频繁,字数不多却含有自己深厚的思考和观点,请注意,我不是说人家认为我有深刻的思想,而是自己有这种深刻的感悟,而且最重要最可贵的是,首先要相信自己,如果对自己不自信,那么他的思想根本就无从谈起。当然我自己唯一能够具备的就是对自我思考的信任,而且我的认识方法价值观,把说服自己放在首位甚至是全部。
其次,深刻的思想不需要长篇大论,一旦成为一个长篇大论,就会有很多多余的话,这种多余的话犹如一个迷宫,让读者不愿意费精力进入去看个究竟。《论语》仅万余言,《道德经》仅五千字,《孙子兵法》六千余言,《圣经》几百年才成就为一本宗教经典,不足万字的《易经》成为典籍更是不计时日,《诗经》集粹区区三百首。文章不在于长,在于观点是否清楚鲜明,是否直通人心,是否拨开混乱经验认知中的迷雾,任何人不敢说他的的文章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但驱使我写文章的动力,恰恰是我有这种通俗明了的认知世界的强烈的思想冲动。爱因斯坦有一句话“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我跟不少思想朋友反复提起这句话,这句话就是直照我心灵的,让我心灵思想顿悟的,这句话让我胜读了很多学术著作。
孔子述而不作,但他的思想火花是通过对先人文化的体悟,做到了全身心的融入到先人文化的精辟的境界中,以至于孔子的日常言行照射出中国文化的精微思想,而一个人的生活是可以在社会中全面存在的,因此记述孔子言行的《论语》,尽管像是随谈,却全面涵盖了中华文明思想的主要内核,它们精炼成微言大义,多余的文字只会妨碍住思想的光芒。
所以,我也建议年轻人学习成语和格言。
当然很多学术著作,需要历史的具体的记录和分析人类的精神和实践活动,它的长篇巨制在所难免。但是,对一些最抽象、最基本的思想文化问题的讨论和思索,更要紧的是恰恰不能被那些繁枝碎叶挡住真理的历史视野。
昨晚,我和一位中学时的老同学通了电话,他是一位伦理学的博士生导师,有很多著作,我的每篇文章也发到了他的信箱,可惜他始终没有主动谈谈对我文章的看法。在我的提问下,他表示我的每篇文章他都浏览了,对他只是浏览我表示遗憾。他谈了总体看法,说我谈的话题很多,最好能就一个问题深入详尽开展。
对此,就我的思维风格,我有不同想法。我的文章最近虽然频繁,字数不多却含有自己深厚的思考和观点,请注意,我不是说人家认为我有深刻的思想,而是自己有这种深刻的感悟,而且最重要最可贵的是,首先要相信自己,如果对自己不自信,那么他的思想根本就无从谈起。当然我自己唯一能够具备的就是对自我思考的信任,而且我的认识方法价值观,把说服自己放在首位甚至是全部。
其次,深刻的思想不需要长篇大论,一旦成为一个长篇大论,就会有很多多余的话,这种多余的话犹如一个迷宫,让读者不愿意费精力进入去看个究竟。《论语》仅万余言,《道德经》仅五千字,《孙子兵法》六千余言,《圣经》几百年才成就为一本宗教经典,不足万字的《易经》成为典籍更是不计时日,《诗经》集粹区区三百首。文章不在于长,在于观点是否清楚鲜明,是否直通人心,是否拨开混乱经验认知中的迷雾,任何人不敢说他的的文章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但驱使我写文章的动力,恰恰是我有这种通俗明了的认知世界的强烈的思想冲动。爱因斯坦有一句话“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我跟不少思想朋友反复提起这句话,这句话就是直照我心灵的,让我心灵思想顿悟的,这句话让我胜读了很多学术著作。
孔子述而不作,但他的思想火花是通过对先人文化的体悟,做到了全身心的融入到先人文化的精辟的境界中,以至于孔子的日常言行照射出中国文化的精微思想,而一个人的生活是可以在社会中全面存在的,因此记述孔子言行的《论语》,尽管像是随谈,却全面涵盖了中华文明思想的主要内核,它们精炼成微言大义,多余的文字只会妨碍住思想的光芒。
所以,我也建议年轻人学习成语和格言。
当然很多学术著作,需要历史的具体的记录和分析人类的精神和实践活动,它的长篇巨制在所难免。但是,对一些最抽象、最基本的思想文化问题的讨论和思索,更要紧的是恰恰不能被那些繁枝碎叶挡住真理的历史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