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33岁的我,从《被讨厌的勇气》里悟人生
嗨,你好呀,我是朵蓝,蓝天白云的蓝。

这两天在看《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面有很多非常受用的观点,在此分享出来。
这即是对自我人生的剖析,也是迈向成长的阶梯,愿你我从过往中成长,迈向更好的未来。
1、弱者的支配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谁弱谁有理!
这就是弱势特权。
那些津津乐道甚至是夸耀自己成长史中各种不幸的人。而且,即使别人想要去安慰或者帮助其改变,他们也会用“你无法了解我的心情”来推开援手。
这种人其实是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他们想要用不幸这一点来压住别人。《被讨厌的勇气》 由以上想到了我的母亲。
母亲总是爱向别人倾诉自己的不幸,想通过自己的不幸来获得一些东西。

记得我上小学报名那天,她跟报名老师倾诉着自己的苦难和家里的困难,好像如此就可以免掉学费似的。
当时的我不明白,母亲为何要做这些无用的倾诉。现在才知,其实这也是自卑感的一种体现,叫做“夸耀不幸”。
70年代出生的母亲,童年经历了太多,她都自卑已深植内心之中,只能通过“夸耀不幸”的方式去排解。
一个人的命数,无论好坏,都跟家族的前三代有息息相关。
代际传递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回顾过往经历,发现以前的我也延续了母亲“夸耀不幸”的特点,总是本能地去倾诉自己的不幸与困难,潜意识里想获得他人的同情。

作家冯唐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很苦,凭什么就你扛不住。人到了一定的岁数,自己就是那个屋檐,再也不能在别处躲雨了。”
其实,“夸耀不幸”的行为,也是自卑和无能的体现。因为自我无法承担,所以选择了倾诉出来,从他人这里获得能量。
只要把自己的不幸当作保持“特别”的武器来用,那人就会永远需要不幸。《被讨厌的勇气》
以自己的不幸来支配对方,从而让自己拥有“特权”是不长久的。“夸耀不幸”能支配的永远是爱自己的、与自己亲近都人。
当碰到利益为先,比较讲规则的时候,这一套便不适用了。
2、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我所能做的就是首先让其接受“现在的自己”,不管结果如何,首先让其树立起向前迈进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作“鼓励”。 改变的第一步永远是正视和接受。

人生就是一场生命的体验,我们生来不是和他人比较的,而是怎么去把自己的人生画卷画的出彩。
生命里的每一步,都是我们为自己绘下的一笔。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被讨厌的勇气》 我们生活在焦虑、自卑之中,就源于一直和他人比较。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人生而不同。找到自己的特性,不断前进、超越自己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老公在一家相对稳定的公司上班,每月收入维持家里的生活后相对盈余。妻子听说亲戚在保险行业挣到大钱后,就怂恿老公辞职去干保险行业。结果,转行到保险行业的老公,工资还不如上一份工作。
与他人的比较,会促使我们内心的自卑和焦虑,这种焦虑让我们不得不采取行动。
基于比较的心理就会让我们把他人放在自己的对立面,告诉自己要比别人强,硬生生地把自己塞到别人的世界里当配角。
人与人的发展可以是平行线,我们在同一个平面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路,然后向前走。
去寻找那个“理想”的自己吧!
3、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得期待而活着
在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你就活在自己的人生中。要说为谁活着,那当然是为你自己。假如你不为自己而活的话,那谁会为你而活呢?我们最终还是为自己活着。没理由不可以这样想。《被讨厌的勇气》 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说“人生来就是孤独的”。
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就会面临各种关系,与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与同事、朋友的关系。
每一种关系里,都反应着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当没有勇气做自己时,我们就会被他人的期待束缚,从而失去自由。

当忘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就容易被他人掌控;当没有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们的时间就会被他人使用。
以前的我,业务时间会用来追剧、闲玩,对自己的时间并没有进行精细化管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朋友叫我一起去逛街我也就去了。其实我是不太喜欢逛街的,但想着朋友叫了不好意思拒绝,并且自己也没啥事,于是也就去了。
现在的我,很清楚自己更喜欢独处,用独处时间来阅读会给我带来能量。当我把自己每天的时间以半小时为单位管理起来后,我更明白了时间的稀缺性和自己想要什么。当拒绝朋友的邀请后,我感受到了掌控生活和享受生活的自由。

逛街对于我来说,是不太好娱乐体验。为什么我不拒绝呢?是因为我不想失去这段朋友关系,想在自己的这种“迁就”中去获得朋友的认可。
真正的朋友是平等而互相尊重的,当我们为了他人委屈自己,把自己放在低位时。自然也就不会迎来尊重。
我们有自己的人生,别人不可能为我们而活,那就替自己好好生活。
以上共勉
喜欢的人话点在看+收藏🍀🍂

我是朵蓝。
用文字表达自己,让思想落笔生花。
爱文字,更爱生活。
乐于分享情感及个人成长类文章,
愿你我将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