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间观察
几年之前,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才是对自己来说必不可少的东西,那之后我就决定尽量不受社交压力之苦,不想在社交上做任何努力了,一切都顺其自然。
所以这一次出国,我也在贯彻执行这样的理念,心安理得做一个i人,不装e,不装开朗,就做一个阴郁的i人。
我们这一届,这个专业招了挺多人(我知道另一个专业就只招了不到二十个人),我猜是因为我们这个专业非常融合,很多背景的学生都可以申请,本来这里的大学就不靠学费挣钱,所以多了少了无所谓,够格的他们都发了offer。
第一学年课程很多,因为一些时间安排的问题,很多课学生都比较集中,我观察了一下,大概本专业有三十多个,这学期又有很多欧洲交换生,一下子课堂满满当当。我作为一个没有社交欲望的i人,就无意中有了机会观察同学们的社交生态,当然这种观察都仅限于我们这个小社群,不代表整体概况,如果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我只能说仅限于我见到的这些同学。
首先,我们这个社群里,不管哪个大洲的人,不管什么性格,其实都没有普遍认为的全面通吃的社牛,基本上还是都会局限在自己的文化圈里。我们这种语言文化差异很大的民族自不用说,连美加人在这里都成了一个地方的人,联系很紧密,我怀疑是因为他们之间说话不需要配合对方的英语水平,会更加轻松自如一些。
然后在欧洲人这里,也是基本上各个国家自己人一起玩儿,如果哪个国家有两人以上,基本上他们都在一起,也不常跟其他国家的人聊天。其中法国人是比较明显的,这学期的几个法国交换生,我几乎没见过他们跟其他同学聊天,他们自己倒是有很多话说,聊个不停。我怀疑其他人看我们几个中国人也是这样,我们之间说中文欢声笑语,开始说英语就透露出尴尬,哈哈哈。
我还在一堂课上遇到六七个拉美交换生,他们之间有说不完的话,上课都一直在说话,老师后来忍不住提醒了他们,这大概是我来这儿见老师最严厉的一次,平时无论怎么样老师都不会管的,来不来,走不走,听不听老师都不管。那一次是真的太吵了,老师讲不下去了,才提醒了一次,然后分小组作业的时候,老师阴险了一把,把他们打散分在了不同的小组里,有点意思。不过那门课后来我没选,不知道后来还吵不吵了。然后这些拉美学生下课也是一起火速离开,没有跟其他学生聊天的意思。
再来说回欧洲,德国人是不抱团的,不是互相不对付,他们之间也是有说有笑,但是不像法国人那样粘在一起,或者说他们其实不怎么同时行动,也常常跟别的国家的同学一起玩儿。可能只是偶然,这几位德国人都很喜欢课堂发言,所以学习也是比较认真的,还有他们英语水平都非常好,大概是除了母语者以外,英语最好的几个人,有一位同学听他说话,我以为是澳大利亚人(他长相性格也有点澳洲人的样子),后来才知道也是德国人。对我来说,听德国人的英语是最容易的,因为他们语速没那么快,发音又比较清晰,好过母语人,因为母语人说话对我来说会有点儿太快了。
不过这几位德国人里只有一位主动跟小众国家(比如我们)的人说话,可能是因为他的性格本来就是要照顾在场每个人的那种,而且后来我发现那位同学对一切文化都比较感兴趣,他自己跑去印度住过一段时间,还因为伦理原因选择吃素,大概是比较“爱与和平”的人。
还有就是人数最多的意大利本国人,本地学生好像基本上是女生(本来我们专业就是女生多),她们完全不是人们想象的意大利人那么外放社牛的样子,很多甚至非常害羞,害羞的女孩儿只跟好朋友说话,也不跟其他意大利同学聊天,好朋友不在的话,才跟其他意大利女孩儿走在一起,但还是很少说话。
最社牛的,会跟所有国家的人说话的,还要看印巴还有中东同学了,他们真的是跟谁都可以聊几句,英语也很好,虽然口音对我们来说不像德国人那么容易理解,但是想必对欧美人来说理解他们的英语没什么问题。
既然已经开始说这么有争议的“种族观察”了,就再多说点感受,因为我们这个民族无论在文化背景,还是国际形势上来说都是比较特殊的,所以还是能感觉到一些差异的。对我们最好奇,并且已经在做一些了解的同学还是处在经济上升期的国家,这样描述也许不对,因为我也不知道他们那儿是不是在上升,毕竟全球经济都在开倒车。总之我遇到说看了很多中国的短视频,问我们是哪个城市的都是南亚中东的同学,看得出来至少是很想来旅游。也许跟社交媒体的推送机制有关系,这些短视频刚好在他们那里比较流行,但算法也是人在养的,所以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这样说可能有失偏颇,但很多所谓发达国家的人其实比我们想象地要保守。这当然是父权制社会的通病,要把什么都排个名,分个先后好坏,人们也就自然而然觉得要去更好的地方,然后这个“好”也是定义非常狭窄,很多时候都局限在“社会发达、经济领先”等方面。其实我个人也受了这样的影响,比如来意大利本不在我的计划里,这个失去了领先经济地位的老牌资本国家,好像也在文化上丧失了影响力,有点不上不下,以至于很少引起我的注意。但误打误撞,来了这里以后,我还是有了很多意外的发现,甚至我现在觉得,以后的我也许会觉得这段在这里的时光是很重要的人生阶段,会对我产生很多重要影响。
回到上一段开头的讨论,为一切都做个排名,只看更狭义的“更好”,这种想法消灭了很多人的好奇心,没有好奇就不会去看,去问,去了解。或者也许在我们的世界里,好奇心本来就是非常稀缺的东西。没有好奇心行不行?可能也没什么不行,只是我觉得有好奇心会了解到很多好玩儿的事物,为生活增加很多乐趣,当然没乐趣也能活,或者说乐趣在别处也完全可以。只是我个人越来越觉得,消解掉社会等级排序的影响,尝试把目光放在很多平时不会关注的文化和文明上,会产生更多的好奇心,获得很多更多令我感到惊奇的发现。比如最近听同学讲印度社会民族格局和冲突,我开始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很多好奇,复杂的地方一定隐藏着许多人性和社会的事实写照,一定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我没有了解过的文化、民族和国家,还有人,我就觉得可能至少这些是人间值得去了解和期待的事情吧。
有一天我在看文献的时候,我就想,其实关于我们的文化,世界上很多人都知道的太少了,连我们自己国家的人,地方和地方之间都有很多差异,互相也并不那么了解,更不要说是看不懂我们的文字的人,从来都是我们看传播很广的文字,反向来看,他们对我们的了解太少了,可是我们的文化里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他们真是没有福气,哈哈。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可能他们的世界更狭窄呢,也许我们无意中看到了更宽阔的视野也不一定,而在我们的视野之外,一定还有更多更宽广的世界,不局限在主流非主流的人类文明,不局限在动物世界,不局限在这个星球,这个星系。我们可以带着好奇心,慢慢去看,去观察,去发现。
© 本文版权归 Yuura Katsu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