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国演义》脑补《荷马史诗》
在读《荷马史诗》的时候,我总是不自觉地代入《三国演义》。如果这事情发生在中国会怎样的呢?试着脑补一下吧,我发现这种方式对于思考两种文化差异还是很有启发的。
我们且以第一卷“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例。故事讲的是,希腊盟军主帅阿伽门农因为自己战利品女奴被收回,心有不平,决定夺走阿喀琉斯的女奴作为补偿,阿喀琉斯一怒之下做出了退出战场的决定,拒绝再为希腊联军战斗。
想象一下这个故事如果发生在东方语境下呢?
当阿伽门农说要“亲自去阿喀琉斯的营帐里带走美颊的布里塞伊丝”时,肯定会有智谋之士站出来制止他。奥德修斯将是个不错的人选。他会这样说:“明公!不可以啊! 布里塞伊丝只是一个女奴,而阿喀琉斯却是有着万夫不挡之勇的猛将,明公为什么要为一个女奴而得罪自己的爱将呢? 我听说遥远的东方有个诸侯叫董卓,他因为与将军吕布争夺爱妾貂蝉而被杀死在受禅台。如今,明公非但不能夺走阿喀琉斯的爱妾,还应该多拿点珠宝出来犒赏他,他一定会感恩戴德、尽心尽力为您效力。等到特洛伊城破之日,有什么财宝和女人不是明公的呢?”阿伽门农一定会点头称是,并且拿出自己的女奴和黄金送给阿喀琉斯。
同样,当阿喀琉斯怒骂阿伽门农“你这个无耻的人!你贪得无厌、利欲熏心”,还要拔剑刺向阿伽门农的时候,雅典娜出来劝诫他。但在东方语境下,雅典娜就不是以神意来制止他了,她需要给他戴上一顶民族大义的大帽子。她会这么说:“将军,你怎么这么冲动呢?你对阿伽门农的恨只是私人恩怨,而我们现在面对的却是民族大义,将军的所作所为关系到我们阿开亚人百万大军的生死,将军怎么能够因私利而舍大义,置国家的安危于不顾呢?”阿喀琉斯听后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不已,说不定还背了荆条去找阿伽门农谢罪,含着热泪跪下来对阿伽门农说:“从今往后,我一定要结草衔环报答明公。”
就这样,阿伽门农和阿喀琉斯的私人恩怨很快就得到了化解。尽管化解了恩怨,但是阿喀琉斯内心仍有心结未曾解开,那就是对战争正义性的疑惑,正如史诗中他说的:“我来此参加战斗,并不是因为特洛伊枪手得罪了我,他们没有做过对不起我的事情,从未抢过我的牛马,从未踏过我那土地肥沃、人丁强壮的家乡弗西亚,我们之间隔着广阔的地域,峭壁高耸的山脉,呼啸的海洋。”看来,这时候还需要有人来消除他的顾虑。
那么,我们还是再请奥德修斯承担这一重任。他这样说道:“将军,你虽然是堂堂七尺男儿,怎么抱有妇人之仁呢?今天特洛伊奸人帕里斯能够抢走海伦,明天他也可以抢走将军的妻子儿女、夺取将军的土地。攻打特洛伊是上报社稷、下安黎民的千秋伟业,将军为什么要迟疑呢?我听说遥远的东方有个诸侯叫项羽,因为不肯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结果被刘邦围困在垓下,落得自刎而死。将军不在此时杀尽特洛伊人,难道要在将来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蹂躏自己的国土、凌辱自己的亲人吗?”
这番话不仅解了阿喀琉斯的心结,还激起他的愤怒。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阿喀琉斯,他拍案而起、拔出利剑,指着特洛伊城的方向大骂道:“我与特洛伊人势不两立!”
是不是很有意思?这就是阿喀琉斯的东方式愤怒。在这里,民族大义、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个人荣辱都是小儿科,至于神意,那更是奇奇怪怪、难以理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