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死盯着那个小洞
一周前,我爸突然尿血,当时已经是晚饭点,我当机立断,和我妈硬是带他晚上去挂了个急诊。医生查了尿常规和b超,结果显示双肾结石和前列腺增大。结石并不算大,医生开了点药,叮嘱多喝水,然后一周后复查。 其实起初看到那瓶带血的尿液时,我被吓得脸青,但很快就被麻木给盖过,转而变成行动。在当时的我潜意识里认为事情严重,所以我的各种防御系统容不得我去担惊受怕,而是直接采取措施阻断风险。等到做b超听到医生说是肾结石的时候,我们内心的石头,就因为找到了病因而落地,甚至开始轻视这件事。毕竟与我们基于浅薄的认知而产生的预期相比,肾结石是很好的一个结果了。 然而,回到家开始为虚惊一场而庆幸的我,一个手贱,搜索发现那些在说无痛尿血的大多是癌症的科普给吓到了,然后开始反刍每一个细节:症状、风险、医生检查的手段、检查与检验的每一个指标、医生的每一句话……我的思维开始混乱,那天晚上,一直在反复搜索“无痛尿血”“无痛尿血肾结石”。在微信、在丁香医生、在抖音、在微博,甚至还搜索了小红书。看科普,也看别人的情况。此后的一个星期,我就总是在反复搜索各种细节,甚至下载了知乎。已经把月底要面试的这件事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与前途相比,我爸的安危是至高无上的。在这一周里,我从担心风险,到明确处理方式,再到“漠视”风险,再到还无法完全放下心来。这样的路径,我太熟悉,以往的很多次主动的检查或是生病,无论是我的还是我爸的,我都经常重复这样的路径。特别是在几年前我很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反复跑医院的时候情况更严重。 概率与风险 我们常说“百度看病,癌症起步”。有一些症状对应的病因有很多,而常常里面原因最严重的就是肿瘤。所以每当我们在搜索病因的时候,对方把可能性一罗列,就会有癌症这一项。此外,当然也有一些不靠谱的医生在乱答,或是一些人发自己的检查结果确实就是癌症,所以就会引起恐慌。明白了这一点后,其实我就很少去百度看病了,有事都是直接往医院跑。 其实,直到前几天我才明白,医生下的病情诊断原因,都是基于检查检验的证据来做的判断,有时没有做进一步的检查,就是没办法说排除肿瘤的可能性,而没有做进一步的检查,有时就是因为目前所看到的证据可以在大概率上判断病因,而在选择做哪些检查时,医生要评估检查带来的风险、经济问题等。而病人对这些并不清楚,所以会根据自己捕捉的只言片语来怀疑医生的诊断,除了无知以外,其实也是对医生的不信任。 后来还去了丁香医生问诊,医生解释说“无痛血尿是癌症”这种说法一般是反复血尿,如果积极一点,可以去做个ct,但也可以先观察,等再次出现再去排查。我现在是比较接受这种做法的,但这对我来说就是“悬而未决”,我总是在追求确定性,无法面对风险。在一片混乱中,我弄清了自己担忧的问题:一是担心再次出现血尿,而自己无法接受这一结果;二是担心彩超看不到肿瘤而漏诊,存在风险。因为无法衡量无痛尿血这一症状下,结石引起的还是肿瘤引起的可能性大,所以我一直在反刍和找答案,而因为一切的科普都是基于概率的,且我爸只是做了初步的检查,所以没法找到答案。或者说,想要知道答案,实际上去进一步检查就好了,但是我又担心过度的检查,所以只能交由时间来告知,而等待是最最让人煎熬的。也许,哪怕连膀胱镜也查了,我可能也是在担心小概率事件。 他人与自己 除了查科普以外,我还在各个社交平台找“病友”,其实我也知道这是徒劳无功的,毕竟别人的情况如何与我爸一点关系也没有,但还是一直做无用功。这个过程有时候是缓解焦虑,有时候会觉得更加恐慌。能看到很多人说自己无痛尿血,甚至连病因都找不到的,也能看到有人说做了b超和ct都查不出原因结果做膀胱镜发现是癌症。时间就在这种徒劳无功中流逝了。但焦虑症也许就是这样,哪怕理性思考了,知道自己在做无意义的事情,但是因为焦虑值还是很高,总想着得去做点什么才能减轻风险。这样做不仅对现实没有帮助,反而助长了焦虑的情绪,一整天都沉浸在这样的氛围里,做不了其他的事情。 历史与现在 从读中学时期开始,我就一直信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的不安全感很强,总是在日子平淡安逸的时候提心吊胆,而正值找工作的时期,我就担心找到工作是由家人的健康换来的。但这样的想法是非常唯心的。但我有这样的担忧也是可以理解,有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毕竟这样的事情在我年轻的时候时不时会发生,哪怕是巧合,但也足以让我应激了。说到底,就是担心命运之手在无情操控。我还是个信马列的人吗? 不要盯着那个小洞看 随着自己“长大”,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我总是对生活抱着消极的态度,加上“东亚小孩”特有的年龄焦虑,以及我是个独生女,我总感觉生活只会变得越来越恐怖,好像马上就要肩负生老病死与很多的抉择。所以一旦揪着一个风险,无限放大,钻牛角尖,就会沉浸其中。尤其是与父母的健康相关的事情,我是一点风险也不想冒。鉴于现在天色已黑,我要去跑步了,所以仅草草写一些想法。实际上我爸跟那些没去做检查的人的区别是,他已经做了b超,至少排除了一些大的肿瘤,但每次在担心的时候,总是把他拉到一个未做过任何检查的未知状态。一旦一直盯着小洞看,只会越看越深,眼里就只会是风险。希望记录了思考后,能有一些进步,好好复习面试,不要再“搜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