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必须矫枉过正
有些事情必须矫枉过正
2025-05-12
上坟这个事,我希望,到我为止。再往下,若是哪天想爸爸妈妈了,想爷爷奶奶了,可以到墓前看看,买束花,自己说说话,没必要当仪式感,更没必要当任务。
有些任务会成为负担。
我一直跟儿子讲,要学会类比上海人、北京人,类比他们的年轻人,他们代表着中国最先进最前卫的思想与力量。
不是所有文化都应该传承。
要区分,是精华还是糟粕,若是糟粕,必须唾弃,封闭的文化里一定有陋习,但是他们自己觉察不到,老外看我们上坟肯定也不理解。
这些年,慢慢少了。根源是什么?受现代文明冲击。
大家可能会觉得,不烧纸不烧香不祭祖,那还算个人吗?爱的表达方式有N种。
我们的子孙后代,大概率会用鲜花代替烧纸,现在已经有所变迁了,我小时候是最粗糙的草纸,现在小卖部里卖的也少了,多卖元宝,未来就会卖花了。
形式不重要,初心很重要。
你可以什么都不带,只是安静地过去看看。
回来这些年,我感觉很深刻,一定要去大城市,因为地方越小,周围人群对你的消耗越大,他们对你的关注,对你的热情,对你的非议,都会左右你的情绪,例如生活在村里,情绪几乎全被外人掌握。有时候我都会感觉,是不是我有问题,为什么老是有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立春》里面他们都想往外跑?
因为没人关注你,没人议论你,别人也允许你做你自己,你爱咋着咋着,不被关注就是自由。
看看很多户外直播,不同地区,背景里面的人对主播是不一样的感受,有忙碌的,有毫不关心的,有不在乎的,当然也有舔着脸往上冲的……
每次上坟,我都能听到很多八卦,小的时候以为村里风平浪静,很美好,长大后才知道,一地鸡毛,性越匮乏的区域,奇葩事越多,甚至我们周围就有。
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没必要非按照传统样本。
你要主动跳出去,要给自己种心锚,节是穷人过的。
为什么现在很多变了,红白喜事也在变化,就是因为以前很多东西都是集资性质的,现在不一样了,节的味道一直也都在,只是哪些我们认为的主角不是我们了而已。
过年才穿新衣服,我一直认为禁放是好的,毕竟弊大于利,如果有机会可以在某些地方某些时间单独放,会更好。但放开,我是真的不太赞成。
小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放炮哪里烧起来了,现在少很多了。
有时候改变必须矫枉过正,毕竟如果有了口子,一切都难以执行,只有矫枉过正,才可以实施管理,习惯之后在调整就是了。
汉用秦,唐用隋,那么多好东西都是矫枉过正的结果,然后大家习惯了,只是不能一上来就矫枉过正,要有时间过渡。十年如果是发生在一开始,也是秦隋。

正文完:
今天是写日记的第4094天
已看电影推荐:《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匹诺曹》
台词:我在回忆我的一生呢!你活得很精彩!够精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