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岁月酿安康,十代匠心传家香
[开篇故事]
"爸,端午节就非得喝雄黄酒吗?"李媛划拉着手机屏幕,头也不抬地问。她的手指停顿在某篇科普文章上,标题赫然写着《雄黄含砷,当心中毒》。院子里的蝉鸣突然刺耳起来,老李正在擦拭的青瓷酒盅映出他紧锁的眉头。
这场景像极二十年前:扎着羊角辫的小媛踮脚够桌上的酒坛,被爷爷用艾草杆轻敲手背。"这是大人的酒",老人边说边往她额间点朱砂。如今青石板院子变成了电梯楼房,搪瓷酒坛换成了透亮的玻璃瓶,独独这端午饮雄黄酒的规矩,像老家门楣上褪色的春联,在新时代的风里飘摇不定。
[一盏温酒话家常]
端午前夜,老李特意把女儿叫到阳台。月光如水漫过玻璃酒瓶,52度的清香型酒液泛着琥珀光泽。"这是咱荆门特产的草本雄黄酒,跟老方子不一样。"他拧开瓶盖,杜仲雄花混合黄精的草木香温柔漫出,既没有矿物雄黄刺鼻的硫磺味,也不似艾草浓烈呛人。
李媛凑近细看瓶身标签:"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识下,印着"荆门传统草本酒酿制技艺"。老李取出泛黄的家谱,指着其中一页:"道光年间,李氏先祖为避矿物雄黄毒性,改以杜仲雄花入酒,这手艺传到我这辈,整十代了。"窗台薄荷盆栽在夜风里沙沙作响,像是回应着千年时光的絮语。
[千年匠心藏壶中]
荆门自古便是"百草之城",《荆楚岁时记》载端午节"采百药,制酒浆"。非遗传承人们遵循古法:清明前采撷杜仲雄花,需待朝露未晞时摘下茸毛初展的嫩蕊;黄精则取五年以上根茎,九蒸九晒褪尽苦涩。配以陈年清香型基酒,在陶瓮中封存百日,待草木精华与酒液浑然交融。
老李温酒时总要念叨:"杜仲补肝肾,黄精润肺脾,这是古人顺应天时的养生智慧。"酒过三巡,他总爱说起童年趣事——祖父蘸酒在他手心写"王"字,说能借百草灵气驱五毒;母亲用酒液擦拭竹席,淡淡酒香能伴整夏安眠。这些带着体温的记忆,比任何科学检测报告更令人信服。
[尾声]
今年端午,李媛主动备好了冰镇杨梅和五香卤牛肉。"爸,您说这酒配腌笃鲜会不会太腻?"她擦拭着玻璃瓶身,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翻出手机相册:"这是我们在非遗馆拍的传统酿制流程,发家族群里大伯二姑肯定爱看。"窗外传来龙舟竞渡的鼓点,老李笑着斟满两盏酒,杯中映出两代人舒展的眉眼。
后来李媛在朋友圈写道:"原来真正的传家宝,是把危险变成守护,让古老智慧在玻璃瓶中继续生长。"配图是那瓶见证十代人光阴的草本雄黄酒,瓶身上的非遗标识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恰似楚地绵延千年的文化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