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拆分,溯源字根一义(義)

甲骨文“义”
文字拆分,溯源字根一义(義)
義=羊+我
原始本义: 甲骨文“义”(義)由 “羊”与“我”组成,上部的“羊”并非单纯指代动物,而是蕴含太极思想中的宇宙生成逻辑。中间一竖象征“道生一”,两侧分叉为阴阳两极(“一生二”),三横则对应“三生万物”。这种结构被解读为对自然规律与宇宙秩序的抽象表达。羊也是代表善良,祥瑞;下部的“我”在甲骨文中为三锋戈形,象征兵器,但其字形被赋予天地人三才的哲学内涵——戈的三岔分别代表天、地、人,握杆则象征三者统一于“一”,体现“天人合一”的伦理核心。
文化内涵的多维度:自然与人文的统一:《周易·系辞》提出“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将自然纹路(如龟甲裂纹)与人类伦理统一于“义”,形成“天文”与“人文”互文的宇宙观。社会功能的转型:商代“义”体现生存竞争的实用主义,而周代通过“礼义”制度化,转化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如《白虎通义》强调“义者,正也”,成为法律与道德的融合体。
启示总结:甲骨文“义”的字根溯源揭示了中华文明从生存竞争到伦理建构的深层逻辑:周代通过祭祀与礼法将其升华为社会规范,儒家进一步赋予其道德哲学内涵;作为汉字系统的伦理基因,“义”的演变既是文字史的缩影,更是中华文化对正当性与和谐共生的永恒追求。
-师承纪贤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