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忘记自己当妈了...

作者:摇铃铛
“母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曾长达十个月,和你共享心跳的人。”
01
又是一年母亲节,我也步入做妈妈的第六个年头。

但我依然经常忘记,“我已经是个妈妈”这件事。
对一个心理年龄至今停留在青春期的女人来说,
接受自己新的身份并不容易——我还是个孩子,怎么就有了孩子?
是,以前晚上十点,我可以心血来潮出门宵夜,也能在电脑前奋笔疾书。
要么打开投影,看一部电影,浅酌一杯红酒。

现在这个点,我怀里总是搂着娃,听他滔滔不绝讲述今天在幼儿园又被谁揍了。
顺便卑微乞求他今晚能不能早点睡,好让我快一些从他脖子下面抽出早已压得没知觉的手臂。
但我从来没觉得,我是他妈。
以及在这个身份下,我必须得如何如何,然后用我的付出,绑架他必须也得怎么样。
更强烈的身份认同是,我是他的养育者。

在生下他之后,我们就自动签订下无纸合同,在他独立之前,为他的灵魂和身体提供暂时的庇护所。
在这个前提下,我愿意给他基本规则范围外,最大的自由——
我有我的朋友、我的爱好,我喜欢的衣服,我爱吃的食物,我的人生;他也有他的。
作为“房东”,一部分时间,我会为“租客”约法三章。
大部分时间,我不干涉他的选择。
这反而造就了我和他之间相对舒服的相处模式。
他没有因为小小的自我意识被压迫,过早生长出叛逆;我也没有因为“我”被蚕食,积累出四处发散的怨气。

02
总有人问我,做妈妈以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幸福和辛苦,当然一体两面。
此外,还要努力适应,生活因为多了一个小孩,而变得拥挤不堪。
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拥挤,人总有emo的时候吧。
你躲厕所里打开水龙头,正想借着流水声放声大哭一场,还在酝酿情绪,磨砂玻璃上印出一个模糊的小脑袋,伴随疯狂的捶门声:
妈妈,妈妈。快出来陪我玩啊!

我也不懂。怎么生个孩子,连抑郁都没空了?
也不乏不合时宜的贴心。
我说我心情不好,跟朋友吵架了,今晚你能不能自己睡?
他听话地盖上被子,关上灯,在我准备起身离开房间之前,补上一句:
妈妈,你跟朋友为什么吵架?肯定是你抢了ta的玩具。
可是孩子,我该怎么告诉你,大人的世界不是只有零食和玩具?
成年人之间的疏远,也不是今天你打了我,明天我骂了你,后天我俩还能双双失忆,手勾着手继续甜蜜蜜。
不过,不是他提醒,我都差点忘了。
曾经从我的双眼望出去,世界也是如此简单的运行。

03
母亲伟大吗?不能一概而论。
但天生亲密是无疑的。
毕竟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曾长达十个月,和你共享心跳的人”。
所以孩子长大后,和父母关系不好,多数情况下,该反省的该是家长。
毕竟先天基因也是来自你,后天教育也是来自你。
不被善待这件事,怎么才能怪到小孩头上?
说到这里,分享铃铛最近在读的三本关于母亲的书,推荐大家一看。
刚好应母亲节的景——
第一本是韩国女作家崔恩荣的《明亮的夜晚》。

讲述31岁的“我”和丈夫离婚后,独自来到海边小城熙岭,在那和多年未见的祖母相见。
通过曾祖母、祖母、母亲和我,四代女性的故事,探讨东亚女性“相爱相杀”的母女关系。
第二本是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一个女人的故事》

是失智的母亲死后,作者本人写的一本自传体小说。
她的母亲一生体面,却在晚年陷入混沌,丧失自尊。
直到这时,“我”才后知后觉感受到母爱。
第三本,日本女作家菅野久美子的《抛弃母亲》。

这本笔触有点残忍,尤其是前面部分描写母亲对女儿实施家暴的场面。
之所以推荐这本,是给所有父母敲响警钟,比起父母对孩子的爱,小孩对父母的爱才是与生俱来,且毫无要求。
父母要珍惜这份爱意,而不是凭着他们的“健忘”去践踏它。
不多剧透,最后祝全天下的妈妈们节日快乐。
如同你们的努力和荣耀一般,不止在今天!

作者简介: 摇铃铛,长沙射手女,野生情感作家。 新书《姑娘,你活的太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