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点儿,即使在骗我! ——读胡里奥·科塔萨尔《文学课》(三)
“《跳房子》的意图是尽可能地消除阅读中的被动性。”它希望我们成为同谋者。为了做到这一点,科塔萨尔的做法是:“一方面是质疑现实,另一方面是质疑语言,然后是第三点,赋予读者阅读此书的极大灵活性。”
三个层次赋予了读者两种看待这部小说的方式。“积极方面在于,我试着探索人物的存在性体验并推至极致,他面对现实,面对生活,不接受它得以呈现的既定模样,用法国人经常提到的说法就是,他不接受它的‘卖相’。他不接受任何既定的事物,不管是词语、物品,还是生命存在,他都会在做出选择之前,在继续行进之前,细致地观察它们,掂量它们。这本书的消极一面在于,它让人们开始质疑一切,整本书提出了无数问题,但没有给出任何解答;它之所以没有给出解答,是因为作者觉得自己无力解答,他觉得自己善于提问,但并不善于解答。而且,作者也莫名地认为,提问这件事本身对读者来说是有价值的,它给读者提供了必要的选项,好让他们寻找答案。”
科塔萨尔对此的解释无疑暗合了尼采有关道德和真理的哲学。在尼采的意义上,不接受事物或存在“得以呈现的既定模样”和“质疑一切”都具有同等的积极性。有关道德,无论是雅典的道德、犹太的道德,还是基督教的或无神论的道德,固守一端才是放弃了真正的道德。后者要求的是站在善恶的彼岸,在拷问道德的前提之后才做取舍。我们质疑它并非要消灭道德,要消灭的是僵死的、被当作教条的道德,如此这般的时候,人就是奴隶的而非主人的存在。有关真理,它的核心是真理的价值问题,其价值就是“真理等于真理的意志”,否则真理就与我们无关。
我们从科塔萨尔和尼采那里获得的是近似于康德的眼光,对于生活、存在,我们“观察它们,掂量它们”,绝不相信特别是权力极力想要我们相信的东西,而且还会说出一句连自己都不会相信的话——“用心点儿,即使在骗我!”——权且当成一种面对权力若有若无的反讽。我们的“怀疑一切”不会堕落为极端的虚无主义,因为理性赋予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勇气;我们只是尽力用“本体”的眼光看待世界“现象”,在《跳房子》无尽的问题中寻找世界的线索,尽管有可能找不到一个答案,但总在耗尽心力、疲惫却坚强地寻找答案。

科塔萨尔强烈地、同等程度地告诫写作者和读者:文学的意义根本地在于问题。“我一直认为,文学的意义并不在于解答问题——那是科学和哲学的特定任务——而是提出问题,促使人思索,让智力与感官能从新的角度感受现实。但这类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它们还证实了一种缺失,一种填补精神和心理空缺的渴望。很多时候,深刻地体会问题、顺着问题为我们开辟的道路热切地向前走,比找到答案更加重要。从这个角度看,当下的拉美文学处于我们记忆当中最富质疑精神的阶段⋯⋯”
正是这点赋予了拉美文学独特而经久不衰的魅力,不用提博尔赫斯小说中的刀疤、小径分岔的花园、无尽头图书馆和无名的清朝官员,只要想一下何塞·埃米利奥·帕切科令人震惊的《暗中之物》《快乐法则》或者《沙漠中的战斗》就足够了,腐朽和暴力在后者冷峻的语调下,竟然成了陪衬品,仿佛温情、友谊和爱意真的在世界当中赢得了尊严。这种诡谬之感让我们欲罢不能,就像科塔萨尔所说:“阅读拉美作品几乎总是意味着踏入充满内在焦虑、期望,有时,在面对大量显而易见或不言而喻的问题时,也充满着沮丧的世界。一切都扑面而来,于是我们常常想要穿越到书本纸页的另一边,想要更接近作者试图告诉或呈现给我们的东西。”
“就是在这里,一种全新的理念,或者说一种全新的现实感,在文学领域打开了局面,不管是对作者而言还是对读者而言都是如此,最终,两者变成文字这面镜子里映射出的同一个镜像,建成了沟通两边的美妙而无尽的桥梁。文学和现实、作品与其写作背景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和深入。这带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文学作品在不丧失文化特性和游戏性的前提下,以不断增强的责任感加入到我们民族的地缘政治进程中。换言之,如果说其他时期的文学就像是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放的假期,那么在今天的拉丁美洲,文学便成了一种探索现实、思索因由的直接方式,来质询我们身边事情发生的原因;而当我们因为环境或者某些消极元素停滞不前的时候,文学常常能帮助我们找到继续前进的道路。”

事实上,作家谈论的不是拉丁美洲的文学、理念或现实感,他谈论的是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阿根廷的现实也是中国的现实。作家在本书中教导给写作者的莫如说就是:在任何一种时代,写作者都是负有特殊使命的人群。尤其在晦暗、激荡、混沌抑或猥琐的时代,写作者与其说被禁忌、剥削、压迫所限制,不如说他被赋予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越压迫,越挣扎,越体现生命的本真与顽强。仿佛骇浪滔天的海面之下,狂喜的鲨鱼、海豚和金枪鱼左突右撞、上下翻滚。不是因为获得了更多的氧气,发现了更多的食物,而是欢呼——只有在彼时彼刻,生命的全部能量获得了解放,获得了彰显自身的机会,生命高歌不已,传到了即使光速也需要二十万年才能到达的银河系边缘,那里呼应着生命之意义的最终答案。
评价:4星
(本文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对本稿件的异议或投诉请联系26071432@qq.com。)
微信号****|琴弦在雾中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