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自我突围》
我就是超喜欢施一公,他体现了我心目中理想知识分子的一切,另一个是钱学森。 这就是我为什么突然停下我的经典阅读系列,突然穿插一本其他书的原因。 我要是年轻20岁,我就以西湖大学为目标。
《自我突围》 施一公 34个笔记 饶毅其人其事 饶毅总是用相对平稳的语调说出他信奉的、不是人云亦云的观点。 我们为什么上大学 学做一个健全的、有自信的、尊重别人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大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这样的人。关于大学的作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帮你树立社会价值观、人生观。 “起跑线”重要吗? 真正掉队的是饱受父母和老师质疑的孩子,他们会在心底里失去自信,从而很难抓住机会。 在没有父母师长鼓励督促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内驱力尤为重要。 任何一个年代都有独属于那个年代的机遇与挑战 试答钱学森之问 中国的应试教育保证了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训练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做诚实的学问,做正直的人 在大刀阔斧进行创新实验的初期,对每一步实验的设计当然要尽量仔细,但一旦按计划开始,对中间步骤的实验结果就不必追求完美,而是应该义无反顾地把实验一步步推到终点,看看可否得到大致与假设相符的总体结果。如果大体上相符,你才应该回过头去仔细改进每一步的实验设计。如果大体不符,而总体实验设计和操作都没有错误,那你的假设很可能是有大问题的。这样一个来自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在每一天的实验中都会用到。 只要一个实验还能往前走,就一定要做到终点,尽量看到每一步的结果,之后需要回头看时,再逐一解决中间遇到的问题。 他的回答让我非常意外,大意是他只读与研究兴趣有直接关系的论文,并且只有在写论文时才会大量阅读。 他回答说:“我的时间有限,每天只有10个小时左右在实验室。权衡利弊之后,我只能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如解析结构、分析结构、与学生讨论课题、写文章。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我只能少读文章、少听讲座了。” 无论是阅读科研文献还是听学术讲座,都是为了借鉴相关经验,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科研课题。 尼古拉阻止了我,他皱着眉头问我:“告诉我,你为什么要搞明白实验为何失败?”我觉得这个问题太没道理,便理直气壮地回答道:“我得分析明白哪里错了才能保证下一次可以成功。”尼古拉马上评论道:“不需要。你真正要做的是把实验重复一遍,但愿下次可以做成。与其花大把时间搞清楚一个实验为何失败,不如先重复一遍。面对一个失败了的复杂实验,最好的办法就是认认真真重新做一次。”后来,尼古拉又把他的观点升华:是否需要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一个哲学决定。找到每一个不完美的实验结果的原因,未必是最佳做法。 只有那些关键的、不找到失败原因就无法前行的实验,才需要刨根问底。 鼓励学生“唱反调” 有个性的学生做研究的潜力较大,而八面玲珑的学生尽管讨人喜欢,却常常在研究上坚持不下去。 科技创新需要责任和勇气 过去几十年,这些坚信实业创造价值、努力造福人类的企业,坚持前沿科技创新,坚持研发主导,在封锁和逆境中艰苦前行,实属不易。 中美两国科学之我见 《美国科学在衰退吗?》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人才招聘过程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一流的人才招揽一流的人才,二流的人才招揽三流乃至四流的人才。 世界一流大学与中国全面崛起 1876年,银行家霍普金斯资助创办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成为美国第一个德国模式的研究型大学,从而大大促进了美国乃至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研究型大学的推广。 1890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资助创办了芝加哥大学,不仅做出了诸如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这样的重要科学成果,而且在经济学界发展出影响世界经济的理论,领导世界潮流,使得同一个系有多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891年,铁路大王斯坦福创立了斯坦福大学,不仅在多个学科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且是建立现代电子业主要基地硅谷、创立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主要力量之一。 1900年,钢铁大王卡内基成立了工学院,是国际计算机科学最为领先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前身。 如果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一个国家的精英人才就会有相当部分是由国外大学培养出来的。其中一些人的内心可能存在学生心态,当学生和老师坐在同一个谈判桌上时,认为双方完全平等是很难做到的,导致其无法充满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 所有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队伍,二是有一套支持教授队伍培养人才、进行尖端科学研究的体制及政策(即所谓软环境)。 由于当今历史时期的特殊情况及我国海外人才的储备,我国有可能用20至30年的时间走完美国高等教育100年的崛起历程。 从大多数情况来看,我国正教授的平均水平尚未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助理教授的水平。这个基本格局就决定了美国大学的年轻教授的专业起点远高于国内大学的同行。 教育改革的支点:高校自主权 自动矮化或被迫拔高。 上级教育部门对下级的微观管理,反映了一种不信任,也就使得下级不能成熟。其社会效果是全社会的相对幼稚化。行政管理机构不充分发挥学校的自主性,学校不充分发挥老师的自主性,老师也就不能尽可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论中国核心竞争力:人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西湖已至,未来可期 西湖大学在2018年10月20日正式扬帆起航! 西湖大学遵循“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借鉴国际化的做法 人才队伍初具规模,聚拢了200余位世界级科学家,其中90%以上直接从海外引进,师生员工总数接近3 000人 人生选择从未后悔 我们因为做小而精的大学,机制相对灵活。虽然有规定,比如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进来后6年,要对他进行评估,不好的要离开。但实际操作的时候,如果他能说服我们,他正在研究一项世界重大前沿课题,而且已经有了一定进展,我们会很实事求是地评估。如果通过学术委员会的评估,他确实是在“坐冷板凳”,全力以赴地探索,他一定会得到时间的延长。 后记 但求真实 这本书的所有版税将直接捐赠给西湖教育基金会
银鞍白马度春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321 《堂吉诃德》 (2人喜欢)
- 320 《双城记》 (1人喜欢)
- 319 《巴黎圣母院》
- 318 《嘉莉妹妹》 (1人喜欢)
- 317 《虹》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