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医堂养生保健:强骨之道,首在强肾健脾畅气血
骨骼是人体“顶梁柱”,支撑身体、保护脏腑、参与运动。但许多人将强骨等同于补钙,却忽视了中医“肾主骨、脾主肌肉、气血濡养筋骨”的核心理念。谷医堂中医专家指出:骨骼健康需以肾精为根、脾气为基、气血为脉,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肾精充盈,骨骼方得“先天之养”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精是骨骼生长、发育、修复的“原动力”。肾精不足者,易出现骨质疏松、腰膝酸软、骨折难愈等问题。食养固本
黑色入肾,常食黑芝麻(九蒸九晒更佳)、黑豆(醋泡助吸收)、桑葚(鲜果或干品)补益肾精。
骨汤为“血肉有情之品”,羊脊骨(配杜仲、枸杞)、猪尾骨(配核桃、山药)炖汤,以形补形。
经络激活
每日晨起叩齿36次(上下牙轻叩),刺激肾经;睡前搓腰眼(双手搓热后按揉命门穴区域),温补肾阳。
艾灸关元穴(脐下3寸)、太溪穴(内踝尖后凹陷),每次10分钟,每周2-3次,补益先天之本。
二、脾胃强健,肌肉骨骼得“后天之润”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肌肉依附骨骼而生,肌肉丰盈则骨骼稳固。若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肌肉失养则骨骼失护,易致骨质疏松伴肌肉萎缩。饮食调摄:
主食选粳米(补中益气)、小米(健脾和胃),搭配山药(补脾肺肾)、茯苓(利湿健脾)煮粥。
肉食以牛肉(补脾胃、益气血)、鲫鱼(健脾利湿)为主,忌生冷寒凉损伤脾阳。
运动生阳:
每日“金鸡独立”1分钟(闭目单腿站立),激发脾土之气;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疏通脾胃经脉。
餐后半小时摩腹(顺时针轻揉100圈),促进消化,助气血化生。
三、气血畅达,筋骨关节通“活络之效”
气血是骨骼的“润滑剂”与“修复剂”。气血瘀滞者,易出现关节僵硬、骨刺增生、骨折愈合缓慢;气血亏虚者,则骨痛绵绵、筋脉拘挛。药食同源:
气血瘀滞者:用田七(3g)炖鸡、丹参(5g)泡茶,活血通络;关节冷痛者加桂枝(3g)温经散寒。
气血不足者:黄芪(10g)当归(3g)炖乌鸡、桂圆(5颗)红枣茶,补气生血。
动静结合:
晨起“五禽戏”虎扑(伸展腰背)、鹿奔(松腰沉胯),疏通督脉;睡前“摇篮操”(平躺屈膝摇摆),放松腰骶。
艾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血海穴(髌骨内上缘2寸),引血下行,濡养筋骨。
强骨三忌,远离伤骨陷阱
忌盲目补钙:过量摄入钙剂可能引发肾结石,需搭配维生素D(日晒15分钟/日)与维生素K2(纳豆、奶酪)促进吸收。
忌过度节食:蛋白质摄入不足(每日需1g/kg体重)导致肌肉流失,加速骨量丢失。
忌久坐少动:骨骼需“应力刺激”维持强度,建议每日快走30分钟或负重训练(如提踵、弹力带抗阻)。
谷医堂中医强调:强骨非一日之功,需肾、脾、气血同调。若出现不明原因骨痛、身高缩短超3cm、轻微外伤即骨折,需及时就医,结合骨密度检测与中医体质辨识,制定个性化调养方案。顺时而养,强肾健脾畅气血,方能筑牢骨骼“根基”,安享筋骨强健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