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老刘讲《大学》——第四章(一)
【016】老刘讲《大学》——第四章(一)
原创 刘长志 刘长志 2025年03月31日 20:49 辽宁

《大学》第四章

一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谛[dì音地]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本章引用《尚书》中的内容来进一步解释“明明德”。其中涉及到几个典故,要先说清楚,以帮助理解经文。“克明德”出自《尚书·周书·康诰》,背后的典故是“三监之乱”。周文王与太姒[sì音四]生有十子,依次是长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郕[chéng音成]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载。伯邑考早逝,周文王死后由次子姬发顺位继任其位。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年),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周朝政权,史称西周。周武王分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把管地分封给三弟管叔鲜,建立管国,居住管城;把蔡地分封给五弟蔡叔度,建立蔡国,居住上蔡 (今河南省上蔡县)。同时将商朝的遗民封给商纣王(帝辛)之子武庚(禄父),与诸侯同等地位。周武王因为武庚还没有心悦诚服,恐其有异心,便让蔡叔度和管叔鲜、霍叔处辅佐、监督武庚,一起治理商朝遗民。周朝初定天下,周武王去世,太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周成王年幼不能独立处理政务,由周公旦当国摄政,代行周成王之职,处理国家大事。蔡叔度和管叔鲜、霍叔处怀疑周公旦要篡夺王位,于周成王二年(前1041年),三人扶持武庚一起叛乱。周成王四年(前1039年),周公旦以周成王的名义东征叛军,并最终取得胜利,诛杀武庚和管叔鲜,将蔡叔度流放到郭邻,蔡叔度最终死在流放之地。康叔封参与平定叛乱,因功改封于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成为卫国第一任国君。康叔封赴任时,其兄周公旦以周武王的名义作《康诰 [gào音告]》、《酒诰》、《梓[zǐ音紫]材》,作为康叔封治国法则。周成王年长后,鉴于康叔封治国有方,卓越政绩,提拔他担任西周司寇之职,掌管刑狱、诉讼等事务。《康诰》的主旨是戒以德刑,此处引用的目的是进一步说明“意诚则能明己之德”的道理。“克”是“能”;“克明德”即能明明德。联系《康诰》上下文,“克明德”的意思是:“人的德是与生俱来的,但因为后天的私欲遮蔽,以致昏昧不明;周文王能复其本体,让与生俱来的‘明德’得以昌明,心无一毫昏昧,所以成为一代圣王。”“顾谛天之明命”出自《尚书·商书·太甲》,背后的典故是“太甲被逐”。商汤建立商朝后,在位十三年便去世了。本应由他的长子太丁即位,可是太丁比父亲死得还早,因此就由太丁的弟弟外丙继位。外丙在位三年也去世了,他的弟弟仲壬[rén音人]继位。仲壬在位四年也死了。这时候由开国元老伊尹作主,由太丁之子太甲继位。太甲执政三年后开始恣意妄为,不听伊尹的规劝,以暴虐的手段对付老百姓,百姓们怨声载道。伊尹对太甲一再规劝,但太甲屡教不改,伊尹就把他赶下台,放逐到商汤的坟墓所在地桐宫(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在太甲被放逐期间,伊尹见朝中无主,就自己执政,管理国家。太甲被放逐到了桐宫,与祖父商汤的坟墓朝夕相伴,以此教育太甲改过自新,太甲反思三年,幡然悔悟,决心痛改前非。伊尹对太甲的悔过自新非常十分高兴,于是亲自带着文武大臣把太甲接回都城亳[bó音帛](今河南省商丘市),严肃而郑重地归政于太甲。商朝在太甲的治理下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顾”是“常常地看着”,即经常关注于此;“谛”是“此”;“天之明命”即“上天赋予的当然之理”,也可以理解成“天命之谓性”的“天命”。“顾谛天之明命。”是伊尹作书给太甲说:“人人都具备上天赋予的当然之理,这就是‘明德’,如果放任私欲由着性子,就会失去自己本来所具备的‘明德’。商汤之所以成为一代圣王,是因为他能够时时存养本心,无一刻懈怠。”帝典指《尚书》中的《尧典》、《舜典》篇。“克”是“能”;“峻”的本义是“高”,在此处引申义是“大”。“克明峻德”的意思是:“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大德,只是被后天私欲遮蔽而狭小了,尧帝之所以成为一代圣王,是因为他能光明己德,并把己德扩充广大到天下万邦。”《尚书·尧典》原文是:“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克明俊德”是“明明德”的范畴;“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是“亲民”的范畴。这句的大意是说,尧帝能修己明德,随着明明德的扩充广大,先是“修己安家人”扩充到亲爱九族,这是“齐家”的范畴;再“修己以安百姓”,即从九族到邦国内的百姓,这是“治国”的范畴;最终“修己以安天下”,即把明明德扩充到天下万邦,这是“平天下”的范畴。《尚书》的这三处引文中,虽然用词不同,但“德”、“明命”、“峻德”这三者都是指《大学》首章之“明德”;而“克明”、“顾谛”、“克明”这三者都是指《大学》首章之“明明德”。“皆自明也”是总结前面的引述《尚书》之文,即“都是自明己德”。“明明德”必先诚其意,第二章详细阐述诚意,人必须经由“毋自欺”的诚意,才能明己之明德。

刘长志
儒学学者、阳明心学践行者
我知道你手一滑
就关注了


刘长志
正本清源,吾辈本分!
钟意作者
国学161四书五经57大学20国学 · 目录上一篇【014】《老刘讲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八)(下)下一篇【014】《老刘讲中庸》——第八章阅读 76
留言
都在搜:古籍《大学》全文及译文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