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的精灵(48)|| 手术室里的涅槃之路:在器械叮当声中重生
我选择坚强地活下来,眼泪早已干涸,再也不会轻易落泪。痛苦被我深埋心底,脸上挂着如铁板般冷峻的表情,难见丝毫笑意。我告诉自己,别再想那些了,投入工作吧,因为上班工作才是治愈伤痛的良药。

经历剧痛后的我,成了科室里最沉默寡言的人。同事们在我面前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生怕刺激到我。但这份小心翼翼里,藏着的是深深的关切,我内心满是感激,永远忘不了科室的老师和朋友们曾陪我在夜晚的街道上一圈又一圈地走着,耐心地开导、劝慰我。我暗暗发誓,今生今世,只要他们有需要,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定当全力报答。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内科病房,因为我清楚,药物治不好我的心病。在孤独中,我痛定思痛,将苦痛一点点咀嚼、咽下。过去的事,再想又有什么用呢?是时候重新开始了!我要像凤凰涅槃一般,以全新的姿态重返手术台。我们的手术室与各个手术科室联系紧密。尤其是那位人缘极佳、沟通能力超强,被大家称为“半部天书”的老主任,他与大外科、五官科、妇产科的医护人员,甚至全院各级领导、男女老少都相处融洽。因此,我们每天的工作都在和谐、温暖的大家庭氛围中展开。每天上班,老主任总是第一个到科室。他一进门,大家便陆续在办公室随意坐下,从国际国内大事到家长里短、旧闻新闻,交流就此开始。等人快到齐了,老主任便开始压轴发言:传达医院会议精神,讲解当天手术的特殊情况和注意事项,随后大家自由发言。讨论中,有争论也有高度一致的评论和结论。早会结束,大家便各就各位,投入到工作中。

通常情况下,每台手术需要配备一个麻醉师和两个护士,但手术室的人员配置一直无法达标,麻醉师和护士总是不够用,手术台数量与住院手术病人数量也不匹配。有时,一个麻醉师要穿梭于几个手术间进行麻醉,术中还得随时观察手术进展,帮忙做些巡回护士的工作;一个巡回护士往往要负责好几台手术,在几个手术间和辅助房间来回奔波,随时满足手术台上的物品需求。而洗手护士一旦就位,就得规规矩矩地站在手术者身旁,专注配合一台手术。在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们就像在无影灯下舞动的精灵,为了一台手术,要灵活、默契地与整个手术团队配合。虽然有专业的手术室护理常规,但要是完全照本宣科,可就落伍了。就拿急腹症手术来说,常规的剖腹手术器械包括大小刀柄各一、若干血管钳、剪刀、针持、拉勾、吸引器头等。可这些器械,每种都有大小、长短不同的规格,摆满了好几个大橱柜,即便如此,还经常不够用。当时,我们的基本器械种类和数量严重不足,有时甚至影响手术的正常开展。单说刀柄,就有3#、7#、3L#等普通刀柄;血管钳种类繁多,有蚊式钳,以及14cm、16cm、18cm……34cm、38cm等不同长度的血管钳,还有主动脉夹钳、脾蒂钳、肾蒂钳、密克斯托氏钳(密氏钳)、心耳钳、艾利斯钳等;剪刀有眼科剪刀、组织剪、线剪、咬骨剪、解剖剪刀等,且分长短,从0.6cm到3 - 40cm不等;拉勾更是名堂多多,有眼睑自动拉勾、皮拉勾(又称甲状腺拉勾)、腹腔拉勾、膀胱腹腔拉勾、阑尾拉勾、双头拉勾、大S拉勾、小S拉勾、腹腔自动拉勾、胸腔自动拉勾等;吸引器头有长有短、有弯有直。此外,还有各种缝合线,当时手术室还需要专人缠线,分轴线和板线,有“0”#、“1”#、“4”#、“7”#、“10”#等型号,以及可吸收羊肠线的“0”#、“3”#。器械规格如此繁杂,该如何准备?若没有长时间的工作积累,不细心观察,很难把手术配合得尽善尽美。当时,由于器械数量有限,再加上机械照搬专业工具书的明细配置,导致一个手术器械包看似庞大,实际能用的却不多,手术操作起来十分不顺手。

而一名优秀的器械护士,能够迅速根据病人的身高体型、手术部位,以及主刀医生的个人习惯和技术水平,将众多手术器械摆放得井井有条,对先要用什么、后要用什么,需要多少数量都了然于胸。术中,她们紧紧站在主刀医生身旁,以仅次于主刀的视野,在第一时间拿到所需器械。当主刀医生伸手时,能以最佳节奏,或双手一接一递,或双手同递,让器械以清脆的“啪”声落在医生掌中。所有的配合都要以熟悉手术步骤为基础,每个动作都要快半拍。术中医护之间无需言语交流,一切都默契十足,让手术如行云流水般顺利进行。手术结束后,洗手护士的手术车早已收拾得干净整洁,物品清点无误,还会协助包扎刀口,这便是手术室优秀护士的标准。我在工作中不断磨砺自己,用满满的工作填满精神世界,以此忘却伤痛。每当感觉自己要分心,我就赶紧摇摇头,将自己拉回现实。这个“独家秘方”,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作者简介:孙瑞冬,一名曾经执着的手术室护士长。

本文为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注来源。
投稿:sdlyjibenchen@163.com
业务及法务联系:李艳 13969908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