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患者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中医视肌营养不良为 “痿证”,多因脾胃虚弱、肝肾不足,致使筋骨肌肉失养。运动对患者康复意义重大,不过需注意诸多细节,才能达到调和气血、濡养肌肉的目的,避免损伤。
运动强度务必适度。患者本就肌肉无力,过度运动易损耗正气,加重肌肉疲劳与损伤。依据中医 “劳则气耗” 理论,过量运动使气血消耗加剧,反而不利于病情。患者应从低强度运动起步,如每日进行 15 - 20 分钟的八段锦或太极拳练习,随着身体适应,再逐步增加时长与强度,以运动后稍有疲惫感、次日能恢复为宜。

运动时间与环境同样关键。晨起阳气初升,适合进行舒缓运动,助于激发体内阳气;傍晚则可选择散步,促进气血流通。避免在天气寒冷、潮湿或炎热时运动,中医认为寒邪易伤阳气,湿邪困脾,热邪耗气,均可能加重病情。运动场所应选择空气清新、地面平坦之处,减少跌倒风险。
此外,运动前后的调护不容忽视。运动前适当热身,如活动关节、拉伸肌肉,可避免运动损伤;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食用红枣、山药等健脾益胃的食物,帮助恢复气血。同时,结合中医推拿、艾灸等外治法,在运动后对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调理,能更好地增强运动效果,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