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说读书带给你的改变?
读书,让我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读书,在深刻影响着我的生活方式。
读书,也让我在浮华世界里找寻活着的意义。
现在一提读书,我首先想到的人就是唐诺。
在他分享个人的阅读经验时,无论是他的谈吐还是文字,我都能感到一种叙述的巨大张力,这源于他对阅读的专注和思考的透彻。他对文字的驾驭能力,闪耀在字里行间,藏着许许多多的惊喜。

在他之前,也有很多人分享读书经验,但是都很难和他的透彻纯粹媲美。
他作为职业出版编辑,自然享有遍览群书的特权。
但是如果并非真的热爱读书,他下班回家可完全将书本抛之脑后。就像我们下班之后,便自动退出办公软件,不再关心或回复任何一条消息。
他偏偏求知若渴,直接忽略了上下班的界限,继续读书。在饱览群书的过程中,越来越专注,思考得越来越多。
我想说,我正是因为阅读认识了唐诺。并进一步了解到台湾朱家,以及许许多多热爱读书和写作之人。
我惊讶地发现,原来世界上存在一群真心热爱读书和写作之人,他们通过文字留下了独特的思考和探索。

我相信,“功夫在诗外”是存在的,阅读让我能够拥有两套文字语言系统。
功利性的商业文案写作,和偏文学的诗性写作,这是一条文艺少女寻求谋生立足的普通道路。而我就是通过阅读,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的。
工作时我需要切换到品牌营销视角,为甲方撰写有商业价值的文案。
在考虑受众的同时,找到宣传产品或服务的切入点。产品是真实存在的,需要提炼优势,对特色进行包装,而服务分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但都需要传递品牌的文化理念。语言文字需要在拔高品牌调性的同时,尽可能符合大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习惯。文字被赋予了世俗所需的功力价值。
娱乐至死,阅读走向市场化之后,你还愿意读书么?
短视频崛起,沉迷于短视频的人,很容易被所谓的热门标签和噱头所吸引。
内容的导向性牢牢掌握在平台方,它需要什么样的内容被看见,什么样的内容就能上热门。
所谓的内容为王不是核心,所有内容的生产都只能被流量裹携着艰难前行。
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我们其实连内容的真伪与否都无从分辨,更不要谈独立思考。

刷短视频不属于阅读,视频内容本身的制造就来自简短、快速、平庸。缺乏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浅尝辄止,流于表面,又何谈阅读的深入。
李敖是公认的大师,他确实有狂傲的资本。
他说他自己的大脑是最后唯一可抗衡电脑的存在。
他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以历史学家的考据精神博览群书。他的大脑跟他的书房一样整齐,拥有众多类似抽屉的地方,将各类资料分门别类装好。写作时,他可以随时打开任意抽屉调取资料,游刃有余。

李敖大师的丰厚阅读积累让我辈自惭形秽,他是我毕生学习的榜样。
阅读帮助我构建了一个看不见的时空,一所完全属于自己的图书馆,我可以自由穿梭,随时调取任何资料,并适时补充新书。
在商业文案写作之外,因为阅读,我依然可以持续在文学创作领域做梦。
抛开工作,个人化的自由阅读,是无功利性的,但是要耐得住寂寞,要长时间的积累。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选择过怎么的生活。读书本质上也是一种选择。
父母的爱是最暖心的存在,让我拥有独自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而阅读,是位于人类金字塔尖的智者写下的生存感想,帮助我更加从容地看待人世间的一切!